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新哲学王中江主编诠释学及语言世界解释学的哲学基础西方诠释学的定位及伽达默尔诠释学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形上之维儒学的宗教性维度儒家传统中的道德和宗教道德学做人:从朱熹、王阳明到刘宗周的精神性践履儒家“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阳明学为中心的考察宗教。我们是搞西方哲学的,但背景是中国的,在中国搞西方哲学,有时候也考虑一些国的问题,你们搞经学,汤一介先生就讲要建立中国的诠释学。这个意愿很好,但解释学在西方有很深厚的基础,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希腊。实际上它是一门哲学,而不是一门经验科学。这句话怎么说呢?就是它不是讲历史事实或者讲语言文字解释的,不是单纯地去解释语言字面的意思,或者是讲右史的事实、事件。它是一门哲学。
-
般若之旅克里希那穆提 著;胡因梦 译如果你一心向道,热爱真理,觉得传统佛经如同天书,而大部分的诠释都有些隔靴搔痒。那么,这本书就是你的“救心”了。《般若之旅》取的是“逗机说教”的形式,在毫不留情的质问、探索、查询、聆听及观察中,彻底剖析了人类内心最难以捉摸的惑业。这段深入时间、过去和深入无限的旅程,毫不保留地阐明了正统“禅宗”和密宗“大手印”的智慧解脱之道,也揭露了“烦恼即菩提”“转贪嗔痴为戒定慧”“体用不二”“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观世音”“观自在”的真谛。本书经一问一答的方式展现其智能的结晶,带领你进入他的思想世界,让你:明白生存的所有问题。培养主动创造的能力。做个懂得深入思考的人。发现你真正爱做的事,找到你真正的快乐
-
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王晓东著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学术性和现实性的理论课题。作者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在形态学的视野内对主体间性的理论形态进行了具体的、多维的透视和探索,较为深入地解析了西方哲学典型的主体间性理论各自所具有的限度,积极地倡导整合性的主体间性理论思路。作者将其称之为具有历史性、总体性和超越性内涵的哲学人类学思路。
-
李石岑讲演集李石岑著本书收录著名学者李石岑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应各学校、团体之邀所作的十五篇讲演,涉及怀疑与信仰、哲学与人生、佛学与人生、教育与人生等哲学与生命论题,既介绍西方学说,又参以中国传统学说,从中可见作者对东西文化会通之努力。本书既是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又对读者思考人生、社会诸多问题颇具参考价值。
-
我的工作我做主张利编著“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条最古老的成功法则。现代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是自我淘汰,就是被别人淘汰。工作是老板的,更是自己的,事情由领导做主,更要自己做主,那么多上司需要你斡旋;那么多同事要和你竞争;不做你自己,靠什么成功?本书告诉你在工作中如何快乐地升职、加薪。
-
形而上学的巴别塔张志扬,陈家琪著张志扬、陈家琪合著,分上下两篇,陈家琪完成上篇内容,围绕着存在、认识、表达这三个西方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重新清理,把问题归结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的表达问题;张志扬承担的是下篇的写作,进一步从“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的角度提出了本体之辨、主体之辨和存在之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语言之辨的准性分析”。这《形而上学的巴别塔》20年前产由华中理中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于当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刚刚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所以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但由于当时印数很少,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是到了今天,在解构“形而上学的巴别塔”的同时为人的精神家园寻求另一种依托,就这一永恒性的主题而言,也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才有此再版。
-
清华哲学年鉴万俊人本年鉴分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柏拉图和哈贝马斯研究、宗教、哲学视野中的近世中国和世界、逻辑与哲学、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研究、学术综述等专栏。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康渝生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维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人学思维方式的生成逻辑过程、人学致思理路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等方法进行梳理与解读,系统地展示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本书作者要告诉你的,并非是一些即成的结论,而是如何看待人的本身,如何去解释和解决人的问题。 中文目录
-
给生命减负彭彦彰编著这是一本与我们内心靠得很近的书,它所呈现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故事看上去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人生至理,读者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有所领悟。
-
前期斯多亚学派研究王来法著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前期斯多亚学派研究》分四章,内容包括斯多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前期斯多亚学派的逻辑学、前期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物理学)、前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