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西方悲喜剧艺术的美学历程程孟辉著《西方悲喜剧艺术的美学历程》作为一门伟大的戏剧艺术,它们开创于古希腊,它们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沿着其固有的轨迹前进。悲剧和喜剧的形式也为各国戏剧家所灵活采用,随着时代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悲剧和喜剧的内容和形式也将会因之而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
生与爱彭锋著人生中有“生”与“爱”就会自然而“乐”。活着就是要活得痛快、开心。很难想象没有欢乐的人生是怎样坚持下去的。“乐”不仅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由“乐”可以美化生活,使生活变得有韵味、有意思。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快乐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完美。因此,有“乐”的人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而审美、艺术活动在根本上是滋养人生的欢乐情感的,因此,审美的人生是一种快乐的人生,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
-
感性美学傅谨著美学,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物”和人的“现实性”,也只有在这样的建构过程,才能体现出马克思十分强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
修辞论美学王一川著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也就是说,在哲学这个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体系中,美学是与文学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甚至可以说,美学是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之一。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两干多年以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讨关于美学问题的言论和著作。但美学得以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却是18世纪中叶由西方理论家完成的,其传入中国到如今也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早期的中国美学是在古典文艺遗产中所含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试图将它们融合起来,开始探讨文艺的审美特性,成为中国美学兴起和发展的前奏。美学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并形成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至于在本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出现两次美学研究的高潮。应该说,老一辈的美学家,为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筚路蓝缕、玉成大功的贡献,他们无愧于自己的时代。
-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封孝伦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形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反映在美学领域,情形同样也是如此。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俄国著名美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就已经明确指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需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他们日益发展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心理。这种审美意识的发展无疑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现实的审美需要出发,借鉴历史上的审美经验,博采众长,以树立适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人类对美的认知和了解,对审美意识的认知和了解,正如对任何其他客观事物的认知和了解一样,都是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美的认识和看法,新时代的美学观,来源于新时代的现实。换言之,时代的发展和更新也意味着必将导致美学观念的发展和更新。在20世纪末的今天,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固然不能割断历史,但我们更应该强调把理论研究的目光探向未来和新的领域。当然,由于美本身是一种极其复杂奇妙、变化万端的现象,它不仅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广泛,因此,美学研究的任务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作为以揭示美的本质为己任的美学工作者,我们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应穷尽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美的规律,寻求美的真谛。
-
易学与美学刘纲纪,范明华著《易经》这部书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简明。五千年间,易学思想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学。《周易》经传符号单纯(只有阴阳两个符号),文字简约(约两万四千余字),给后代诠释者留出驰聘才学的广阔天地。迄今解易之书逾数千家。近年已有光电传播媒体,今后阐释易学的各种著作势将更为丰富。这套丛书的主旨,借用王充《论衡》的话——“疾虚妄”。《论衡》作于二千年前。然而,旧迷雾被清除,新迷雾又弥漫,“疾虚妄”的任务远未完成。如果多数群众尚在愚昧迷信中不能摆脱,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本书在进行有关讨论的时候,在考虑到行文可读性的同时,尽量列出其相应的文献依据,以求雅俗共赏。
-
自然美欣赏罗筠筠著内容提要以广大中学生和青年读者为对象的“美育丛书”(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由美术、音乐舞蹈、其他艺术三个系列共35本小册子组成。《自然美欣赏》是其他艺术系列之一。从形式到内容以新的面目描绘自然美,将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厚赐从物质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层面,是《自然美欣赏》的一大特色。本书从现象到实质,探究了欣赏自然美时的一些规律,揭示出现代都市人对大自然的向往,自然美欣赏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触景生情、寄情于景、以景托情、以情绘景的情景交融,从“致用”到“比德”到“畅神”的发展过程,自然美欣赏中的文化因素,自然美的几种表现形态,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转化等方方面面。《自然美欣赏》以大自然气象万千、变幻莫测的美为审美研究对象,结合千古流传的、脍灸人口的、精彩纷呈的诗、文、词、画、游记,通过对日月星辰、风云雨雾、冰雪霰露、春夏秋冬、晨昏晚夜、峰岩崖谷、江潮湖海、溪瀑泉潭、梅竹兰菊、松枫荷柳以及泰山、华山、庐山、黄山、嵩山、衡山、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大漠风光等各种自然现象的美的描述与分析,将它们各自所独具的审美魅力呈现于读者面前。本书还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在结合欣赏自然美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对自然美欣赏的审美心胸和情趣,并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
美的欣赏与创造邓安庆著暂缺简介...
-
美学意识形态(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暂缺简介...
-
美学入门杨培秋编本书为适应中等学校美学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素质教学转轨而编写。 本书首先综述“美学”这门学科,然后分章对美的本质、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学范畴、科技美学、生活美学、美感、美的创造、美学新趋势进行比较深入的阐述。各章后均列出思考题,供学生练习,加深印象。 本书后面附有参考资料,可让读者在欣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了解工艺美术、摄影艺术、戏剧艺术以及电影和电视艺术等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