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图解美学常宏,朱珂苇 著本书采取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上篇“美学的故事”,选择了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下篇“生活中的美学”,将美学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灵活地联系起来,从大众的视角阐述美学知识。
-
美学视野下的西汉长安张雨 著1111
-
跨文化艺术美学王一川 著《跨文化艺术美学》总结了王一川教授对跨文化艺术美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尝试把它界说为跨越两种或以上异质文化背景下艺术接触中的审美维度的研究,并且梳理出跨文化艺术美学的三种不同情形即跨横、跨涵和跨移,以及它的四个层面即跨门类艺术美学、跨形态艺术美学、跨领域艺术美学和跨价值体艺术美学。
-
中西古代审美思维比较研究吴登云 著近些年来,为治疗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不断兴起了关于中国文论和美学的体系构建的探索热潮。以此为背景,本书立足于古代话语语境,从思维方式的视角,把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象思维体系与西方形思维的审美思维体系的对应和比较作为研究内容。本书以此为背景和基础,以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宏观体系为视角,着力于审美思维的研究。居于立足点的宏观性和研究内容的交叉性,在分析和阐述中注重三个方面的统一:立足于哲学
-
情感与趣味陈昊 著《情感与趣味:休谟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研究》力图探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从休谟哲学中的情感(sentiment)与趣味(taste)这一对概念入手,结合休谟的相关著作以及道德学说的例证,论述休谟如何根据趣味《情感与趣味:休谟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研究》架构主要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主题构成: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源流,休谟的美学思想以及休谟的谈艺杂论。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剖析休谟糅合情感与趣味于性格之中,以此来协调主体性的内在心理-外在社会两个层面的美育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休谟的艺术杂论以及《英国史》部分篇章的剖析,以及休谟与同时代一些杰出思想家如卢梭等人的思想碰撞,由此折射出启蒙时代的思想轨迹。休谟所观照的如趣味标准如何建立、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等问题,于当今的社会文化也有镜鉴之效。
-
教师审美情趣的陶冶王白云,陈小英 著;于漪 编《教师审美情趣的陶冶/学思书系·教师素养系列》共分为四章为读者讲述了教师审美情趣的重要性。章通过14个场景来展现出审美在教师生活中是一直存在并且陪伴左右的,从第二章设问审美情趣是什么开始到审美情趣的意义和价值,再到后的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作者行文流畅、布局合理,将教师的审美情趣一一道来,使读者读来十分受用。
-
艺术-政治的未来陆兴华 著本书是国内关于朗西埃研究的首部专著,着重探讨当代法国激进左派思想家雅克·朗西埃在当代艺术、电影、文学、民主等方面的理论立场和现实干预,以此重思当代流行的那些艺术—政治姿态,帮助读者重新确认一些zui基本的当代美学原则。期待这一研究能为从事当代法国哲学、美学、政治哲学、当代艺术、电影理论和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全书共22万字,从“审美—政治”“文学的政治”“艺术的政治”“电影的政治”“在民主里搞民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艺术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作者先从审美政治与政治审美这个传统话题切入,来探讨朗西埃关于艺术是元政治这一立场:艺术大于政治;政治是发生于艺术所活动的感性领域之内的。进而作者围绕朗西埃就诗歌政治、小说现实主义和工人阶级文学意识等研究来展开讨论,探讨“文学”是如何与政治连成一体,并成为新政治的催化剂和母体的。随后作者又集中讨论朗西埃的电影理论,从他对戈达尔的近期研究入手,来探讨电影如何格式化新政治这一主题,以如何在我们时代里去拍摄正在到来的新主体比如说民工形象这一点来结束。zui后作者又回到政治上来,对民主、政治、人民等政治概念做了阐发。对此,著名艺术家康学儒评价说:“以朗西埃老师为榜样,本书要将学到一切和表达一切的秘诀交还给无产阶级。”
-
现代性与中国美学胡健 著《现代性与中国美学/文艺学美学精品文库》从现代性的角度,对从王国维至今的中国美学作了独到而系统的梳理与阐发。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与国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一次次的自我选择,都作了视界开阔的理解与分析。作者把中国现代美学理解为一个还在进行着的现代性事件。
-
中华美学金雅 著本书集中建构阐释了中华美学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人生论精神传统。上编为学理建构与原理阐释,中编为梁启超人生论美学思想系列研究,下编为中国其他现代美学大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全书中心突出,聚焦了“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问题开掘,是迄今国内第一部直接集中研究中华美学精神问题的个人美学文选。
-
系统美学乌杰 著本书作者致力于系统哲学的研究,从哲学拓展到数学领域后,发现了哲学中追求美与和谐的重要意义,这对于科学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科学与哲学及美学也是不可分离的,它们都是自然理性在不同层次上的显现。因此,作者大胆提出系统美学的概念,一定层面上丰富了美学的含义,并对自然美、艺术美、设计美的内涵与结构作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美的变分方程,即左边是很小作用量;右边是和谐美;中间是数学符号把两方联结起来,意味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的统一与和谐,预示着一个新的科学群的诞生,这是对美学研究来讲无疑具有新的意义,也是一种大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