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无惭尺布裹头归吕燮强吕留良的人生与著述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是对吕留良研究的价值所在。《无惭尺布裹头归——吕留良与明清思想转型》论文集,汇编了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吕留良本人及其所在的士人群体的思想学术的 研究成果,借此可以 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吕留良及其生活时代。
-
中华易学张涛《 》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 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 》和易学进行诠释和弘扬,形成了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 本书力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多学科、多方面以及海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易学文化研究,坚持正确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荣学术,古为今用,会通中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发展。
-
老子学刊詹石窗《老子学刊》(第二十辑),刊载了《由“用”通达“体”:老子之道的诠释路径刍议》《<老子内解>新考》《明代部分老学文献真伪考》《昭格署的兴替与朝鲜王朝官方道教的终结》《<真灵位业图>神仙名号研究——以“道”及其衍生概念为中心的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悟真篇再注>的药物理论探析》《论钟馗信仰的多元形成》《文房道士:朱福田与清代南京的城市道教》《清代四川瘟祖庙与瘟祖会研究》等二十余篇论文,从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考察了传统文化中的多个面向并对其中的思想智慧及其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加以阐发,体现了作者对上述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多角度考量。
-
《道德经》新注新解陈大明该书以陈鼓应《老子校定文》为底本,同时汲取历代名家注释《道德经》的成果。由原文、対译、注释、导读、名家品评等五部分组成。対译,是对原文的解释;注释,主要用于文字校勘 、疑难字词解释 ,以便能帮助读者读懂原文文字 ;导读,作者紧密结合各章文本深入解析,用简洁、明晰的思辨性语言将形而上的“不可道之道”转化为“可道”的人生修养境界,侧重于概念辨析和宏观概括。名家品评,作者没有评论,仅引用古今中外 哲学家与“道”相关的论述,这样的逻辑架构,体现了作者把中国哲学放到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大视野中予以审视,体现了中外哲学的不同而相通。在书中,作者将对《道德经》的种种理解,化整为零,融入81章的対译、注释、导读中,侧重人格修养的译注风格和文本取舍,内容既切合老子文本原意,又具学术功力,是一部平实易读的《道德经》注释导读著作。
-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本书为“中国思想精粹”系列丛书之一,是胡适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和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我国 本用现代哲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的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和中西学术的交融。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本书为“中国思想精粹”系列丛书之一,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该书内容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板块。该书特色在于根据诸多版本汇校、考订,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企业管理张志伟本书用作者自己的语言,且反应出来的意思 忠于原著,向世人展现一部能读懂的道德经,从而把其揭示的哲学思想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生产实践中,让我们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能得“道”,都能建成天长地久的常青企业,从而像道德经说的那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的经济就能 世界经济的潮流发展!
-
鬼谷子(战国)鬼谷子《鬼谷子》,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 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箱,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书中举例各家,有有儒子贡,有纵横苏秦张仪。《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不仅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纵横理论, 在于他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
道学思想史 宋明卷孔令宏本书避免了以往道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通病和弊端,对宋明时期的道教作了内部的、思想性的剖析研究,力图发掘出道教产生、发展、衍变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作者经过深入地研究,提出道、学、术的三重结构及其双向互动关系是道教在历 演变、发展的动力。本书稿以此为线索,便能够很好地把道教的内史研究与外史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弄清道教演变的规律。本书正是按照这一方法考察了宋明时期道教的思想发展渊源,为读者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
张理易图学著作两种(元)张理本书为古籍点校作品。原着《张理易图学着作两种》包括《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和《易象图说》(六卷),元张理撰。张理,字仲纯,生卒年不详,元代清江人。《宋元学案·草卢学案》记:“举茂才异等,历任泰宁教谕、勉斋书院山长,终福建儒学副提举。”《闽书》载其尝从杜清碧于武夷,尽得其学,以其所得于《易》者,演为十有五图,以发明天道自然之象。张理精于易学,辑录宋代以来许多易图,汇编为《大易象数钩深图》。又以其玩索之力,着为《易象图说》。两书共5。3万字,图195幅,是“易图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为研究宋代图书之学提供了条件。《大易象数钩深图》和《易象图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尚无校点本出版,故今校点出版。本次校点,以清康熙年间《通志堂经解》本(简称“通志堂本”)为底本,以明代《正统道藏》本(简称“道藏本”)为校本,并参校《涵芬楼道藏》本(简称“涵芬楼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为保留古籍中“易图”的原貌,书中所涉及到的“易图”“均依底本原样复制于此,并把截开的图进行整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图。校点中,凡底本误脱、残字或漫漶不清者,均据道藏本补,并出校。凡底本出现的异体字以及一般笔误、形误之字,则随手改正,不再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