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吴付来 著自20世纪以来,伦理学在中国已经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哲学社会科学其他门类学科均以各自的方式提出与讨论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参与伦理学理论发展。但就研究现状而言,与对应用伦理、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相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度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学者们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罗国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本刊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主编葛晨虹是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该中心拥有罗国杰等一批我国杰出的伦理学研究学者,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在该学科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本刊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为宗旨,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中国化发展、理论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以发表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高水平、创新思考的学术成果为目的,突出马克思主义伦理研究及面向现实的问题意识,凸显学术化办刊宗旨和国际化学术视野,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学习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集刊的创办有望填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面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
自然与德性韩王韦 著本书把尼采的“自然哲学”视作“道德哲学”的前提,并进而认为,尼采对理性乐观主义或科学乐观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皆根源于他的自然思想。尼采所谓的“反道德”,并非是“反德性”或“反伦理”,而是“反道德形而上学”。尼采试图通过反“道德形而上学”来回归“德性”与“自然”。因此,“德性主义”和“自然主义”是尼采“未来哲学”的两大面相。尼采的“未来哲学”不仅是批判性哲学,更是建设性哲学。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林雅华 著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德意志民族走向现代文明之路,既受惠又受制于其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其艰难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始终交织着民族文化主体性与西方文明总体性之间的矛盾。因而,自18世纪以降的德国历史,不仅激荡着启蒙主义的理性、浪漫主义的激情、社会主义的澎湃,同时也充斥着保守主义的回潮、民族主义的抗争、纳粹主义的灾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德意志的现代性思想话语》以专题形式,借助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几组关键词:启蒙与反启蒙、审美与现代性、市民社会与风险社会、田园牧歌与文明危机,以思想史写作的方式重新勾勒出一个观照德意志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的整全视角,以期为理解德意志的现代性思想话语提供有益参考。
-
王鼎钧人生四书之一王鼎钧 著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大”。本书用“小”来作答,如春风化雨,通过角度、布局、笔法各各不同的精彩短章,探悉人生的困惑,以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智慧的省思,带给人开放、积极而平和的人生态度。
-
王鼎钧人生四书之三王鼎钧 著在传统淡出,现代降临之后,应该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怎样看待传统的缺陷?哪些要坚持?哪些要放弃?哪些要融合?现代人需要怎样的标准和条件,才能坚忍、快乐、充满信心地生活?作者将经验和思索加以过滤提炼,集成一本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书。
-
王鼎钧人生四书之二王鼎钧 著人生并不完全是一个“舒适圈”。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社会,成长要经历一个又一个挫折和失望。本书设想年轻人在逐渐长大以后,完全独立以前,有一段什么样的历程。对它了解越多,伤害就越小;得到的营养越丰富,你的精神就越壮大。
-
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房良钧暂缺简介...
-
《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考李惠斌《郭和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郭和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考李惠斌《吴黎平、刘云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吴黎平、刘云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沉重的肉身刘小枫 著《沉重的肉身》是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的经典著作,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至今已多次重版,畅销不衰。《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刘小枫教授的8篇随笔。作者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本书通过复叙事的方式来探讨现代性处境下的伦理状况。“什么是伦理?其实就是以某种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而基于个体肉身在世的生命感觉的伦理学,有别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伦理观。作者从不同作家的叙事中剖析审视现代性伦理,进而划分出两种现代性伦理形态,即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本书通过不同作家的不同叙事,让我们感受到两种不同伦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