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作者:高晨阳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ISBN:9787030333858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对稳定性和历史连续性。高晨阳所著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人手,深入探讨了由这些基本观念所规定、制约并被模式化了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全书共分三篇,分别论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思维方法模式和价值思维模式,内容丰富,评析中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可供哲学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以作为广大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思维方式的界定
二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三 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
四 中西文化比较法
五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维方式观念
六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内容
上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第一章 系统整体观
一 整体性思维的根本倾向
二 系统整体观的基本特征
三 系统整体观念模式的类型
四 系统整体观的历史演变
五 对中国传统整体观的思考
第二章 系统过程观
一 崇尚变易的致思倾向
二 生化日新模式
三 循环反复模式
四 阴阳调节模式
五 系统过程观及其影响
第三章 系统和谐观
一 追求和谐的致思倾向
二 有机性和谐与机械性和谐
三 整体性和谐的思维特征
四 中庸求和思维模式
五 评价与影响
中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法模式
第四章 直觉思维
一 中西哲学与直觉思维
二 以直觉为归的致思倾向
三 直觉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四 直觉的途径
五 对直觉思维的评价
第五章 意象思维
一 意象思维的含义
二 意象思维倾向及其一般特点
三 意象思维的象征功能
四 意象思维元素的多相意蕴
五 意象思维的类比方法
第六章 经学思维
一 传统与经学思维方式
二 以圣道为崇拜对象的权威意识
三 以经为宗的经学模式
四 经学思维方式的整合功能
五 应有的评价与态度
下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思维模式
第七章 内向型思维与人本价值取向
一 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 内向型思维
三 心性主体思维模式
四 以天证人的思维模式
第八章 实践理性与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一 实践理性型思维
二 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 “仁-礼”价值结构模式
四 “义-利”价值结构模式
五 “死而不朽”价值模式
六 目的与工具
第九章 精神超越与价值理想
一 内倾型的精神超越
二 理想人格的建构途径:为学与为道
三 理想人格的境界:天人合一
四 理想人格的结构:内圣与外王的合一
五 儒道互补与儒主道从
后记
作者论著索引
一 思维方式的界定
二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三 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
四 中西文化比较法
五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维方式观念
六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内容
上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第一章 系统整体观
一 整体性思维的根本倾向
二 系统整体观的基本特征
三 系统整体观念模式的类型
四 系统整体观的历史演变
五 对中国传统整体观的思考
第二章 系统过程观
一 崇尚变易的致思倾向
二 生化日新模式
三 循环反复模式
四 阴阳调节模式
五 系统过程观及其影响
第三章 系统和谐观
一 追求和谐的致思倾向
二 有机性和谐与机械性和谐
三 整体性和谐的思维特征
四 中庸求和思维模式
五 评价与影响
中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法模式
第四章 直觉思维
一 中西哲学与直觉思维
二 以直觉为归的致思倾向
三 直觉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四 直觉的途径
五 对直觉思维的评价
第五章 意象思维
一 意象思维的含义
二 意象思维倾向及其一般特点
三 意象思维的象征功能
四 意象思维元素的多相意蕴
五 意象思维的类比方法
第六章 经学思维
一 传统与经学思维方式
二 以圣道为崇拜对象的权威意识
三 以经为宗的经学模式
四 经学思维方式的整合功能
五 应有的评价与态度
下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思维模式
第七章 内向型思维与人本价值取向
一 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 内向型思维
三 心性主体思维模式
四 以天证人的思维模式
第八章 实践理性与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一 实践理性型思维
二 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 “仁-礼”价值结构模式
四 “义-利”价值结构模式
五 “死而不朽”价值模式
六 目的与工具
第九章 精神超越与价值理想
一 内倾型的精神超越
二 理想人格的建构途径:为学与为道
三 理想人格的境界:天人合一
四 理想人格的结构:内圣与外王的合一
五 儒道互补与儒主道从
后记
作者论著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