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阎国忠 著此书分渊源、框架、转型、反思、重构五个章节,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散见于朱先生各种著作中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有逻辑地将其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是对朱先生所持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前后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比较和批评。
-
普鲁斯特的美学张新木 著法国文豪普鲁斯特的美学是一个既复杂又完整的体系,涉及文学和艺术诸方面。《普鲁斯特的美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追忆似水年华》为主要分析对象,系统地梳理了普鲁斯特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归纳出普鲁斯特美学的主要成分和应用规律,以重建普鲁斯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及其实践经验。主要内容集中在作家的人格、作品的风格、叙事艺术、小说美学、戏剧艺术、时间的美学、空间的美学等。此外,《普鲁斯特的美学》还探讨了普鲁斯特整体美学和作品接受的问题,以扩展普鲁斯特美学的视野。
-
民族美学.第3辑彭修银 编本辑的内容由“身体美学”、“生态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门类艺术美学”四个专栏(四组文 章)组成。“身体美学”专栏有张玉能《实践美学与身体美学》、廖述务《感性生存与身体美学的反思和重构》和王亚芹《对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及其研究的思考》 等文章。主要对身体美学与人的感性生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身体美学”研究现状的反思。“生态美学”专栏有罗祖文《试论生态审美教育对现代审美教育 的超越》、王杰红《论生态文艺学的后现代建设意义》等文章。主要探讨生态审美观、生态文艺观如何重新履行对大自然的守护功能,促使文艺学、美学范式的转 换。“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专栏的文章,主要对中国南方几个少数民族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的研究和探讨。“门类艺术美学”专栏的文章,主要对中国古典音 乐、古典舞蹈审美特征的深入探讨。
-
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阎国忠,徐辉,张玉安,张敏 著这是作者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书中将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概括为七种建构模式,分别就其理论上的得失做了分析和评论,同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学界的相关批评,在此基础上围绕美学定位、对象、基本问题、方法论等表述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书中陈述的观点实际上是经过长久思虑形成的一部新的美学纲要。
-
古希腊罗马美学阎国忠 著本书被学界视为西方美学史研究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作,已收入中国20世纪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名录及1983年哲学年鉴中。本书书对古希腊罗马美学做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评论,与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所有讨论都放在哲学层面上,从本原谈起;二、核心是美学范畴、范畴内涵和历史根据;三、将美学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将美学家放回各自的生活场域中,力求叙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揭示美学范畴的演变过程。因此,美学与个人的处境和生活联结在一起,成为个人思想和人格的写照;与哲学、宗教、道德、艺术联结在一起,成为整个时代精神的表征。
-
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研究张政文 等 著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逐渐发展为独特的文化启蒙景观。《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研究》通过对德意志地理人文条件与民族性格等文化要素的考察,对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等人审美现代性理论基础的解析,对神话诗学、希腊想象、审美教育问题的重新探讨,清晰而立体地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景观。这不仅为我们重新认识审美现代性话语提供了视角,也为我们如何展开文化启蒙提供了启示。
-
和谐的生命之美蒋建梅 著《和谐的生命之美 “圆”范畴的审美空间与美学精神》旨在梳理“圆”范畴在历代哲学和美学思潮中的流变,揭示其哲学美学特质,建构其审美群落,进而确立其在文论范畴体系中美学地位。《和谐的生命之美 “圆”范畴的审美空间与美学精神》由思想溯源、审美流变、逻辑构成等上、中、下三篇,共计十章组成,联成一体。
-
可见者的交错[法] 让-吕克·马里翁 著;张建华 译作法国当代哲学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让-吕克?马里翁的国际声誉正在逐步上升,国内学界对他的研究兴趣也日渐增长。他的哲学思考与现象学、宗教密不可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这本关于绘画的专著中。马里翁区分了绘画中的可见者和不可见者,阐释了圣像画和普通绘画的关系,圣像和偶像、观看与凝视的关系,等等,论辩严密又极富洞察力,对于研究美学、艺术和哲学的人都有很高的研读和参考价值。
-
西方审美教育经典论著选4朱立元暂缺简介...
-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陶东风 著本书是陶东风《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的合集。这些著作虽然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但今天看来仍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其中《死亡·情爱·隐逸·思乡》是较早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主题学研究的著作,《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则尝试把心理美学方法引入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著作,《从超迈到随俗》中关于庄子人生哲学两面性的思考尤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