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当苏格拉底遇上金宝汤何卓敏 著书中两位主角Simone及Andrea,游走于巴黎、苏格兰、阿姆斯特丹、台北及香港等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她们所讨论的九位艺术家,包括达利、罗丹、蒙克、康定斯基、梵高、莫奈、达芬奇、毕加索及安迪?沃霍尔,都是伴随及促成着艺术历史发展的不朽人物,他们高低起伏的人生经历、辉煌成就,所留下的旷世作品与他们的独特个性及睿智联为一体,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一个感悟题材 历史上的艺术家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肩负起各自的生存状态,究竟他们在想什么?或许就是要寻找生命的依据。他们不停创作,利用他们不同风格的绘画或其他艺术语言去表达心中情感、探索生命。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选择,但是否“非如此不可”,就确实难定答案,又或许一切都只是一个偶然。 其实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观者的关系在诠释的过程当中甚为微妙,这是一场心智游戏。艺术家就有如魔术师,在其作品加添法力,为世界増添色彩;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的创造力量,将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为一件艺术品,积极体验生命的真正意义。 何为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有什么意义、功能?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的真理又是什么?艺术品的美与不美、价值高与低?管它的,观者要关注的是艺术家们在这些艺术品中留给我们什么,在我们生命起了什么功能、什么作用、什么意义。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经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人就是人的未来”,人是以每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不断重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 “未来就是在过去的时代中找到”,希望这本书为你带来一场愉悦而具启发性的精神之旅。
-
谈美书简朱光潜 著《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用13封信的形式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美与美感、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性与喜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
美学珍玩[法] 夏尔·波德莱尔 著,郭宏安 译《美学珍玩(套装上下册)/波德莱尔作品》收集了夏尔·波德莱尔一生中重要的艺术评论。可以说,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艺术评论开始的,《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一炮打响,《一八四六年的沙龙》则确立了他艺术评论家的地位。《美学珍玩(套装上下册)/波德莱尔作品》作者以其诗人的视角,论述了对油画、素描、漫画、雕塑和摄影等多种艺术领域的独特见解,是我们研究19世纪西方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
-
美学导论[美] 大卫·E.W.芬纳 著,汪宏 译《美学导论》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全面、简要的介绍。《美学导论》分为“经验”、“对象及事件”、“意义”和“判断”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审美”的意义和范围,分析了“审美经验”和“审美特性”的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审美对象的性质、“艺术”的定义以及创造和再创造等问题;第三部分对艺术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包括艺术解释、有素养的观众、意图谬误、艺术解释多元化、艺术审查以及艺术表现自由和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等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艺术判断的问题,包括定义“美”的三种传统方法以及艺术批判等问题。《美学导论》以问题为导向,而非完全根据人物及时间顺序来组织思路,既体现了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特点,更突出了美学观点的思辨逻辑性,有利于读者,尤其是美学初学者掌握了解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作者在论述美学观点时善于结合生活的例子,使晦涩抽象的美学观点易于理解,从而加深了《美学导论》的可读性。此外,《美学导论》附录以纲要的方式呈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简要、清晰地归纳了西方美学重要的运动和哲学家的观点,并以时间顺序明晰地阐释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变化。
-
谈美朱光潜 著《谈美》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和口吻,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了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捷径。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美学领域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
诗性与觉性 唯识美学研究黄家庭 著《诗性与觉性 唯识美学研究》承接著名学者吕澂先生关于“唯识学的美学”的构想,借鉴西方相关艺术理论,吸收中国传统美学因子,运用唯识学的基本理论作为哲学基础,从缘起论出发,尝试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唯识美学”理论体系,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
-
谈美朱光潜 著《谈美》是美学大师朱光潜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在《谈美》中,朱光潜以朋友般的谈话语气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等内容娓娓道来。《谈美》全书抒发了作者的人格理想,美学理想,他将人生纳入到美学中,提倡“人生的艺术化”,使读者懂得美,学会去发现美,从而获得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同时,本书还附录朱光潜其他谈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方便读者更好地学习美学,理解美学。
-
百年中国美学史略章启群 著20世纪中国美学有三大理论遗产:第1是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介绍的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第二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为代表的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第三是以蔡仪、李泽厚、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成就*高,影响*大,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理论。“实践美学”与蔡仪和朱光潜的美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实践美学”是马克思主义这根藤上结出的瓜,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在这个根本理论上是一致的。而从王国维和宗白华等人的观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国美学健康发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中国美学理论的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本书不是一种中国美学一百年的编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来能够称作学术研究的中国美学著述梳理出来,勾勒一条大致的线索,以当下中国美学研究现状作为一种批判与反思的立足点,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学术发展的一种内在惯性和理念,为21世纪的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历史的参照。因为,对于中国美学的很多问题,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很多方面,著者也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
悲剧的诞生[德] 尼采 著,刘崎 译尼采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用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希腊悲剧来自希腊的两种自然的艺术倾向,即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一种静穆的美,用冷静和理智去观察世界的一种精神;狄俄尼索斯精神是酒神,代表生命的活力。起初两种倾向各自发展,后来结合在一起,希腊悲剧便诞生了。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希腊的悲剧精神就被苏格拉底的理智扼杀了,但尼采预言:酒神精神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
庄严的生活王鲁湘,叶放 编2016年7—8月,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晶报社联合承办了物质生活与美学理想的“大家”对话。活动邀请了众多名家分享其美学观点,尝试以美学的态度呈现对当下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庄严的生活:物质生活与美学理想》为这场对话的精选文集,最终所选的二十一位艺术家、生活家、学者、文人、媒体人,分别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通过梳理他们的关注重点、生活态度、审美异同,我们也可以看到从传统生活方式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他们对于审美理想的思考,日常生活中美学体验的践行感悟,以及不同年代人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