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冲断带油气藏与深部油气藏的地质学特征与勘探实例
作者:贾承造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01
ISBN:9787308091138
定价:¥1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贾承造编著的《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冲断带油气藏与深部油气藏的地质学特征与勘探实例》系统呈现了中国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巨大成就,突出了油气勘探和研究中,特别是地层、前陆和深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研究最新进展和成果。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石油地质特征及陆上油气勘探实例的专著,是反映当前中国地质学家和油气勘探家们在石油地质勘探理论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勘探实践的代表性著作。该书是石油地质行业内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的权威参考书。
作者简介
贾承造,男,石油地质学家与石油勘探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1948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5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9—2000年一直从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科研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Exxon石油公司做访问学者。2003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副指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承造同志于1995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陆上石油工业特等劳动模范和杰出科技工作者,1998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国家四部委“九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被中组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截至2008年9月,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00年获第九届孙越崎能源大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贾承造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盆地构造理论研究和天然气勘探工作,为我国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和地质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学与油气勘探理论的基础,总结和发展了前陆冲断带煤成烃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和叠合复合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在1989—2000年期间,他直接参加和负责布置指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为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和西气东输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2000—2008年,他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副总裁,负责组织布置中国石油的全国油气勘探工作,他直接参加地质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石油地质新观点、新理念,推动了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大规模勘探和重大发现;系统研究了中国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深层)石油地质,为开辟我国陆上新的天然气富集区做出了贡献。这些也为近十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重大发现和产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贾承造同志热爱祖国的石油事业,长期工作在科研和勘探生产第一线,他在科研生产中实事求是,勤奋刻苦,坚持野外地质实践。他为人敦厚朴实、尊重前辈、学风严谨,深受同行的好评。贾承造院士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19篇(SCI收录28篇,EI收录40篇,SCI引用358次),出版专著19部(第一作者15部)。
目录
序
第一篇 中国石油地质学特点与油气资源评价
第一章 大地构造背景与演化
第一节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与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
第二节 前寒武纪克拉通盆地基底形成阶段
第三节 古生代小陆壳板块漂移和海相盆地沉积
第四节 中、新生代陆壳板块拼合聚敛和陆相盆地沉积
第五节 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盆
第二章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相类型
第二节 生储盖组合特征
第三节 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第三章 中国油气资源
第一节 油气勘探生产现状
第二节 油气资源评价
第三节 油气分布规律
第二篇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
第四章 主要储集体类型与圈闭特征
第一节 四类原型盆地发育的主要储集体类型
第二节 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形成条件
第三节 圈闭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第五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聚集区)主要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构造-层序成藏组合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构造-层序成藏组合类型划分与特征
第六章 成藏组合划分与成藏机制
第一节 “源内、源上、源下”三种成藏组合的划分
第二节 三种组合成藏控制因素
第七章 四类原型盆地油气成藏特点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陆相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
第二节 陆相坳陷盆地“三角洲前缘带控油”
第三节 陆相前陆盆地“冲断带扇体控油”
第四节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高能相带控油”
第八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实例
第一节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第三篇 中国前陆冲断带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例
第九章 中国前陆冲断带石油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中国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二节 中国前陆盆地演化与充填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中国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中国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规律
第十章 中国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实例
第一节 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与克拉2气田
第二节 酒泉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与青西油田
第四篇 中国深部油气藏
第十一章 含油气盆地的叠合特征与深部含油气组合的潜力
第一节 叠合特征与叠合盆地类型
第二节 深部含油气组合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第三节 深部油气组合类型
第四节 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勘探方向
第十二章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沉积储层特征
第二节 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
第十三章 火山岩油气藏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系列分布规律与储层特征
第二节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第三节 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中二氧化碳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
第十四章 勘探实例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藏
第二节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气藏
第三节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火山岩气田
第四节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气田
第一篇 中国石油地质学特点与油气资源评价
第一章 大地构造背景与演化
第一节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与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
第二节 前寒武纪克拉通盆地基底形成阶段
第三节 古生代小陆壳板块漂移和海相盆地沉积
第四节 中、新生代陆壳板块拼合聚敛和陆相盆地沉积
第五节 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盆
第二章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相类型
第二节 生储盖组合特征
第三节 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第三章 中国油气资源
第一节 油气勘探生产现状
第二节 油气资源评价
第三节 油气分布规律
第二篇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
第四章 主要储集体类型与圈闭特征
第一节 四类原型盆地发育的主要储集体类型
第二节 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形成条件
第三节 圈闭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第五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聚集区)主要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构造-层序成藏组合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构造-层序成藏组合类型划分与特征
第六章 成藏组合划分与成藏机制
第一节 “源内、源上、源下”三种成藏组合的划分
第二节 三种组合成藏控制因素
第七章 四类原型盆地油气成藏特点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陆相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
第二节 陆相坳陷盆地“三角洲前缘带控油”
第三节 陆相前陆盆地“冲断带扇体控油”
第四节 海相克拉通盆地“台缘高能相带控油”
第八章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实例
第一节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第三篇 中国前陆冲断带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例
第九章 中国前陆冲断带石油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中国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二节 中国前陆盆地演化与充填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中国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中国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规律
第十章 中国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实例
第一节 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与克拉2气田
第二节 酒泉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与青西油田
第四篇 中国深部油气藏
第十一章 含油气盆地的叠合特征与深部含油气组合的潜力
第一节 叠合特征与叠合盆地类型
第二节 深部含油气组合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第三节 深部油气组合类型
第四节 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勘探方向
第十二章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沉积储层特征
第二节 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
第十三章 火山岩油气藏地质学特征
第一节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系列分布规律与储层特征
第二节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第三节 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中二氧化碳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
第十四章 勘探实例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藏
第二节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气藏
第三节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火山岩气田
第四节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气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