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自然与美杜学敏自然美是一个与美学学科几乎同时问世的经典美学概念与课题。“自然”有外在自然界与内在天性之别,“自然美”也有自然界的美与内在天性的美两种基本内涵。以研究自然美诸问题为己任的美学分支学科即自然美学。本书是一部从现代性与自然美学双重视域研究自然美问题的专著,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背景下的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与杜夫海纳等西方著名思想家,以及20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双重现代性处境下的中国美学研究,对于自然美问题有何并且何以有系列的特别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明显有别于流行的艺术哲学美学的现代性自然美学论域。在与自然美相关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等新兴美学方兴未艾的当代背景下,被追新逐异者忽视,貌似显得过时的自然美问题其实仍然具有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价值。
-
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王一川 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始终,对文艺创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本书立足于我国当代各艺术门类领域中的作品、现象,通过研究中华美学精神的含义、现代性转化、与西方诸美学思想的比较等方面获得理论依据,聚焦大量当代具体艺术案例、热点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力求重点突出中华美学精神对当代文艺事业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同时兼顾理论性与传播性。 本书涉及当代文学、美术、电影、设计、音乐等艺术门类,每章由对各艺术门类素有研究的学者撰写,除主编王一川教授外,合著者有彭锋教授,陈旭光教授,李道新教授,李洋教授,向勇教授,金永兵教授,唐金楠副教授和刘晨讲师等。
-
力量[德]克里斯托弗·孟柯(Christoph Menke)《力量:美学人类学的基本概念》首先借助感性的理性主义概念来回顾美学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美学,将之当作主体及其官能的理论。随之,作者又通过赫尔德、苏泽尔和孟德尔颂等人的文本,以力量美学作为反模式的基本主题进行探讨。最后,在与康德的商榷中,在对尼采的接续思考中,作者总结了关于哲学美学和作为善行理论的伦理学的看法,向读者展示了美学经验作为力量游戏的经验所具有的伦理学意义:它教我们行动与生命区分,亦教我们生命的另类善行。
-
艺术与宇宙技术许煜技术挑战了艺术和传统思想的存在地位。本书借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的论述,试图以中国山水画中的宇宙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进而提出:面对当前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山水的意义何在?通过将艺术和宇宙技术并置到一起来思考,我们试图进入艺术体验的多样性之中,并问自己,这些体验将如何有助于对当今技术做出反思《艺术与宇宙技术》是《递归与偶然》的姊妹篇,接续了前作中提出的递归性概念,作者许煜受王弼及牟宗三思想的启发,从中国道家思想中提炼出与西方悲剧逻辑相反的山水逻辑,用以解答这一问题:哲学与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何作为?本书关照艺术经验与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并且在一个技术时代的观念局面中,重新开启了哲学与艺术的思想关联。对于当下人们反思技术、哲学与技术的关系,提供了极富创造力与原创力的回答。
-
美学权力[法]巴尔迪纳·圣吉宏(Baldine Saint Girons)美、崇高和优雅是美学权力的三个原则:美取悦,崇高启发灵感,而优雅魅惑打动我们。与之相应的三个创造性策略是:模仿、创造和适应。美抵抗畸形与不和谐,崇高对抗平庸和卑微,优雅对抗崇高有可能带来的暴力风险。在梳理和分析朗吉努斯、伯克、康德等人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巴尔迪纳·圣吉宏借助精神分析重建了美与崇高概念的谱系,将传统的美和崇高的两难问题转化为美、崇高和优雅的“三难困境”,从而建构了一个关于“美学权力”的三元化理论。
-
美的生活梁启超 著梁启超以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作为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以“趣味说”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理念。《美的生活》一书收录了梁启超在人生美学趣味说方面的诸多代表性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后人或可一观梁启超的生活美学理念,并从中汲取心灵的养料,滋养并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 美给人以审美的趣味,而趣味乃是生活的原动力。现代人看到“趣味”二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消遣、休闲、娱乐,但是梁启超所谓的趣味主义,乃是生命激情与英雄主义,是一种充满崇高美感的现实人生。
-
审美与生存张明 著孔子美学作为儒家美学乃至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著作即为目前所知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探讨孔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的学术专著之一。本著作立足于先秦儒家的经典文献与出土文献,以传统学术中文、史、哲并举的思路,充分阐述了孔子仁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学思想,并深入探讨了在这种美学精神观照下所开拓出来的一种融审美与生存为一体的“诗化生存”的理想境界。最后,又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就孔子美学对中国后世美学以及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具体考察,同时也兼顾了对孔子美学思想局限性的反思。
-
中国美学 第11辑邹华 著《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本书为第11辑,设有一个专题“中国美学的自由与张力”,以中国美学的自由与张力问题为核心,从多角度展开研究,构成了本专题“和而不同”的形态;另外书中还设有“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海外汉学家美学研究”“中日韩美学交流”“北京审美文化研究”六个栏目。
-
美学理论/美学史 Theory of Aesthetic/History of Aestheti[意] 克罗齐 著,Douglas Anslie 译克罗齐是直觉美学说的杰出代表,他的著名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克罗齐把一切美学学说全部归结到直觉,他所说的直觉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静观跟直观,内心的一瞬间一刹那所直接看到的东西,直觉本身包含有欣赏,而欣赏本身就是创造,这种创造也就是表现,而这种表现也就是艺术。所以直觉就是艺术,就是创造。美就是“成功的表现”。当直觉得到成功的表现,创造者就感受到了心灵的自由,就产生了审美的愉快。所以直觉在克罗齐看来它不是静止的,不是静观的,而是能动的、创造的,是想象力的活动。它是下意识地由情感所激发起来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在艺术中凡是直觉到的也必定可以表现出来,而凡是没有能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没有充分直觉到的。他的学说将艺术创造与欣赏统一一体,两者不可拆分,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时候他也在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美学理论美学史》是他的代表作品,其间系统阐述了他的直觉理论以及美学发展的历程。
-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张颖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别讨论17、18、19世纪的法国美学。第一部分以古典主义奠基为主题。第二部分是全书重点,以美和趣味为主题,分别讨论克鲁萨、杜博、安德烈、巴托、孟德斯鸠和杜博的美学思想。第三部分以美的失势为主题,讨论模仿问题、库赞美学、丹纳决定论、表现与同情问题。全书在全面整理法国美学主要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古典主义这一总论域探讨法国美学的体系性面貌。无论是文献整理还是对法国美学体系的认定,在国内均属首次,有填补空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