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蒙田经典文存(法)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著;瑜青主编蒙田(MichelEyquemdemontaigne,1533:1592)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兰西著名思想家和散文家。他从个性自由的原则出发,反对当时的经院哲学,强调我研究的就是我自己,主张道德行为上的自然依归以及人的善良天性。他的作品对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以及17、18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并仍然为今天的学人看作是一位可敬的向导和朋友。蒙田出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距卡斯蒂翁镇4公里的蒙田城堡。他的家族因在波尔多开鱼行并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而发财,购置了这份产业并取得了贵族称号。他的祖父和父亲又把其家族的活动加以扩展,使其进入了长袍贵族即法国行政贵族的行列。蒙田的父亲皮埃尔·埃凯姆曾任过波尔多市长。蒙田幼年时,他父亲用高薪聘请一位拉丁语教师担任家庭教师,对他进行拉丁语的教育,因为当时拉丁语是有教养人士的国际用语。
-
超常记忆法邓迪著人的记忆怎样形成,如何才能让记忆有效发挥作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记得更快,更牢固。这些一直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多年的问题。本书从记忆原理着手,针对记忆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介绍几种高效的记忆方法,帮助你启迪潜能,充分发挥你的“脑”魅力。
-
康德经典文存(德)康德(Immanuel Kant)著;瑜青主编康德(1724-1804)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人曾说,在哲学这条道路上,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这说明康德学说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他的著作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书是从康德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他就人性、道理、宗教、认知能力、法学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
哲学张辉,孙希良,王守纲编著本书共分八章,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一般规律;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等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为一体的特点,不仅可作为高校教材,同时亦可供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使用。
-
大众美学99孙正荃著本书用99个题目深入浅出地演绎了美学基本原理:有从哲学高度回答“美是什么”,即对美的本质作生动形象探讨的;有从心理学视角对审美感受条分缕析,撩开美感神秘面纱的;更有从生活出发细致展现琳琅满目的美的形态的,其中对自然美、人的美、生活美的理解与阐释,尤其是对艺术美的欣赏,颇具特色,极富启迪。全书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生动流畅亲切自然,很有可读性。
-
休谟经典文存(英)休谟(David Hume)著;瑜青主编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近、现代理论从不同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怀疑论曾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促使康德开创了德国的哲学革命。现代的实证主义以及第二代的马赫主义、第三代的逻辑实证主义都把休谟看作他们的宗师。实用i义也认为休谟学说是它的重要理论来源。休谟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母都是名门望族后裔。不过休谟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未改嫁,精心地照料和教育孩子,休谟和他的哥哥的早期教育,就是由他们的母亲承担的。休谟喜欢骑马,也喜欢剑术,但不很成功。1723年在休谟12岁时,他随哥哥一起进爱丁堡大学学法律,此外还学逻辑、数学、自然科学、精神哲学和伦理学等课程,休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他在大学只学了两年,便因家庭原因中途辍学。离开大学后的休谟,最初在家坚持自学。休谟的学识后来主要是靠在农村庄园自学成功的。开始他主要研读法律和文学,尤其爱好文学。他贪婪地阅读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著作。在广泛的阅读中,休谟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又立志研读哲学。1734年,休谟因家资微薄被生活所迫去布累斯通学习经商
-
黑格尔经典文存(德)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著;瑜青主编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
论确实性(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著;(奥)G.E.M.安斯康,(奥)G.H.冯·赖特编;张金言译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1969年)是对英国当代哲学家摩尔(G.E.Moore,1873~1958)在其有名的论文《外在世界的证明》(1939年)中驳斥怀疑论所用万法的批判。摩尔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反对怀疑论而提出自己关于外界事物存在的“证明”。他通过举起自己的双手说“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从而得出心灵之外有事物存在的结论:摩尔知道某些哲学家不会对这种证明方法感到满意。他们要求对“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这些前提给出逻辑上的证明。摩尔承认自己不能给出这种证明,但仍坚持说他确实能够知道这些命题为真。他认为有些真理是人们确实知道但却不能证明的。他也曾在较早的一篇论文《维护常识》(1925年)中列举一些命题,说他确实“知道它们为真”,比如说“我有身体”,“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以及“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存在”等等。 《论确实性》是维特根斯坦在其一生最后18个月中对知识和确实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实际上是他这一时期哲学思考过程的记录,读起来就像是作者的思想独白。每则笔记只是按日期把当时的思想记下来,前后顺序并没有照主题重新加以整理和安排。因此同一个讨论题目往往多次重复,前后论点有时也不免有相互矛盾之处。读者为了弄清作者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常常不得不在几百则笔记中前后翻阅,反复查看,所以阅读本书要有极大的耐心。但是这种努力是值得的。人们在阅读中不时会发现个别语句闪耀出思想形成时进发出的光亮夺目的火花,而层出不穷的新颖思想更是不断扩大和改变读者的视野,仿佛让他们也随着作者在新的思想天地中漫游。本书是一位大思想家以全新的眼光探讨知识和确实性这些最困难的认识论问题的思想结晶。维特根斯坦在这里最有力地抨击了笛卡儿以来认识论只顾追求某种“完全确实”的东西这一错误方向。可以肯定地说,《论确实性》代表了20世纪哲学在认识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
哲理与情趣阳作华著《哲理与情趣》是一本札记性的哲学随笔。书中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
中西生死哲学冯沪祥著全书共分七章,其内容包括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西方文学的生死观、世界宗教的生死观、西方哲学的生死观等,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生死观念进行了分析。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