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论柏拉图的《会饮》[美] 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刘小枫,[美] 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 编,邱立波 译1959年秋,施特劳斯在芝大开设“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课程,专讲《会饮》。其弟子伯纳德特后来把课堂录音整理成文,据说凡录音中不明之处都经施特劳斯本人确认过。然而,讲稿只如一缕暗香,私底下在其门人中流传,直到施特劳斯辞世30多年后才公开出版。2012年,中译本面世,中国读者终于也能与这位教师面对面,正如他昔日开坛设教时坐在他面前的那些学生一样。施特劳斯精微的思想、幽深的洞见都在这里。
-
身份的焦虑[英] 阿兰·德波顿 著,陈广兴,南治国 译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支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
落叶〔美〕威尔·杜兰特 著从1968年到1978年,威尔?杜兰特曾几次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自己正在写一本名为《落叶》的书。他说:这是一本不太严肃的书,是我对政府、生命、死亡与信仰的思索,我简单、公正但并不完美地回答了所有重要问题。不过在杜兰特逝世之后,包括他的后人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落叶》的存在。直到2013年,这部手稿才意外重见天日。 应读者要求,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杜兰特将他对“从青春到老年,宗教与道德,以及性、战争、政治与艺术”等问题的思索,化作了片片落叶回馈世人。《落叶》是杜兰特最个人的书写,是他倾注六十余年心血,深研哲学、宗教、艺术、科学与世界文明所精粹出的最后的智慧之语,回应了人类存在的全部重要哲学问题。杜兰特在哲学和历史方面的精深造诣,使得这些简洁而微妙的思索“真正通俗而有价值”。
-
《奇异博士》与哲学[美] 马克·D.怀特 著作为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在1963年设计出的人物,奇异博士已经在漫威漫画世界为地球抵御了五十多年的神秘威胁,历经了大大小小各种危险。2016年,他终于穿过了维度的壁垒,带着他的老师、伙伴、对手和那件悬浮斗篷加入了漫威电影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超级英雄、地球守卫者。 在本书中,编辑马克??D.怀特会带领其他的至尊哲人们围绕奇异博士的个人性格、奇幻经历、神秘维度等方面展开哲学思辨,涵盖了存在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二元论等一些哲学领域最关键的概念。读者可以期待看到这些哲人提出各种奇异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例如: 奇异博士如何转换自己对科学和fa术的信念? 他的星灵形态揭示了灵魂与身体之间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他一直独来独往? 当他说我们只是“这宇宙中一粒微小而无关紧要的尘埃”时,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他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不需要阿戈摩托之眼,也不需要霍格斯上古之躯,只要开启本书,就能进入奇异fa术的哲学世界!
-
启蒙辩证法[德] 马克斯·霍克海默(德)西奥多·阿多诺 著,渠敬东,曹卫东 译启蒙的最初目标是让人们高举理性的大旗,摆脱蒙昧与恐惧,树立自由与自主。然而在理性一路高奏凯歌,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登峰造极的时候,启蒙却走向了它的反面…… 本书通过探究启蒙概念的起源、批判文化工业、揭示反犹主义的深刻思想根源,力图指出,如果启蒙失去批判的维度,就会成为单纯的工具理性,如果丧失了人道的维度,最终会成为敌视人的怪物。为此,我们需要启蒙辩证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李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教授智慧的学问。但让人头痛的是,这门学问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描述方式也存在诸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高深莫测之处。最终,许多人对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并不觉得它读来有何益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需要智慧来帮助我们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门“智慧之学”不仅一无所知,还唯恐避之不及。这个矛盾现象促使作者产生了一个想法:写一本让更多的人看得懂、看得进去、看得出实用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本。为做到这一点,作者在如下方面做了努力:在书中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问题;多讲故事,多举例;减少篇幅,突出精华;突出实用性。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意识之外的物质所构成的。每个人,每朵花,都有自己有限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发展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有限所构成的,无限来自有限。世界上的万物,彼此之间通过许多的中间环节建立起联系,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万物一体。发展是永恒的,但永恒的事物却没有,这个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此一时,彼一时;敌万变,我亦万变。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带来了斗争。但也正是这斗争促进了事物的发展。没有小偷的压力,锁具不可能造得这么精致。你看,哲学也可以让人听得明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论中,我们还会谈到,好的理论应当运用感性的方式,形象而通俗化地进行普及,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出大功效。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形象化、通俗化,可以让这一看家本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高深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普及大众,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
《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考李惠斌《郭和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郭和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Dieter Henrich迪特亨利希是名震学林的德国哲学家,战后德国观念论复兴运动的开创者。《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当代德国哲学前沿译丛》是其关于德国观念论哲学传统的里程碑式的阐释之一。与克洛纳不同,亨利希不同意把德国观念论的这段历史命名为“从康德到黑格尔”,而是换成了“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这意味着“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不存在一个线性的发展线索。亨利希这样命名的意图在于重构德国观念论发展中的诸多交叉对话以及思想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当代德国哲学前沿译丛》从康德体系的结构与张力开始,接着解释了费希特《知识学》背后的动机、荷尔德林的原初哲学以及浪漫派诺瓦利斯与施菜格尔的思想,最后以对黑格尔体系的解释结束。
-
《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考李惠斌《吴黎平、刘云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吴黎平、刘云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沉重的肉身刘小枫 著《沉重的肉身》是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的经典著作,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至今已多次重版,畅销不衰。《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刘小枫教授的8篇随笔。作者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本书通过复叙事的方式来探讨现代性处境下的伦理状况。“什么是伦理?其实就是以某种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而基于个体肉身在世的生命感觉的伦理学,有别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伦理观。作者从不同作家的叙事中剖析审视现代性伦理,进而划分出两种现代性伦理形态,即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本书通过不同作家的不同叙事,让我们感受到两种不同伦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