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谈美朱光潜 著《谈美》立足于中国传统,通过美学的方方面面,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生活的情趣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本书按照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特点等的顺序层层展开,一步步提出了美学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作者用书信体的形式写作,始终以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把自己对审美、艺术、欣赏、创作、人生的深刻体悟,流淌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它对于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都会产生深远向上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美的迷雾,激励人们在生活之路上美好地走下去。
-
中国美学 第12辑邹华 著《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本书为第12辑,分为“中国审美意识生成”“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古代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日美学交流”“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六个栏目。书中论文关注范畴较广,叙说有趣,引经据典,论证有力,且篇幅适中,详略得当,学术性都很强,具有一定程度的文献参考价值。
-
释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余虹佛教与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美学视角探究佛道二教的宗教美学思想,比较二者在审美本体、审美修养与审美境界上的异同。通过共性探究,揭示中国宗教人生审美化的特质,通过差异性研究,突显佛道二教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追求,为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提供支撑。本书内容围绕佛道审美本体论、佛道审美修养论、佛道审美境界论渐次展开,以审美本体论为基础和出发点,以审美修养论为中心,以审美境界论为归宿,构筑起佛道美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
李渔生活美学研究杜书瀛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撰写的论述李渔戏曲美学、诗词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服饰美学等十篇论文;特别是首篇《李渔何许人?》,总结性地论述了李渔的生活道路、艺术生涯和美学人生,是作者近些年对李渔六十九年的人格品位和艺术造诣,尤其是他的审美活动和美学思想的重新思考,力图给予中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美学家更恰当的定位和评价。
-
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夏尔-巴托《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于1746年在巴黎首次出版。这本书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演讲术及建筑等统称为“美的艺术”,认为它们遵循同一原理,即都是对美的自然之模仿,从而对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艺术如何模仿美的自然,包括艺术的分类与起源、天才如何通过模仿美的自然来产生艺术、模仿的方式,以及演讲术与建筑如何异于其他美的艺术等。第二部分主要关注趣味及其与模仿的关系,探究趣味的种类与法则,趣味如何模仿自然,如何评价作品等。第三部分涉及诗(包括史诗、悲剧、喜剧、抒情诗等)、绘画,还有音乐与舞蹈。在巴托看来,模仿原理适用于这几种美的艺术,而它们也因此属于同一体系,具有某种共通性。
-
中国美学研究朱志荣暂缺简介...
-
卢梭美育思想对当代中国学校美育的借鉴性研究韩红萍本书旨在探讨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美育的借鉴意义。阐述了卢梭美育思想形成的渊源、核心理念、目标,参照卢梭美育思想分析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提出自己的建议。众所周知卢梭的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中所蕴含的美育思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本书抛砖引玉,从卢梭美育思想形成的渊源,卢梭美育的内涵和目标,以及实施的途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是我国新时期美育无论在经验的积累还是在理论的建设上都处在探索期。希望本研究能为中国的美育思想的建设添砖加瓦。
-
彭立勋美学文集彭立勋 著本文集收入作者已出版的美学著作和已发表未收入著作的部分论文,分为四卷,大致按照著作出版时间排列。文集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学史、比较美学、文艺美学等领域,在审美学学科建设、审美经验理论、艺术审美理论、中国传统与现代美学、西方近代与现当代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诸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运用多学科交叉和系统方法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审美心理的构成,提出了审美心理有机整体论、审美心理特殊结构方式论、美感发生中介机制论、审美生成主客体动态互动论等独特观点,构建了原创性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是审美心理学时代化中国化重要成果之一;以新的时代眼光审视西方美学史,对西方近代经验论和理性论两大美学思潮和派别作了开拓性的综合比较研究,深入揭示了两派美学分歧的实质和各自特点,科学概括出由不同学说构成的两大美学理论体系并作了创新性阐发,填补了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空白。
-
中国美学的史论建构及思想史转向祁志祥本书是作者30多年学术历程的标志性成果选。前后由七个历史坐标性的板块构成。第一个板块是中国古代文论民族文化成因的研究,代表作是《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第二个板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建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第三个板块是文艺学的学理研究,代表作是《美学关怀》。第四个板块是佛教美学研究,代表作是《佛教美学新编》与《中国佛教美学史》。第五个板块是“乐感美学”学说的建构,代表作是《乐感美学》。第六个板块是中国美学史的铺写,代表作是《中国美学通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美学全史》。第七个板块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写,代表作是《“重写中国思想史”发凡》《先秦思想史》。文集反映了作者锐意开拓、不断进取的学术追求。
-
美学的发明王宏超本书题为“美学的发明”,旨在系统研究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书中不但对该学科的学科制度与知识谱系之来龙去脉考论详明,而且对于美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如“美学”“艺术”“美术”等概念史的梳理,也可谓精细而全面。同时探讨了中国现代思想语境下美学与道德、科学及宗教的关系,解释了美学问题所关涉的思想谱系。全书资料翔实,所征引文献丰富,作者的观点并不因材料丰富而见淹没,而是能在精准地把握和概括诸多学术观点及言说的基础上独抒己见,不但文理清晰,文字富有张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性,同时也让人体会到作者融会古今、涵摄中西的雄心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