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五经正义》美学思想研究乔东义本书首次系统着力于经学与美学交融互渗的复杂样态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国经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文本《五经正义》的美学思想作全面而融通的考量,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学思想、观点及理论潜质,凸显其有关诗学、美学新解,审视其理论概貌、历史意义与综合影响,从而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观照视角和研究领域,弥补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
美学史(英)鲍桑葵 著《美学史》是一部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鲍桑葵是一名新黑格尔主义者,《美学史》集中反映了其唯心主义美学史现。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如下问题: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
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牟春 著“移情”,即“感情移入”,意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自我情感与生命移入与己本无关的无情感无价值的物质材料上,使后者成为可看见“美”的对象。“移情说”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的美学先驱之一,自西方“移情说”理论进入中国以来,朱光潜在前人的介绍与诠释之基础上,对“移情说”有一理解、接受、批判、讨论、实践与矛盾生成的过程,并超过前人,成为“移情说”的中国代言人。因此,关于朱光潜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的探讨,也是对“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的探讨。《“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除梳理朱光潜对西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讨论“移情说”在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建构与诗学实践方面的影响之外,也以此一面相为例,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及其过程中中西美学观念的碰撞、误解与融合,反省中西美学主客统一这一理想追求。
-
当代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刘小新,杨健民 编《当代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套装上下册)》是“当代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集中关切当前全球化语境下美学理论思考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探讨美学如何有效地介入与阐释当代文化实践、美学如何回归社会文化论述的核心场域等议题。
-
物的崛起赵强 著本书立足于史料爬梳,在梳理和回顾近百年来学术界有关晚明文史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晚明时代的突出社会症候——“‘物’的崛起”为切入点,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整体性视野展示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生活、文艺活动和审美风尚的基本历史特征,深入探讨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审美文化的嬗变过程,并对当前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凸显的重要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本书提出,“‘物’的崛起”与“生活美学”的兴起,对前近代晚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审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日常化是前现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也是文化、艺术所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
-
审美的身心基础陈丽君,赵伶俐 等著本书属于《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的理论系列之一,是审美和美育的最基本活动—审美—的身心机制的研究。包括三个篇章: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及审美价值观,以及附录审美应用。上篇主要是涉及审美体验的情绪基础,生理基础和反应特点,审美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中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审美认知的功能、审美意象、审美联觉、审美认知的脑机制;下篇,是实证审美价值观的心理学基础和与人生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附录,主要谈及心理效应在服饰审美中的运用,包括是视错觉、内隐态度、身体自我、生理自我在服饰审美中的应用。本选题探讨了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审美价值判断这三大审美过程及因素,分析了其情绪基础、生理基础、大脑基础,将为我国审美心理学领域增加新的知识积淀。
-
欢乐诗学傅守祥 著《欢乐诗学: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与文化嬗变》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结合当代文化转型与审美范式转换等问题,从美学分析与哲学批判高度研究现实性极强的、以大众文化现象为焦点的文化泛化与美学变革,原创性地提出大众文化审美化的文化合理性与时代弊病,首次阐明社会学美学的理论范式;提倡辩证思维,主张“文化化人、艺术养心”。
-
西方美学史姚睿娟 编《西方美学史/博雅经典阅读文丛》是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古罗马美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其文字平易、说理透彻、材料丰富,不仅是一部美学史,也是一场思想、艺术的盛宴。
-
文化审美与世推移孙斌 著《文化审美与世推移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套装上下册)》是继((陶瓷文化大千世界——对德化窑及陶瓷产区陶瓷文化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以德化陶瓷产区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研究成果。《文化审美与世推移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套装上下册)》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德化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和德化现代陶瓷工艺美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起源开始探索,研究陶瓷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陶瓷工艺美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价值,旨在使人们对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进入到局部地区并对局部地区的陶瓷工艺美术展开微观探索。之所以研究德化的陶瓷工艺美术,是因为在德化陶瓷文化发展跌宕起伏的过程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文化现象。陶瓷工艺美术文化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文化便断然没有现代陶瓷文化的丰富性。
-
《美育学刊》文萃第一辑 美学研究卷《美育学刊》杂志社《美育学刊》自创刊起即将刊物定位于面向国内外学者的美育研究学术刊物。刊物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山东大学资深教授曾繁仁、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徐岱、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法担任顾问,著名美育专家杜卫教授担任主编。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类论文转载数据中,《美育学刊》列全国第1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28期也刊发了介绍《美育学刊》的文章,并全文刊发了《美育学刊》的发刊词。2015年,《美育学刊》被评为“中国*美期刊”。为展示《美育学刊》创刊以来的学术成果,美育学刊杂志社决定出版《文萃第一辑·美学研究卷》,选择2010年至2015年间的优秀论文先行出版3卷,分别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卷、美学研究卷、艺术研究卷。各卷所收论文按发表之先后排列(同期发表者,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列)。我们希望通过此辑“文萃“的展示,既作为办刊初期的学术小结,又能体现我国学者在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乃至美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些优秀成果,更期待得到国内外学者对《美育学刊》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我国的美育事业贡献智慧,以顺应时代之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