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筑强大学生精神力量之概论课程教学专题解析尚振峰本书根据“概论”课程的教学实际,选取了适合“概论”课程教学的18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形成了5篇20章的总体布局。 第一篇为总论,整体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突出融入“概论”课程的重大意义。第二篇选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第三篇选取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6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第四篇选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第五篇选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6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在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阐述方面采取了精神内涵、典型案例、经典论述、教学应用等四个方面论证和阐述的撰写体例,力求精神论述全面并达到教学参考使用的目的。
-
四子合注刘智杰 注释不读《老子》,不知道尊而贵德、存而重道;不读《文子》,不知得失有玄机、治乱在于心;不读《列子》,不知杞人常忧天、虚心明万端;不读《庄子》,不知生命当逍遥、物性本自然,通读“四子”,可以启迪智慧,通达人生。“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讲述了精妙的人生哲理,本书将“四子”集中注释、解析,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态度与追求。事工任术者,业精术行, 一方;在世为贤者,超凡脱俗,无忧无虑,尊崇自然,逍遥自在。
-
夜(英)杰森·巴克·莫哈格 著本书连接了不同文化中关于夜的错综复杂的经验,通过古老仪式、中世纪故事、现代哲学和未来主义的图像等多个方面,探讨夜晚及人类对夜晚的体验,透过活跃于夜间的人,介绍了迷人的、不同维度的夜与时间、空间、恐惧、欲望、死亡等概念间的哲学联系。夜展示这些经验,同时又 它们。跟随夜行者的旅程是一场丰饶的文化盛宴,扑面而来的丰富体验冲击不断,并体现夜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
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艾四林 著本书收录了新时代以来艾思林教授的19篇访谈,内容涉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问题。 作者以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解读了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如何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并具体对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
知识与道德的二重奏居俊本书通过查考康德的著作、信件、手稿与讲稿等材料,系统论述了康德心灵哲学的近代渊源、发展演变、理论内涵与后世效应,揭示其心灵观在知识与道德两个维度上的融合。由此,本书既从哲学史的发展角度描绘出其心灵观结合理性与经验的过程,也通过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互动勾勒出其心灵观在认识论与道德哲学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展现出其心灵观在西方哲学 重要的转折性意义——对传统心灵实体观念的批判与对“灵魂不死”道德悬设的天然希望。从现实教益来说,本书将康德心灵哲学视作医治现代虚无主义病症的良方,认为其心灵观的道德维度揭示出人如何能够获得 世俗世界的觉解。
-
传统哲学中的人道与德性李大华.
-
颜氏家训译注(北齐)颜之推颜之推所作《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涉及家庭教育、读书作文、待客交游等众多主题,又一以贯之,皆以指引子孙后代立身扬名为本。虽然如此,颜氏的教诲, 不以人格的丧失为代价,而是勉励子孙后代成为“修己以敬”的贤人,进而向“修己以安人”的仁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圣人迈进。本书特别强调父母自身的教育与成长,从而以身教、言教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子女的高尚节操和健全人格。原稿即我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译注丛书”之《颜氏家训译注》,之前已按照“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版式重新排版。
-
盱坛直诠校注(明)罗汝芳撰;(明)曹胤儒编 ; 翟奎凤 石霞整理本书为明代思想家罗汝芳代表作,集中反映了罗汝芳的心学思想。全书分上下两卷,并有附有后人序跋。该书曾收入《罗汝芳全集》(凤凰出版社),但仅为节选,不能全面反映是书原貌。后亦有《儒藏》版问世。本次整理,以复性书院重刊之《儒林典要》本为底本,以“史语所”本为校本。同时参考《明道录》《一贯编》《近溪子集》等罗汝芳的其他语录文集,以及杨起元《证学编》等,整理较为规范,并对文中部分引文、用典、人物作注释,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
道家与古之道术杨儒宾先秦道家的面貌相当复杂,老子、黄帝、庄子等代表人物都有其两面性。其实,“道家”是秦汉后追溯出来的,先秦无此学派。本书上溯老子、庄子、黄帝、屈原的思想直到文化初源――庄子称之为“古之道术”。道家诸子所继承的古之道术各不相同,作者追溯道家的源头,探索黄老、老庄的演变结合过程,对理解先秦道家的复杂性做了有益的探索。除序言外,本书共有九章,除 章导论和第六章外,均在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过。作者认为,先秦道家人物的思想,与神话有很深的渊源。如老子与大母神神话、庄子与升天神话、屈原与昆仑神话,关系都极密切。在书中,作者既探寻了他们思想的神话源头,也分析了他们思想与神话的不同。对相关研究有启发意义。
-
数字资本主义建构逻辑的批判与超越王海稳,马晓媚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介的变革,全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数字资本主义阶段,孕育了新的数字文明,也衍生出数字化现代性之殇。本书基于数字资本主义的资本生产逻辑、技术应用逻辑、政治权力逻辑、意识形态逻辑、社会治理逻辑五个方面批判性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建构逻辑,进而基于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方法和立场提出数字资本主义的超越构想和全人类数字化生存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