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极圈线上的湖水

极圈线上的湖水

作者:刘晓萍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ISBN:9787561790236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这是另类影评,或者说,是诗性影评。作者惶惑、迷离、诗意的笔调,与电影一同舞蹈,像是影像与音乐的附丽,随着电影剧情与情绪而游荡出去的思绪之船上的文字飘带。在刘晓萍眼里,电影是现实的一部分,是比现实更真实的梦幻。作为观众的刘晓萍,就像电影的第三只镜头,横在现实与银幕之间,来回跟移。她这只镜头是双向的,在融入电影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摁着现实世界的自拍键,这种反转的抽离,使得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成了既相互分离又相互交叠的平行世界。电影成了刘晓萍自身的梦境。是的,作为一个电影观众,或影评写作者,刘晓萍似乎显得不够专心,经常走神,她始终将自我的镜头架在电影与现实的边境线上不肯移开,她在介入的同时又在抽离,而抽离,却又让她成为了与电影角色并置的一部分。走神,偏移,介入,抽离,从电影的现实走向生活的梦境,在这些电影文字中经常出现。显然,刘晓萍本无兴致将或... (展开全部)这是另类影评,或者说,是诗性影评。作者惶惑、迷离、诗意的笔调,与电影一同舞蹈,像是影像与音乐的附丽,随着电影剧情与情绪而游荡出去的思绪之船上的文字飘带。在刘晓萍眼里,电影是现实的一部分,是比现实更真实的梦幻。作为观众的刘晓萍,就像电影的第三只镜头,横在现实与银幕之间,来回跟移。她这只镜头是双向的,在融入电影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摁着现实世界的自拍键,这种反转的抽离,使得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成了既相互分离又相互交叠的平行世界。电影成了刘晓萍自身的梦境。是的,作为一个电影观众,或影评写作者,刘晓萍似乎显得不够专心,经常走神,她始终将自我的镜头架在电影与现实的边境线上不肯移开,她在介入的同时又在抽离,而抽离,却又让她成为了与电影角色并置的一部分。走神,偏移,介入,抽离,从电影的现实走向生活的梦境,在这些电影文字中经常出现。显然,刘晓萍本无兴致将或华丽或简素的蒙太奇的故事在文字中再叙述一遍,那种电影导游手册般的影评在报纸刊物上已经登载得太多了。作为诗人,她不想成为一个被动的电影评述者,她要让自己成为电影与现实之间的第三个镜头,一个游离的参与者,一个诗意的再创造者,使貌似影评的文字成为另外一种新的文本。刘晓萍的这些电影文字,属于另类影评。她不是一个坐在银幕对面的冷静的观赏者,而是一个跟随自己的梦的观摩者。然而正是她的这种迷幻,走神,偏移,镜头的反转,使这些文字有了别样的风味。(马休)
作者简介
  刘晓萍,女,诗人,随笔作家。著有诗集《失眠者和风的庭院》(北岳文艺出版社),随笔集《出门,遇见飞燕草》(待出)。
目录
序:跟随的梦境
——文/马休
安娜与古瓮
——《安娜,床上之岛》(西班牙)
一抹灰,轻声颤抖
——《睡美人之宅》(德国)
孤独,总在最深处
——《冬天的心》(法国)
风过蔷薇,寂寞深重
——《茉莉花开》(中国)
蝴蝶的爻变
——《蝴蝶》(台湾地区)
忧伤的相知
——《红气球》(法国)
迷幻药和葬礼
——《超完美告别》(美国)
戛然而止
——《搏击会》(美国)
在心灵的深海,有永远无法靠岸的舟筏
——《天涯何处觅知心》(美国)
寻找并不比丧失更清晰
——《变调》(中国)
且向行人致意
——《立春》(中国)
不可预测的命运的奇观
——《意外的冬天》(德国)
当我们用月轮的声调讲述时
——《在希尔维亚城中》(西班牙)
旅程,这旅程
——《生死朗读》(美国)
那在天堂中回旋的渐慢曲
——《入殓师》(日本)
我们都不是馈赠者
——《白鬃野马》(法国)
被瓦解的日常
——《寂静无声》(德国)
禁不住衰老,禁不住温暖
——《艾玛的礼物》(德国)
没有外在现实,只有人的意识
——《想飞的钢琴少年》(德国)
那被敲碎的核桃,便是生活
——《天水围的日与夜》(香港地区)
碎了,碎了
——《水缸》(伊朗)
奔波在人生之途,我们丢失了什么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朗)
我醒了,下着雨
——《大河之恋》(美国)
如果它降临,你只能接住
——《花落花开》(法国)
这衰竭,如此锋利
——《男人与狗》(法国)
最微弱的闪光触动黎明提前来临
——《沉静如海》(法国)
人性、公正和自由
——《指挥家的抉择》(匈牙利)
后来,一片坍塌之声
——《后来》(法国)
秋的最末一日,风将带着我去
——《随风而逝》(伊朗)
自寂静而来的火焰
——《邮差》(意大利)
我们永恒的追逐,只不过一个闪烁其辞的背影
——《父归》(俄罗斯)
日常之中,总有严重时刻
——《爱在山的那一边》、《生命宛如恶疾》(波兰)
风中的迷局
——《暗算》(中国)
极圈线上的湖水
——《极地恋人》(西班牙)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