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汝信文集 第5卷 美学I汝信 著《汝信文集》第5卷“美学I”收录作者60年代和80年代出版的论文集两部:《西方美学史论丛》及《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西方美学史论丛》收录作者研究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人美学思想的论文,《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收录作者研究亚里士多德、狄德罗、谢林、席勒、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美学思想的著作。这两部论文集,可以说是中国西方美学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全面反映了作者在西方美学史研究领域的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价值。
-
人的追问与审美教化韩振江 著哲学是人学,美学从根本上说也是人学。人不仅是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也是美学运思的起点和终点。美学离不开人,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美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没有独立存在的美,美因人的存在而彰显存在。该书稿在西方古典人学发展的视域下,以对划时代的哲学家、美学家的重要著作的文本解读为基础,系统总结从古希腊到19世纪德国的西方古典人学与美学之间的根本联系,试图揭示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的基本人学逻辑:美的发展基于人对自身的本质认识。古希腊、罗马人学与美学的核心思想是德性与欲望。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学与美学的核心词汇是严肃与狂欢。17世纪古典主义人学与美的核心思想是在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中展开的,理性与激情的张力就成为时代的主题,导致了美学上古典主义的诞生。18世纪的人学主要出于人的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感性与理性的张力之中。18世纪身体、经验、情感的人才是美学的出发点。德国古典人学与美学是高扬主体性的、把人的理性视为美的根源的人学美学。总之,西方哲学对人本身的每一次追问都会在美学中得到回声,审美是人类进行自我教化的方式。
-
汝信文集 第6卷 美学II汝信 著《汝信文集》第6卷“美学II”分为三部分,部分收入《美的找寻》一书,这是作者从美的理念到美的实践的转型之作,收录了作者关于凡高、罗丹、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人散论,表现了作者对于戏剧、绘画、雕塑等看法;第二部分为美学论文,收入了作者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美学论文,除了关于西方无意识问题等几篇通论文章外,主要是关于尼采美学的论文,这些论文开启了我国对尼采美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美育人生,收入了作者散见各处的演讲和书评。
-
黑白之间的永恒魅力李晓男 著本书以黑白两色构成的书法艺术为研究对象,就书法艺术审美展开研究。第一章从理论层面对书法艺术进行全面解读;第二章就书法艺术的思想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第三章对书法艺术的美进行多层面的诠释;第四章就书法艺术中的审美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第五章落脚到方法层面,对书法审美的标准、原则及方法进行阐述。本书从理论到方法,对书法艺术审美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深邃的书法文化精神,感受博大的中华文化思想。
-
从静观到介入孟凡生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经验理论,主要分析了审美经验的现代内涵是如何在当代美学中发生变迁的——如何从现代美学所推崇的“无利害”“静观”和“形式”等内涵逐渐演变为当代美学所倚重的“连续性”“介入性”和“交互性”等内涵。同时,探讨当代美学的这一演变的哲学根源、现实依据以及其对美学理论、艺术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深入地探究了审美经验内涵的变迁与当代美学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
现代美学视域下的形而上学价值研究杨波 著现代美学已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美学学科边界变得日益模糊,美学几乎成为文化学的一部分和关于快感、美感的社会解释学,越来越丧失精神性,沦为感性认识论和趣味理论。当美学沦为文化工业的附属,成为人生活世界的装饰品和商品营销手段时,美学的生存境况促使美学自我反思变得迫在眉睫。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对形而上学价值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阐述。本书包括八个章节,从形而上学内涵、表现、主体到,反思、意义、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本书作为作者形而上学之思的路标,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
曾繁仁文集曾繁仁 著曾繁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他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生态美学作为我国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收获之一,曾繁仁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成果。曾繁仁文集共五卷,将曾繁仁先生几十年来对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收录。分别为第一卷:生态美学导论;第二卷: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第三卷:西方美学论纲;第四卷:美育十五讲;第五卷: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曾繁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美学方面的建树。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先生的一部重要美学著作,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奠定了我国研究西方美学的思想基础。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即序论、第一部分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朱光潜先生系统性地梳理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向读者分析了各时期主要美学流派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是一部引领学人进入西方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
美学四讲李泽厚 著《美学四讲》与《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著名的“美学三书”,是其美学思想的全面系统论著,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学读物。本书以生动精妙、简洁畅达的文笔,从古到今,由西至东,探讨美学领域的诸多命题,评析国内外各派美学思想,同时构建作者本人的美学观点,引领读者漫步光华璀璨的美学长廊。本版《美学四讲》为插图珍藏本,收录近百幅垂名世界美术史精美名画,全彩印刷,华彩灼灼,图文并赏。
-
中国美学通史孙焘,任鹏 等著《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从上古时期的商代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反映中国美学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全幅波动,力求成为一部闪耀着当代光芒的美学史。先秦卷 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学史的第一个思想高峰。本卷重点讨论先秦诸子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美学思想如何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相联系。汉代卷 汉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定型的时代,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也在汉代基本形成。画像砖的古拙典雅,大赋的铺张扬厉,建筑的庄严雄伟,无不凸显出汉文化博大、包容、人文化的精神。 本卷紧扣汉代历史文化特征,叙述汉代美学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成就。魏晋南北朝卷 魏晋南北朝美学开启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新阶段,秦汉讨论的若干美学问题在此得到深化,并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内涵的美学概念。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隋唐五代卷 隋唐五代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隋唐五代美学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中国美学的传统,并影响了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本卷对隋唐五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发展脉络、历史地位等做了全面的论述。宋金元卷 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性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走向生活,走向休闲。本卷完整地展现了这个时期美学发展的面貌。明代卷 明代是中国古典美学向市民文化转型分化的时期,明代美学的市民化精神对后世美学具有先导作用。本卷是对明代美学的论述,概括了明代美学的特点与基本内容,对重要人物的美学思想及主张做了归纳和阐述。清代卷 清代美学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进程。明末清初以来,社会的动荡、思想的激越带来了美学观念的变革。以王夫之“意象”、石涛“一画”等概念为中心的美学体系的形成,对一系列重要美学问题的探讨,成为这一时期美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卷 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相互激荡形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卷叙述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进程,讨论东西方美学相互碰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