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超越审美现代性张盾 著本书讨论的“政治美学”不是本来意义上作为aesthetics的美学,而是关于存在何以可能和哲学何以可能的一种先验形而上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 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美政治和*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图解美学思,贤说起美学,人们都会想到“阳春白雪”,觉得自己虽需要它却又触之不及。人们之所以觉得需要美学是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崇尚美的事物,都需要美的生活,都想让自己从内到外都是美的。但是为什么人们又觉得美学是触不可及的呢?因为人们总是觉得美学本身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它源于哲学范畴,是一种艺术,是高校课堂上的一种课程,而与实际的生活美化有很大一段距离。从苏格拉底叹息着说“美是难的”,到美学国度的“哥德巴赫猜想”,再到众多美学家对美的亲身实践和探索,无不给人们一种错觉,那就是美学是一种非常玄妙又深奥的学问,是普通大众所不能触及的。难道美学真的就这么遥不可及吗?
-
修心而正形方英敏 著在先秦思想场域中,有关身体的话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端。从美学角度,《修心而正形:先秦身体美学考论》梳理了先秦身体审美意识由生理而心理、由外而内,审美趣味与文化规范、理想并存,以及由文化而审美转化的发展过程与发生规律,建构了先秦身体审美实践围绕身体美的塑造、欣赏和展现所形成的话语系统,分析了先秦身体美学与身体哲学的主题关联,并在比较文化视野下阐释了先秦身体美学的历史殊相。《修心而正形:先秦身体美学考论》也力图挖掘先秦身体美学对于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普遍性价值,提供一个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美学普遍问题的个案。
-
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饶建华东山魁夷(1908-1999)作为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他的绘画既有浓郁的民族情调,又彰显出现代艺术风格,被誉为“现代日本绘画之父”。东山魁夷孜孜不倦地追求日本民族的美,从憧憬西方,再眺望日本,先倾斜一方,再寻求平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澄、静寂的艺术世界,那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也正是他的人生境界。东山魁夷的艺术既是西方的,更是日本的,但最终的艺术指向却是中国的,这就是东山魁夷的艺术生涯,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变化历程。
-
德勒兹重复美学思想研究宋涛1、论文系统分析、探讨了西学“重复”思想史,区分了两种知识谱系的“重复”概念。揭示了德勒兹创造“重复”——无概念差异的思辨过程,由此倒置了同一与差异孰先孰后的传统看法,确立了“差异为自身立法”的后康德主义主体性美学命题。2、论文将德勒兹差异性“重复”美学放置在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题域内进行纵向、横向比较研究。凸显出德勒兹对柏拉图、黑格尔的颠覆性批判要义,同时,论文针对德勒兹赋予优先性的做法,指出,应避免差异保证化可能导致的形而上学路向,辩证看待同一与差异的关系问题,主张兼容同一与差异的认识论。3论文以德勒兹差异性“重复”美学为参照,探索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新路向。提出“无主体的主体” ——优选化背景下的差异性、多元化主体性范式;结合当代文艺作品泛化、无边化现状、日常生活审美庸俗化现象,总结出:人,既非万物的尺度,也不是受自身欲望奴役的对象,而是自主、独立的经验实体,从而提出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应回归人学研究的传统议题。
-
恶的美学历程彼得-安德雷·阿尔特 著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在本书中,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探究了各种类别的作品,诸如悲剧、侦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说、恐怖故事和战争报道等,恶的美学通过放纵、逾越、重复和讽刺改写的结构得出了一个大致轮廓。在从歌德经过霍夫曼、雪莱夫人、波德莱尔、于斯曼、王尔德、格奥尔格、卡夫卡直到容格尔和利特尔的欧洲文学广阔的光谱上,人们注意到了有一种恶的现象学,这种恶的现象学直至今天一直意味着一种道德丑闻。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对奥斯维辛之后恶的美学和伦理学准则进行了思考,这种伦理学准则也规定着后现代条件下文学的价值判断。
-
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名作导读陈刚 著本书选编10位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领域的名家名作,从作者情况、论著概况、研究特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理论价值、当代意义等方面予以归纳、总结,特别是针对具体文本与研究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在阅读、思考方面提供尽可能切实有效的建议与指导,摘选精彩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章节、段落、观点,增强理论文本的可读性。
-
美学的历史汝信,王德胜 主编本书把20世纪中国美学放在学术演进的整体考察视野中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思考,把握其总体面貌、学术特性和学术发展进程,强调美学历史本身的“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着力发掘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价值构造,确立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可能性及其价值维度。全书集国内数十位美学学者之力,包括权威学者如叶朗、周来祥、皮朝刚等诸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主要意见和具体把握,体现了一种集合多样性、包容性与深入性的学术努力。
-
环境艺术审美文化研究张向荣暂缺简介...
-
文化自信,中华美学与当代表达暂缺作者首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西北大学文学院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FOUNDATION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 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