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晚明文人日常生活美学观念研究曾婷婷 著本书以晚明文人日常生活美学观念为研究对象,以内容驳杂、风格各异的小品文为基本文本,提炼概括出“欲”“闲”“癖”“奇”“生”五大美学概念,以之为纲,联系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况,将其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美学观念结合起来探讨,从而勾勒出了晚明文人生活美学的基本风貌,并揭示了诸核心观念间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研究视角独特。全书逻辑严谨,旁征博引,资料翔实,进一步扩展了研究领域,对当今时代的生活美学也有启迪。
-
瓦格纳五讲[法] 阿兰·巴迪欧 著瓦格纳五讲 Cinq leçons sur le ‘cas’ Wagner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ISBN 978-7-5649-1791-3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第1版 分类:哲学译者简介 艾士薇,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法语系博士后,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法国文学与文化、西方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著有《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研究》。内容简介 《瓦格纳五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 巴迪欧参加一场关于哲学与音乐关系研讨会的讲稿,并最终汇聚成一部出色的思想文化著作。全书以瓦格纳的音乐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当代哲学和瓦格纳问题以及菲利普· 拉库·拉巴特的立场;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作为哲学问题的瓦格纳;瓦格纳事件的重开辩论;帕西法尔的迷宫等。探讨了作为特例的阿多诺与普遍意义上的当代哲学,以及普遍意义上的音乐与作为特例的瓦格纳的关系,是一部关于音乐与哲学的心灵之作。
-
文艺之敌骆冬青 著本书探索美学、文艺学问题,既有一种内容上的一贯性,尤有思维方式上的特点,那就是倡导一种平等对话和自由对抗的精神,以“知己知彼”的“对敌”的方法深入文本,用美学、文艺学方式,揭示人文社会科学一些问题的“症结”。第一部分“反者道”,虚涵三意:一乃“反者道之动”,强调“道”之“动”,从发展变化中感悟领会美学文艺学之迁移;二乃文章皆“反者”之道说,借由一种不同的眼光,观照“常识”与“常理”;三是试图揭出“反者”之“道”,既是“思路”,亦是“思想”。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提出研究的基本理念,强调精神深度和精神搏斗。第二部分“美学课”,指出美学乃人生存无可逃避之“课程”,用美学的方式思考社会和生存世界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强调美学与生存的统一。第三部分“信天游”,从文学文本的解读来读解世界、人生,是作者理念的具体实践。三个部分有内在的联系,核心线索是对美学与诗性生存的探索。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从社会文本到生存文本,都可以用美学的眼光进行透视。但是,美学的思考本身就存在着一种矛盾,即以理性来处理感性的现象。这样的矛盾牵涉到人文学术的根本,所以,以“文艺之敌”命名本书,既意识到美学的限度,又张扬了其特质。
-
服饰搭配艺术张富云,吴玉娥《服饰搭配艺术》较全面地讲解了服饰的含义与发展、服饰搭配的内容与形式、服饰造型风格的表达,剖析了不同体型与服装造型之间的互补关系,各种服饰色彩的运用,色彩之间的搭配原则,不同材质的搭配与选择,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服装流行,结合自我个性,穿出真我风采,并列举了各种场合的服饰搭配技巧及各种服饰形象风格的塑造。本书内容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能使读者一目了然。
-
山水之间朱利安作者爬梳欧洲的“风景”以及风景观的缘起及其兴盛与沒落,援用中国的山水观资源,让中欧双方思想面对面地凸显出各自的未思。之后,采取双边的人文资源而提出他个人对“风景”的新定义,认为欧洲的风景思想若要振兴,必须开采中国山水观。
-
美是幸福的时刻舒可文 著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 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闫翠静闫翠静*的《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讲 述了:作为18世纪与歌德齐名的一名文化巨人,席勒 在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和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自 由之途的探索。他的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与现实中的国 家政治状况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意义。他的审美教育思想不但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将 美与人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育来弥合由于社 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人性的分裂状态,突 出了人性在个体现实生存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席勒对人的感性的重视和对个体在现实世界 的和谐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得他的思想不仅在美学史 上具有转折性的价值,在政治学、社会学方面也具有 不可或缺的意义。在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席勒 的美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商业视阈中广告审美判读许敏玉 著现代广告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很多广告作品中都蕴含着二者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广告不仅要完成一定的商业目的,也需要传递美的话语和符号。广告审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它不像传统审美的“非功利”,在审美的发生机制、审美的生成路径上都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是广告审美的价值,更是广告审美的魅力。《商业视阈中广告审美判读》从功利性审美研究入手,讨论广告审美的发生与形成,广告审美特殊性与演绎形态,广告审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商业视阈中广告审美判读》通过对比分析、案例剖析、理论梳理等研究方法,引发人们对广告审美的关注,呼吁人们在美学领域中充分肯定广告审美的意义,在广告学领域中实践广告作品的美学价值。
-
超越审美现代性张盾 著本书讨论的“政治美学”不是本来意义上作为aesthetics的美学,而是关于存在何以可能和哲学何以可能的一种先验形而上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 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美政治和*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自制美学(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著什么是美?一个古老而烦难的问题,从古至今都从不缺少思想的巨人为之争辩不已。20世纪艺术批评巨匠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一个艺术与生活含混不清的时代里重新回到康德,以晓畅而通俗的语言参与美学大师的论争。本书收录了格林伯格未曾结集的文章和1971年本宁顿学院系列研讨会演讲稿,反映了他对艺术趣味与品质的广泛见解。他坚持认为,尽管现代艺术家通过生产一些如此跳脱常理以至于无法被评价的艺术品来奋力逃避趣味的审判,但趣味仍然是不可抗拒的。他坚守艺术品质的标准,并认为去探寻一种媒介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是艺术家的责任,对此进行鉴别则是批评家的责任,而这两者都是伟大艺术的必备条件。他讨论审美体验中期待和惊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讨论伟大艺术所带来的激动心情。《自制美学》使得我们可以审视批评家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也会给他充满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理论提供辩护(时不时还会给予反思)。查尔斯·哈里森的序言介绍了《自制美学》的写作背景——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及20世纪批评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