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精神分裂症[日] 冈田尊司本书分七章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名称的由来、治疗方法史、诊断标准和症状、成因分析及神经机制、社会因素及治疗手段和康复情况。本书既是给精神科医生看的医学专著也是一本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参考的自助书籍。作者是一名精神科医生,见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情况及康复状况,并通过社会调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有感于精神分裂患者特有的纯真感受性及其魅力,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去污名化,认为他们是一群热爱生活、摒除了私欲和杂念的人,只是不受控制的幻觉、妄想让他们的理性和人格崩溃,不能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有感于当前治疗手段的非人性化,作者通过综述这类病的发病原因及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高发病率不能只归结为患者个人因素,同时也有社会因素。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用一种人性化的治疗手段,倡导一种互相关爱、非评判性的、多元化的价值评价体系的社会氛围,这不仅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也会增加所有人在社会中的整体幸福感。
-
基因与行为(英) 迈克尔·路特著“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人类行为受到的影响,有多少是先天的,有多少是后天的?”在《基因与行为》一书中,著名科学家迈克尔·路特教授深入这类行为遗传学争论的背后,提供了关于基因革命及其对理解人类行为的影响的权威阐述。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层面,人们常常从环境入手去探索个体行为的成因。基因对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迈克尔·路特从争论的矛盾之处入手,通过十一章内容,一一探索与此争议有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又不限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他认为,遗传的作用是以概率的形式表达的,而不是绝对的。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讨论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环境确实能够改变基因。路特将遗传学研究这一复杂的科学领域清晰而利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从事基因研究的人提供启发,同时也能够使心理学工作者将这些理解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这本书也将为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影响以及更广泛的基因科学领域的公开讨论提供信息。
-
欲望的新科学?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著,光子 译为什么人人都偏爱真迹?为什么真实故事比虚构故事更能吸引人?如何找对适合你的伴侣?超受欢迎的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这一经典力作,为我们揭示了带给人类快乐的事物背后的秘密,以及左右人类好恶的根本原因。布卢姆基于认知科学、社会和发展心理学、进化学、语言学、神学和哲学领域的全新研究,向我们揭开了一个颠覆性的真相:人类的快乐是有深度的,我们对事物的兴趣并不局限于表象,还与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有关。比如,我们愿意花高价买下名人穿过的衬衫,不自觉地认为昂贵的红酒更好喝,连孩子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自己心爱玩具的复制品,这都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在起作用,而我们都是本质主义者,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影响我们从中获得的快乐,并决定我们做出何种决策和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人类如何理解世界”这一命题杰出的研究者,布卢姆在本书中几乎倾注了该领域的全部前沿研究和他先锋性的观点。如果你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你看到前沿、海量的研究精华;如果你是管理者和教育者,你将看到有力激发他人潜能和兴趣科学方法,如果你是偶然翻开本书的任何一个人,你必将欣喜地看到,你将经由本书对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有全新和多面的认识,你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有更深刻的洞察,你将趋于走向一种更为饱满的、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
荣格派精神分析[加拿大]莫瑞·斯坦(Murray Stein)在创立分析心理学理论的早期,荣格将自身与精神分析的另外两位先驱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区分开来,并着重强调了不同学派间基本视角和实践上的差异。在当代,荣格分析心理学以令人兴奋的方式不断发展,实践荣格精神的新路径不断被探索,因而荣格学派写作的重点也转向了与精神分析大家庭融合和对话的视角,也因此才有了本书的书名——《荣格派精神分析》。在这本凝聚了40位当代国际知名的荣格分析师智慧结晶的文集中,荣格派分析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本书讨论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包括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历史传承,它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关系,在当下心理治疗中的实践应用,以及它对当代重要议题的贡献和未来探索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世界范围内的分析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傅华,[英]尼克 曼宁(Nick Manning)本书是一部研究型的学术著作,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力图跳出传统心理健康研究的框框,从系统论以及跨学科的角度,开辟研究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新方法。内容包括:对研究背景、一般情况和方法学的介绍;阐述了新的“丰富机制”流行病学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将来开展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建议;介绍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结果;还从复原力、心理一致感、社会资本和幸福感等积极的心理的健康保护因素方面,分析探讨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另外,本书还介绍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流动人口随迁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最后,从公共卫生干预的视角,介绍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干预的作用,并对将来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促进提出了政策建议
-
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卡拉·多尔蒂当卡拉·多尔蒂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时,她的世界改变了。迷茫40年、艰难确认后,她终于能够走出自己的“阴影生活”,得到解脱。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的类型分为Ⅰ型和Ⅱ型。在欧洲的大量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是相较于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躁郁症)更为普遍的类型,也是症状相对较轻的一种,其特点是重抑郁轻躁狂,且容易与抑郁症混淆而不易诊断。卡拉·多尔蒂用患者和专家的双重视角,总结出一套翔实有效的识别与治疗重抑郁轻躁狂症状的实用方法,帮助受困于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或即将受困于此的人们准确应对,少走弯路,过上更平和的生活。
-
带着裂痕生活[美]乔治·A. 博南诺 著创伤会愈合吗?经历了变故,人们如何积极地面对创伤应激?如何适应创伤后的生活? 基于40年的研究,心理学先驱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乔治·A. 博南诺指出,我们对创伤的理解大多是错的。在书中,他梳理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历史,人们关于创伤的认识之变化。同时,借助战争亲历者、“9·11”事件幸存者以及遭遇意外事故之人的经历,他讨论了是什么让人有复原力,为何人有时会失去复原力,以及人如何更好地处理创伤。
-
帮你的孩子克服焦虑[美]伊莱·R.勒波维茨 著,帅琳 译本书针对家中有受焦虑情绪困扰的孩子的家长,提供了一套经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实证有效的家长应对方法(儿童焦虑支持性教养疗法,简称“SPACE疗法”)。家长使用这种方法时,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反应,而不需要强迫孩子改变行为。家长将学到如何以支持性反应(承认孩子在克服焦虑情绪上遇到困难,同时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来取代他们原本对孩子的顺应行为(孩子一出现焦虑迹象,家长就尽自己所能帮孩子解决可能引起他焦虑的“隐患”,这反而会让孩子更容易焦虑),让孩子有勇气面对焦虑情绪,进而逐渐克服焦虑。
-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英)温迪·德莱顿(Windy Dryden)、(英)迈克尔·尼南(Michael Neenan) 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其应用领域包括咨询与治疗、职业和教育。《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呈现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质,以帮助治疗师提升实操水平。结合REBT领域发生的变化,新版做了全面的更新,它以介绍REBT的基础知识开篇,全面覆盖了以下所有关键的主题:工作联盟问题、教育问题、处理关于REBT的误解、鼓励客户为改变而努力、处理改变的障碍、创造性地使用理情行为疗法。本书力求简洁、实用,对接受培训的或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非常有帮助。正如作者的期许:“我们希望本书在奠定REBT基础的同时,也能激发出更有创造性的实践。”
-
非自杀性自伤临床管理新进展邱昌建 黄雪花 王旭非自杀性自伤高发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人群,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其发生率在我国乃至全球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为了帮助精神卫生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不同情境、年龄人群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本书系统地整理了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生理心理社会机制、临床评估的重点内容、临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书内容丰富、专业,精神科医护人员、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学校心理老师等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均能从中获取适合从业场景的预防和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