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贺志朴 著李渔是我国清代著名戏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在我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等,为我国戏曲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本书作者以《闲情偶记》文本为基础,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戏剧作品,着眼于生活美学维度,全面梳理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不仅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乐感文化和生命哲学对李渔的潜在影响,关注意到晚明哲学的感性思潮与李渔美学观念的互通性,而且将视野延伸至女性审美、日常生活的审美设计和生活美学等命题,突破了李渔研究的固有范式。
-
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赖勤芳 著《“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光明社科文库》是研究日常生活美学的学术图书。《“日常生活”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光明社科文库》从日常生活维度去总结和分析中国现代美学,还原一种具有本土意味的日常生活美学,从“美感”“创造”“人生观”“生活艺术化”等方面阐释了中国现代美学蕴含着的日常生活的理论旨趣及其审美化(或艺术化)的实践要求,认为只有深入到文化哲学层面,即从日常生活批判入手,才能扎实地建立起关于文化转型及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美学的不断发展。
-
影像时空中的审美漫步黄怀璞 著作者想把慢行、漫步中形成的一些文章经选择“打包”组合为《影像时空中的审美漫步》,算是对个人成果的一次暂时性梳理和总结。一,主要选录在各类期刊或报纸上不同时期发表的(也包括部分被收录于其他已出版书刊)的文章,选录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即自认为那些还有点个人的想法、理解,或者自认为多少有点学术方面启示意义的文章。第二,一部分当时写作完成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的文章,经充分考虑、仔细权衡,在今天看起来确实也还有写作时的一些特别思考,因而也还多多少少有点价值的,经修改、加工后也选择若干篇收录于文集中。第三,对文集总体架构的安排,不论文字长短、体量大小,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章均按写作完成和发表的时间前后安排。从内容上看,这种安排可能较为分散、凌乱,却能从整体上体现文章内容的时代特点,也大体能够明晰地体现作者在选题以及理论思考、观点变化的主要脉络。第四,选录的总体想法是,尽量留存文章的本来风貌,以保证文章当时的主要特点没有大的变化,在此前提下,对个别地方作出一些必要的增删、补充,这涉及:一是对存在较为明显不足的个别字词、语句,细加琢磨、修改;二是对不大准确、完备的部分引文内容,重新查证核准后加以修订、完善;三是根据图书出版的相关要求,调整原文中注释的文献析出格式(对部分文章原有的尾注形式文献全部更换为脚注形式析出,涉及外文中译本文献的一律标识译者名),同时将注释序号调整为与出版社要求一致的标注方式。第五,文集中的一部分文章由我与其他作者联合署名发表,这部分文章当时是在我形成整体构思,与合作者交流、商议、斟酌后,由我本人执笔写作完成,并作全面修改定稿后发表。此类文章的作者按发表时的原署名情况,均在文后括号内专门标明。选录于兹的主要包括美学、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也有有关电视剧、纪录片、电视栏目(节目)评论等评论文章。整体上看,这些文章的内容实质上存在密切关系,关于美学方面的一些文章常有结合影视艺术现象展开的分析,关于影视方面的探讨也多与美学理论关联,因而可以视作是从不同维度进行的文艺美学的研究,即在宏观上对同一问题主要从影视艺术领域选取不同对象、在不同角度所作的具体考察。这些文章大致能反映作者在不同时期对美学、影视艺术审美问题的各种思考。
-
弗洛伊德的美学[美] 杰克·斯佩克特 著,高建平,张云鹏 编这是一部研究弗洛伊德美学的专著。作者对弗洛伊德的生平与他的理论的关系,他的美学观,以及他对艺术的思考,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的文学观,他的艺术观,有大量的著作问世。但是,与其他的著作不同,这部著作全面分析了弗洛伊德的美学,它产生的理论依据,与弗洛伊德个人的关系,以及这种美学的影响,对于中国学术界了解弗洛伊德的美学,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
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斯洛文尼亚]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著,胡漫 编本书第一部分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是否会消亡等艺术哲学层面的问题,从黑格尔对浪漫艺术,阿多诺和海德格尔对现代艺术,詹姆逊对后现代艺术的分析中,找寻到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结合的研究路径,给出批判美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展望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美学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可能。第二部分聚焦于视觉艺术的兴起、三代先锋运动的异同,讨论艺术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因外来与本土因素融合产生出的多彩样貌,特别是结合对先锋派艺术史的梳理,发展了朗西埃提出的“审美革命”概念,深刻阐释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艺术美学简论张静 著本书包括四大部分,即艺术欣赏美学、艺术创造美学、艺术作品美学、艺术美学与美育;共十章, 即导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艺术美的创造、电影美学、电视剧美学、文学美学、音乐美学、美术美学、建筑美学、艺术美学与青年美育。和其他美学原理著作比较, 本书更侧重于艺术美的研究,特别是对具体艺术门类美学的研究;也更侧重于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活动规律的研究以及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规律的研究。全书从具体艺术门类入手,探讨和研究美学问题,力求使可读性、理论性尽可能融为一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亦适合哲学、美学、艺术爱好者阅读。
-
外国美学高建平 编研究外国美学,借鉴外国美学,与国际美学界对话,发展中国美学,这是中国美学家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这个集刊的宗旨。近年来,中国美学界与国际美学界的对话和交流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国际美学会议在中国召开,中国学者参与国际美学活动的意愿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外国美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也陆续被介绍到国内。美学这个学科正在重新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越重要的作用。《外国美学》将继续保持这个集刊已经形成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学风严谨、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传统,努力做到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并重,中国学者的研究性论文与外国美学重要论文的翻译并重,专论与研究信息介绍并重,哲学美学与各门类艺术美学并重,使集刊的学术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
微博客文艺审美导论吴英文 著《微博客文艺审美导论》围绕微博客文艺创作与审美问题,分析微博客文艺的诗性内涵和美学特征,提出微博客文艺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影响,探讨新媒体转型中文艺创作研究新的发展动向。重点归纳分析微博客文艺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特征,阐明微博客文艺的美学价值悖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微博客文艺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前景,针对微博客文艺研究存在的观念意识、理论范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研究学理难度,探寻解决策略,以促**的文艺观念与学理思路。
-
科技美学徐恒醇 著在科技美学审美范畴的建构中,对人的形式感与形式美、科学中的美感以及技术美和功能美等范畴。《科技美学: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做出了新的论证。书中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方法以及新的工业文明的创建,即通过设计活动实现科技的人性化途径,作为应用研究的重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和高效益与高情感的融合。《科技美学: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语言简练、文笔流畅,阐述深入浅出、意趣盎然,在阅读中,除了引发思索之外,还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
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宋修见 著《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荟萃了刘纲纪、曾繁仁、董学文、范迪安、邱志杰等国内40多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名家对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内涵的深刻洞见,和他们对如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深入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更加全面地理解“美”“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从而更有信心与方法做好新时代中国美育工作,使更多的人们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美起来,成为有审美素养、有文化内涵、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