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牟春 著“移情”,即“感情移入”,意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自我情感与生命移入与己本无关的无情感无价值的物质材料上,使后者成为可看见“美”的对象。“移情说”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的美学先驱之一,自西方“移情说”理论进入中国以来,朱光潜在前人的介绍与诠释之基础上,对“移情说”有一理解、接受、批判、讨论、实践与矛盾生成的过程,并超过前人,成为“移情说”的中国代言人。因此,关于朱光潜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的探讨,也是对“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的探讨。《“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除梳理朱光潜对西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讨论“移情说”在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建构与诗学实践方面的影响之外,也以此一面相为例,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及其过程中中西美学观念的碰撞、误解与融合,反省中西美学主客统一这一理想追求。
-
物的崛起赵强 著本书立足于史料爬梳,在梳理和回顾近百年来学术界有关晚明文史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晚明时代的突出社会症候——“‘物’的崛起”为切入点,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整体性视野展示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生活、文艺活动和审美风尚的基本历史特征,深入探讨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审美文化的嬗变过程,并对当前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凸显的重要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本书提出,“‘物’的崛起”与“生活美学”的兴起,对前近代晚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审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日常化是前现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也是文化、艺术所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
-
审美的身心基础陈丽君,赵伶俐 等著本书属于《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的理论系列之一,是审美和美育的最基本活动—审美—的身心机制的研究。包括三个篇章: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及审美价值观,以及附录审美应用。上篇主要是涉及审美体验的情绪基础,生理基础和反应特点,审美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中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审美认知的功能、审美意象、审美联觉、审美认知的脑机制;下篇,是实证审美价值观的心理学基础和与人生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附录,主要谈及心理效应在服饰审美中的运用,包括是视错觉、内隐态度、身体自我、生理自我在服饰审美中的应用。本选题探讨了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审美价值判断这三大审美过程及因素,分析了其情绪基础、生理基础、大脑基础,将为我国审美心理学领域增加新的知识积淀。
-
胡经之文集胡经之 著《文化美学/胡经之文集(第四卷)》是“胡经之文集”系列丛书其中一本。《文化美学/胡经之文集(第四卷)》主要讲了面对新世纪,作者对学术的关注从文学艺术扩展到为广泛的文化领域。文化美学多关注中国当下的文化生态,从美学高度予以反思,力主加紧提升大众文化促进主流文化的交流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
胡经之文集胡经之 著《美的追寻/胡经之文集》是“胡经之文集”系列丛书其中一本。《美的追寻/胡经之文集》回忆了作者胡经之,对自己的八十载人生做了一次完整回顾,展示了人生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江南稚子,第二阶段为北大学子,第三阶段为岭南游子。后沉淀在深圳,和较早来深圳的祝希娟、王子武等人一起被文化界称为特区文化的开荒牛。
-
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朱光潜 著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的代表作《新科学》内容涉及神话、宗教、历史、法学、哲学、语言学等众多知识领域,在西方启蒙运动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本书着重阐发了维柯三个方面的思想: “认识真理凭创造”; “人类世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有关形象思维的思想。认为“维柯的功绩在于建立了历史发展观点以及认识来自创造的实践观点”。
-
文化马克思主义陆扬,王曦,竺莉莉 著“二战”后,文化领域愈益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西马理论家们援引各领域的理论新成果,改造、再阐释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应对当代社会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由此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派别与新奇多变的术语,都可视为对相同时代征候的回响。《文化马克思主义 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丛书》中,我们选择性地梳理“二战”后英法美三国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詹姆逊、戴维·哈维、雷蒙·威廉斯、霍加特、伊格尔顿、阿尔都塞、布尔迪厄等十一人,以马克思主义为背景,介绍他们各有理论特色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包括他们对当代问题的回应,如新媒介对现代人时空体验的影响、边缘文化的涌动与艺术形式的迭等。希望大体处在相同语境下的中国读者能有所启发,同时促使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文化马克思主义 英法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丛书》适合相关专业人士阅读。
-
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朱立元 著《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 兼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丛书》重点研究马克思前期(1843—1848)作,主要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美学思想,揭示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批判,创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它以实践观为核心,在根基处开创了现代存在论的变革,为美学的现代革命、即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新天地。《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革命 兼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丛书》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思想与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用存在论而不单是认识论、生成论而不是现成论、关系论而不是本质主义,指导我们对一系列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全新的阐述,使美学理论能够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基本思路、阐述方式到框架结构、主要观点、重要范畴等都产生重大变革,有助于纠正当前有些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的误解、误读,以及某种教条主义的僵化理解,有助于我国当代美学的创新建构和重要发展。
-
身体美学导论王晓华 著进入20世纪以来,有关身体的言说日益增殖,身体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身体美学被正式承认为一个学科。不过,王晓华*的《身体美学导论》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身体美学导论,而是展示了高的学术追求:使美学回到身体一主体,并因而建构原创性的汉语美学体系。从身体一主体概念出发,本书作者意欲构建原创性的汉语美学体系:(1)整合西方和中国已有的身体一主体性思想,将之纳入本书所建构出的主体论身体美学体系中;(2)从身体一主体概念出发,重新解释审美的起源、发生学机制、归宿,敞开艺术活动的本性;(3)推动美学研究的全面转型。本书是首部身体美学导论。它将填补一个重要的学术空白。
-
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李小茜 著《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主要探讨了晋代思想家郭象对中国美学流向与发展的影响。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郭象“独化”说的哲学体系,第二章概括阐述了“独化”哲学的美学价值,第三章论述了郭象对魏晋、南朝美学的影响,第四章从文人具体创作来探讨郭象哲学对东晋、刘松的自然审美创作,第五章整体概括了郭象哲学的美学思想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