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超越弗洛伊德[美国]艾里希·弗洛姆 著,张韬 译本质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要接受心理检查。个人的生活方式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超越弗洛伊德:从个体到社会精神分析》中涉及对社会现象的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方法的对比、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及其局限性等主题。本版本由弗洛姆长期助手雷纳•芬克(Rainer Funk)亲自编辑修订并撰写前言。
-
人类与象征[瑞士]卡尔·荣格1960年,85岁高龄的荣格受到诸多普通读者的来信鼓舞,同意出版一本写给普通人的书,让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荣格主持并参与了本书的策划、撰写、编辑和审阅工作。在完成本书主要工作的十几天之后,荣格便一病不起,后于1961年6月安然辞世,享年86岁。本书在全世界影响深远,已被译为近三十种语言,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荣格思想的上佳读本。荣格毕生探索人类心灵,而象征是心灵无意识的表达,广泛体现在梦、神话、文化、艺术等形式当中,能帮助我们理解心灵的奥秘。本书概要介绍了荣格思想体系的精髓,共五章,分别由荣格和他指定的四位学者撰写,他本人写了核心的第一章《探索无意识》。本书最早于1988年被引进中国。本版为重译版,忠实保留了1964年经典原版的图文风貌。
-
普通心理病理学[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普通心理病理学》是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之一。尽管这本书的第一版(1913)出版已逾一百年,但对于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病理学以及精神病学人来说,它仍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本书提出了心理病理学的存在论和认识论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今天的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前沿问题。其次,本书中所包含的理解心理学,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去理解精神病与神经症仍有重要的意义。再次,本书强调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要基于患者本人的叙述和情境,而这为以人为本的临床心理学与医学提供了基础。最后,本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含了心理病理学的绝大多数主题,而且其中的方法论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著作集版《普通心理病理学》以1959年版为翻译底本,分上中下三册,全书超过一百万字,是本书个中文版本。
-
理解人性[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恋爱2年,没想到恋人突然背叛我;工作3年,没想到同事突然背刺我;交友5年,没想到朋友居然欺骗我。识人不清带来太多伤害,阿德勒带你看透“人”的内心。本书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以真人案例分析为基础,展示阿德勒心理分析的方法, 通俗好读,解答生活、工作、婚恋中所有关于看不准“人”和看不懂“人”的困惑,以期帮助读者能更准确地看人识人,从而理解甚至预判一个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阿德勒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洞察一个人的本性:一看人生目的,理解其说话做事的逻辑;二看成长环境,明白其追求人生目的的根源与决心;三看生活风格,预判其为了达成目的将会如何行动。翻开本书,从此看人超准!
-
象与骑象人[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著,李静瑶 译《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知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極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極心理学先锋派领军人物。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把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归结为10个假设,放在科学的天平上,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海特提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得人们常常陷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争战之中,而这种争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也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乔纳森·海特融合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大量饮用了古今东西方哲学、文学与宗教中有关人的心理的看法,继而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关于古老的关于幸福的假设。乔纳森·海特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之前很多的所谓的“古老智慧”并不是真谛,而且还让我们懂得,如何积極地、理性地去寻找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
特质冲动青少年的抑制控制与调适吕薇冲动性人格特质的青少年往往伴随一系列发展性问题,而抑制控制能力不足是冲动性导致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在机制。本书立足于该领域国际前沿问题,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详细总结了冲动性人格如何通过抑制控制能力不足这一内在机制影响青少年发展性问题,并从中枢-外周神经生理整合视角阐述了这一机制的神经生理基础,并提出促进与改善的方法。
-
音乐与心理安东尼·斯托尔本书简要介绍了音乐的起源、发展和乐理知识,着重于介绍音乐如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例如,音乐可以唤醒人的情绪,刺激神经元,对人的心理和身体产生影响;反复聆听同一首乐曲,可以使乐曲进入长期记忆;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疲劳感;对于由神经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音乐有积极的辅助干预作用等。除了介绍相关心理学知识,作者还引入了弗洛伊德、荣格、温尼科特等精神分析方向心理学家对音乐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相关理论在音乐上的应用。
-
感觉的秩序[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著,曹士龙 周德翼 等译应当说哈耶克这里的意指相当明确:《感觉的秩序》对于他建构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而为了进一步明确这种重要性,我们简要梳理该书的基本论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该书论题与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基本哲学关联。《感觉的秩序》被哈耶克本人定位为一本理论心理学著作,但它的基本阐述方式是哲学性质的。其核心问题在于,人的心智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为回答这问题,哈耶克首先突显了物理秩序和现象秩序(即心智秩序)之间的“不同”,并把现象或心智秩序解释为一种感觉质性的秩序。然后,哈耶克引入了“神经秩序”这一概念,并认为在现象或心智秩序与神经秩序之间存在一种“同构”关系。于是,考察人的心智或现象秩序,亦即感觉质性的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就可以转换为考察人的神经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由此,哈耶克借助生理心理学乃至实验心理学的言述,详细考察了人的神经系统的“分类”过程,并解释了诸如“多重分类”、分类的基本形式、复杂形式、不同类别之间关系的分类等等,最终则把人的神经秩序解释为一种处在不断进化之中的“层级秩序”。此后,哈耶克还描述了人的心智秩序的一般结构,这主要包括“前感觉经验”或“结联”“地图”“模式”和神经系统的“关联过程”。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哈耶克对“地图”之“预期”或“预选择”功能的解释、对“地图”—“模式”—“关联过程”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性意指,等等。此外,值得提及的还有哈耶克对意识和无意识、以及对“抽象”的解释,其中阐释了一个核心观念在于,人的意识或感觉经验乃以无意识或前感觉经验为前提和限度。最后,在《感觉的秩序》的第八章,哈耶克还着重论及了上述理论的基本哲学意义。这主要在于哈耶克对经验与“知识”的理解、对“现象主义”与二元论的态度、对作为“模式建构”之“解释”的解释,对作为人们认识周遭世界之一般方式的“原理的解释”的阐释、对“解释”或人的认识的“限度”的强调,以及对“科学之划分”以及人的“意志自由”的评论,等等。表面上看来,哈耶克在《感觉的秩序》中所阐述的上述理论跟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包括其经济理论、社会哲学、法哲学,以及政治和道德哲学等等)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如果我们把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拆解为几个核心论题域,并仔细打量的话,就会发现它们跟《感觉的秩序》的基本论题在哲学层面上紧密相关。
-
老小孩日记张占军《老小孩日记》是专门为中老年人设计的脑健康自我管理的日记体手册。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首席专家张占军教授结合20年的老年身心脑健康的实证研究,为中老年人设计了53组认知、情绪、心理、语言的纸笔训练,这些训练每周一练。同时,这本手册还可以作为中老年人的日记本,让中老年人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重建生命秩序和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延缓大脑衰老促进脑健康,预防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类相关疾病。
-
走出创伤的阴霾梁一鸣每一个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种创伤,痛苦、愧疚、愤怒、羞耻,这些强烈、消极的情绪与其紧紧捆绑,创伤因而成为很多人不敢面对的话题。但创伤会制造阴霾,将人们笼罩其中。一旦我们能更合理地看待创伤经历,理解创伤的影响,我们就能汲取力量,愈挫弥坚。这本书科学解读了创伤心理,介绍常见创伤经历的类型与后果,普及创伤后的心理症状及心理障碍的表现,讨论为什么有些人能在创伤后实现积极适应,而另一些人会产生心理障碍。作者还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培养成功应对创伤的能力,在经历创伤后如何自救,助人者正确的助人策略以及转危为机的途径。不被妥善处理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