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孟子(战国)孟轲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孟子名轲,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前后。关于他的父母,我们知道得很少。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买东家豚肉”及“不敢去妇”等故事,刘向的《列女传》还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很得力于母亲的教导。孟子出生时,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已去世若干年了。他曾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荀子·非十二子篇》把子思、孟轲列为一派,《史记·孟荀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是较为合理的。关于孟子的生平,我们从《孟子》原书考察,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正当齐威王之世。他在齐大概不甚得志,连威王所馈兼金百镒都谢绝了(《公孙丑下》)。威王三十年,宋王偃始称王,而且要行仁政(见《滕文公下》,孟子便到了宋国。告戴不胜多荐贤士(《滕文公下》),答戴盈之间(同上),都在这个时期。在孟子看来,宋王偃左右贤人大概不多;既不能使宋王偃为善,孟子也就在接受馈赠七十镒(《公孙丑下》)后离开了。当他留在宋国的时候,滕文公还是太子,因去楚国,道经宋国国都彭城,而两次和孟子相见(《滕文公上》)。不久,孟子回到邹国,和邹穆公的问答(《梁惠王下》)大概在这个时候。或许由于孟子说话过于率直,引起了穆公的不满,便停止了馈赠,因而使得孟子绝粮(见应劭《风俗通·穷通篇》)。滕定公死了,文公“使然友之邹问于孟子”(《滕文公上》)。鲁平公即位,将要使孟子学生乐正克为政(《告子下》),孟子便到了鲁国。可是因为臧仓的破坏,孟子便有“吾之不遇鲁侯,天也”(《梁惠王下》)的慨叹。滕文公嗣位,孟子便去了滕国。文公“问为国”,又使“毕战问井地”(《滕文公上》)。齐人打算修建薛邑城池,文公害怕,又曾请教孟子(《梁惠王下》)。和许行的信徒陈相的辩论(《滕文公上》)也在这个时候。滕国究竟只是个方不过五十里的小国。孟子很难有所作为,为梁惠王后元十五年,便来到了梁国,这时,他已年近七十了。和梁惠王的问答(《梁惠王上》)应该都在这一时期。第二年,惠王去世,襄王嗣位,孟子和他一相见,印象就很坏(《梁惠王上》)。这时,齐威王已死,宣王嗣位,孟子便由梁来齐。“加齐之卿相”(《公孙丑上》),“出吊于滕”(《公孙丑下》)都在这几年间。宣王五年,齐国伐燕。两年之后,“诸侯将谋救燕”(《梁惠王下》),孟子劝宣王送回俘虏,归还重器,和燕国臣民商量立君,然后撤兵。可是宣王不听,第二天,燕国和诸侯的军队并力攻齐,齐国大败。齐宣王便说“吾甚惭于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因此辞职。他一方面非常失望,一方面又因年岁已大,主张又不能实现,只得说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公孙丑下》)孟子这时年已七十馀,从此便不再出游,而和“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志,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 了。关于《孟子》的作者,我们认为上面所引的太史公的这段话较为可信。这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概念:《孟子》一书的撰写,虽然有“万章之徒”参加,但主要作者还是孟子自己,而且是在孟子生前便基本上完成了。关于这一点,魏源在《孟子年表考》中有所体会:“又公都子、屋庐子、乐正子、徐子皆不书名,而万章、—公孙丑独名,《史记》谓退而与万章之徒作七篇者,其为二人亲承口授而笔之书甚明(咸丘蒙、浩生不害、陈臻等偶见,或亦得预记述之列)。与《论语》成于有子、曾子门人故独称子者,殆同一间,此其可知者。”
-
驯服偶然(加)伊恩·哈金(I.Hacking)著;刘钢译本书从大尺度上描绘了观念转变的过程,弥补了科学社会学中案例研究和标准形式的识知研究的不足。有些论证值得商榷,尤其是哈金描述的“革命”,在我看来,就从未在他所认为的意义下发生过。但是哈金的思想过于复杂,很难被这些反驳意见所驳倒。关于涂尔干和高尔顿的写作上,对很难说清的方面把握恰到好处,论证雄辩,这正是本书闪光之处。哈金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史研究所教授。1962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哈金长期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著述影响甚大,并被广泛引用。1975年出版的《概率的突现》,成为学术畅销书。《驯服偶然》同样获得巨大成功,问世不久便被评为“20世纪100部英语写成的最佳作品”之一。20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宇宙是概率性的,因而偶然便是实在的。统计定律反映出宇宙的本质,虽然有的事物有其固有的不可预测的一面,但是统计规律的实在性最终被认为是理性的。本书则通过曲折复杂的历史佚事反映出统计规律是何以登堂入室的。内容的丰富使作者的哲学思想难于把握,但正是奋争在这扑朔迷离之中才是值得一试的。
-
让身心安顿田彩虹编著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来自与他人的相逢。每个人的生命画像,都接受了他人的润饰。所以,这本《让身心安顿》,适合与他人一起读。慢慢读,轻松读,就当是一次美妙的邂逅。你将学会,期待事情美好,结局就会变得美好。对待事情悲观,结局就会变得悲观。最后,画出一幅自己的自画像。你会对自己说:天啊!这种感觉真好!
-
中国的两位哲学家(英)葛瑞汉(A.C.Graham)著;程德祥等译葛瑞汉这第一部书与他在漫长而非凡的学术生涯中撰写的其他著作一样,全都出自同一种激情:显示中国的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史,而且对现代哲学实践同样至关重要。这部书清晰而有条理地向人们展示了二程兄弟的思想。但是,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不像是一部学术专著,倒象是一番跨越将近十个世纪的谈话。在评介二程兄弟对道德和宇宙论的贡献方面,它是人们可以读到的第一部书,而且几乎也可以说是惟一的一部书。该书在结构上是普及与提高的典范。葛瑞汉思路清晰,条理性极强,步步引人入胜。他的语言平易流畅,就象是与读者对话,亲切易懂。葛瑞汉把纯专业性的深入讨论、大量的旁证博引以及对原始文献的考证校勘全部放在正文后的附录中。该书使大众读者得其要领,使专家学者得其奥秘。该书是葛瑞汉的处女作,他十分准确地选择了研究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哲学的切入点,并以西方哲学的视角对二程的新儒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那洞悉无遗的睿智和严谨治学的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全书处处体现其独到的见解和其研究的开创性。四十年来英美接连再版,被誉为研究中国思想必读的经典名著。在此之后,西方对新儒学的研究领域大为拓展,重大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该书却从未被超越,至今仍遥遥领先,其权威地位为学术界所共识。
-
后楼梯(德)威廉·魏施德(Wilhelm Weischedel)著;李贻琼译本书的作者维廉·魏施德将大量深奥的哲学文献弃置一边,仅在34篇短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了众多哲学家的思想及巨著的核心,使他们的中心问题及其论述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避免了因缩略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作者匠心独运的描述,使读者在这些哲学故事中找不到任何一点科学的傲慢和说教姿态。
-
理一分殊刘述先著;景海峰编当代学苑,繁花似锦;大家风范,光彩照人。本丛书以独特的编纂方式,荟萃海内外华人学者研究成果中的华彩乐段。或以时间为序,或按问题分类,分则独立成章,合则一气呵成。各家学业有专攻,文风呈个性,但都学融哲学经文史,识贯中外古今。思如大鹏飞天,水击三千里;心如澄江秋月,不作虚妄语。创见多多,新意比比,各领风骚,自成一格。一卷在握,可含英咀华,探无穷意蕴;一套置案,如群山连绵,尽显学苑无限风光。
-
人之母许惠英著母亲,是我们最熟悉的字眼,是人际间最亲近的称谓。母亲是伟大的——她以大地的胸怀赐予人以生命,使人类生生不息,延绵不断;母爱是伟大的——她给予人生命的同时,也把爱给了人。人类讴歌母亲,赞美母亲,本书让每位读者体会母亲的无私,她宽仁而勤劳,护佑着子女一天天成长;她坚定而勇敢,是孩子前进的向导和动力;她更是崇高而可敬的,因为她只知给予,从不索取,只是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
-
大探索林兴宅著回顾是五种总结、一种检讨,也是一种艰难的告别仪式;展望是一种预测、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天真的欢迎仪式。20世纪中国文艺学这种大起大落,梦幻般的命运似乎是历史老人有意捉弄人的玩笑,其实它隐含着深刻的历史意味,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它将让我们更加清醒、冷静地思考下一世纪文艺学的真正出路。
-
雪后红梅单沙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定出版一套丛书,定名为《当代江苏学人丛书》,蒙朱步楼同志垂青,征序予我。这个光荣任务,我本来是不能,不敢,也不应该承担的。因为,除了对初入选的数十位著名学者,不管是已故还是健在,怀有很诚挚的崇敬之。心外,我同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界联系不多,情况不明,焉敢斗胆乱加评述,乱发议论呢?那样做岂不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吗?
-
从进化的观点看认识舒远招著进化认识论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股认识思潮。它试图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立足于生物进行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其他现代科学对人的认识能力和结构展开跨学科的研究,具有突出的科学特质。本书对进化认识论的研究思路和特点、理论渊源、哲学和科学背景以及它的发展过程,作了系统的阐述;选取进化认识论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福尔迈——及其著作《进化认识论》作专门的评介,重点论述了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的基本预设、基本原理和它对一系列经典认识论问题、科学理论问题、语言哲学问题作出的解答。本书还对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评价,表明了它的理论价值尤其是它对当代中国认识论研究的启迪意义,也指出了它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