哲学知识读物
-
人生的每日智慧庄恩岳著什么是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进年来,古今中外,许多哲人给予了许多答案。莎士比亚说:“什么是成功?就是一个人为追求他的理想而不断获得道德、学识、才干去发展到能够利用机会使社会人类再进一步的那种表现。”成功须对社会有益。伟业固然是成功,但平凡也是成功。勤勉乃成功之母,成功是希望和奋斗的结合。一个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在于自己,埋怨别人是无用的。怎样才能走向人生的成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认识,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些东西是大家共识的:一是树立志向,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潜能挖掘得越快,成大业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勤奋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予以追求,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事业常见于坚韧,毁于浮躁,热情地追求,冷静沉着地去干;三是抓住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四是注重个人修养,大富大贵还需大德来支撑,没有德性的,难以走遍天下,更无所谓摘取成功的桂冠,更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
-
合外内之道(美)成中英著本书内容包括:回归未来:从康德、海德格尔到孔子;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探源与重建;原性与圆性:性即理与心即理的融合;中道、中和与时中;儒家哲学中的宇宙学、生态学与伦理学三位一体论;整体性与共生性: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孔子哲学中的创造性原理;论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从孟子的观点论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说;论朱熹哲学的理学定位与其内含的圆融条贯问题;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与“大学问”;所涵摄的知识问题;理学与心学的批评的省思;现代新儒学建立的基础;儒学的探索与人文世界的构成的层次问题等。
-
21世纪哲学创新北京大学哲学系等编《21世纪哲学创新》分为上中下三编,详细内容包括我的哲学思想、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黄楠森的哲学思想及其由来;中编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简论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纲、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理性·仁心·德行、一要坚持,二要创新、新实践论述要、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主题跨越卡夫丁峡谷:与时俱进的光辉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走向的思考、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
自我的超越性(法)让·保尔·萨特(Jean Paul Sartre)著;杜小真译《自我的超越性》是萨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仅有的两部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哲学研究。其一是1927年发表的有关狄骥(Duguit)法律现实理论的文章,另一篇则是在1931年发表在《公牛》杂志上的《真理的传说》,萨特在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萨特以这部著作开始了通向《存在与虚无》的探索。此外,萨特的生平纪事也可肯定它与萨特当时的哲学关注是一致的。可以说,萨特那时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时的,至少也是同时构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写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萨特在柏林为研究胡塞尔现象学而写的。1935年间,他还写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别在1936年和1940年发表),后来在1937年和1938年间完成1934年就构思的《心理》。后来他又从《心理》分离出另一部著作《情绪现象学理论初探》,于1939年发表。最后要提到随后在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他在《存在与虚无》中坚持《自我的超越性》的结论,又完善、深化了它所欠缺的对唯我主义的批判。对这部年轻时代的作品,萨特只在一点上有所否定,而这一点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展开:即触及精神分析的内容。他对过去的观念进行彻底清算——即否定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和理解的观念,并不再坚持过去对这个领域的偏见。但是,意识结构理论本身,以及作为超越心理对象的自我的根本观念始终没有变。西蒙娜·德·波伏瓦对此有过明确的评论,尽管略嫌简短,这里不妨提上一句。她说“《自我的超越性》用胡塞尔的观点——而又对立于胡塞尔后来理论——描述了‘我’与意识的关系。在意识与心理之间,萨特坚持了他一直坚持的区分。当意识是直接的和对自我的明确在场时,心理就是对象的总体,这些对象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被把握,它们就像知觉的对象那样只凭借侧面(Profils)表现:比如仇恨是超越物,人们就通过体验(Erlebniss)领会,其存在是或然的。我的‘自我’本身是一种世界的存在,他人的‘自我’也完全一样。因此,萨特建立了他的最古老、也最执着的信仰:存在一种非反思意识的自主性。拉罗什福科和法国心理学传统所说的自我的关系会败坏我们最自发的运动,它只在某些特别的境况中出现。对萨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为他人并以同样的对象方式使为‘我’存在的心理、自我脱离唯我主义。消除唯我主义,就能够避免唯心主义,萨特在结构中坚持他论证的实践贡献(道德和政治上)。”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自我”是意识的“居士”。还有一些哲学家把“自我”在“存在”内部的形式在场确认为统一的空洞原则。另一些——多为心理学家——则想在我们心理生活的每一时刻把“自我”的物质在场发现为欲望和行为的中心。在此,我要指出“自我”既不是形式地、也非物质地存在于意识之中:它在世界中,是外在的;它是世界的一种存在,就像他人的“自我”一样。
-
组合论冯立冬著编辑推荐:大千世界,是什么力量在暗中支配?悲欢人生,到底有哪些规律可循?本书作者从“组合”的角度大胆切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基本原理,对世界上无所不在的组合、改组现象进行了高度抽象与概括,终于发现深藏其间的五条重要规律:整合律、单变律、同向多变律、异向多变抵消律、异向多变不抵消律,为我们更好地面对世界、理解人生,打开了一扇新视窗。
-
卢卡奇——物象化(日)初见基著;范景武译本书除在导论性著作《现代思想的源流》一书中扼要评述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和胡塞尔这“四位伟大的思索者”外,还以三十卷的篇幅分别评述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三十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他们的哲学思想作了相当全面的阐述和细致的分析,具有学术价值。二是选材恰当,所选人物代表性强。三是视角新颖,具有参考价值。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学史家。在布达佩斯大、柏林大学习法律、哲学美学。在世纪末的历史状况中,怎样恢复和美学。在世纪末的历史状况中,怎样恢复濒机的人类生存的整体性?卢卡奇为追求对此问题的解答展开思索。1918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匈牙利革命。革命失败后亡命维也纳,后去莫斯科,任职于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回国后就任布达佩斯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近代戏曲发展史》、《灵魂与形式》、《小说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等。<
-
正学与开新张立文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所著《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一书,是近年来船山学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该书运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方法,从王船山哲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和命题着眼,不仅深入探讨了船山哲学基本范畴、命题的涵义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对船山哲学的逻辑结构进行了理性的诠释,从而揭示和阐明船山哲学思想的真义所在及其人文价值,并对船山哲学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定位和评述,是一部富有探索与创新的船山学研究专著。该书一反过去那种从本体、认识、伦理、政治等条块方法对哲学家思想进行研究的途径,而是着力从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要出发,自觉运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方法与和合学理论,去研讨和诠释船山哲学实际存在的逻辑结构的演进、思想内涵,从而凸显其传统学方法论的价值。基于方法的合理性与研究视角的新颖,该书不是一般性地对船山哲学进行介绍和归纳,而是在旁征博引、广纳百川、翔实考索的基础上,重在思考、创新和发微。书中对船山哲学基本范畴和命题的阐述、论证,如“气”、“道理与心性命”、“道器理气与物器”、“形神物遇与体认”、“和合动几”、“常变生生”、“一物两体”、“义利理势与物欲”等,并不是将其作为单独、孤立的对象来加以描述和阐释,而是紧紧围绕整个哲学史,与其他范畴、命题相联系,来加以系统梳理和分析,从纵横两方面来阐明其诸范畴、命题的历史发展、内在联系及其真义主旨。在揭示船山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同时,更加凸现其哲学思想的深刻性和创新性。我们从中多少可体悟和认识到作者对学术生命意识的自觉、维护与呼吁,以及其在学术研究上戛戛独造的和合创新意识。这也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强调和需要的。
-
荀子荀子本书是“上古版中华名著袖珍本”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荀子》这部古典哲学著作。书中除收录了原文外,还附有注释及导读,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本书形式新颖,携带方便,可供广大读者阅读。
-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德国)胡塞尔著、王炳文译 著;王炳文 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系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主要著作之一。1933年,胡塞尔被希特勒政权逐出大学,但仍未放弃和中断研究,1935年之后在维也纳和布拉格作有关现象学的讲演,次年汇集成书。胡塞尔在书中第一次阐述了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活-世界》。
-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本书是后现代性是六十年代以来由福柯和德里达等人推动的思想潮流。它对西方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总体性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动摇了主体、理性、真理、语言、历史等概念的稳固的现代性内涵。最终,后现代性表现为一种祛伪式的哲学形式和知识形式。本书收录的是后现代理论中堪称经典的文献,正是这些理论家及其著述,刻写了后现代进程中无法抹擦的痕迹。这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人生爱情故事动人泪下,读后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