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
中国审美形态的识别性问题研究徐大威暂缺简介...
-
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贺志朴 著李渔是我国清代著名戏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在我国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等,为我国戏曲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本书作者以《闲情偶记》文本为基础,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戏剧作品,着眼于生活美学维度,全面梳理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不仅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乐感文化和生命哲学对李渔的潜在影响,关注意到晚明哲学的感性思潮与李渔美学观念的互通性,而且将视野延伸至女性审美、日常生活的审美设计和生活美学等命题,突破了李渔研究的固有范式。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蕞重要的一部美学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对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着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长期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使用,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迄今国内学者撰写的同类著作中蕞好的一部。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晓畅,广受读者欢迎,是一部不朽的美学经典。
-
美学与诗学张晶《美学与诗学:张晶学术文选(套装共6册)》共六卷。第一卷收入作者张晶早年出版的两部学术专著:《辽金元诗歌史论》与《辽金诗学思想研究》。《辽金元诗歌史论》是张松如先生主编的“中国诗歌史论”丛书之一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开拓性著作。作者以具有自觉意识的文化史观和文学史观,建构了辽金元三代的涛史框架,并以三编分述了辽代诗歌、金代诗歌和元代诗歌的发展轨迹。《辽金诗学思想研究》则是从古代文论的角度来揭示辽金两代诗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与文论价值。第二卷收入了作者的两部学术专著:《禅与唐宋诗学》及《神思:艺术的精灵》。前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独创性的学术观点。《禅与唐宋诗学》对唐宋时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禅宗的理论要义作了独特的理解与阐释,并对禅学观念深层地影响唐宋诗歌风貌的因素作了独到的剖析。《神思》一书则是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篇作为重点,将神思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从审美心理方面揭示其内在机制及独特意义所在。第三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美学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多为作者经过融会中西美学的方法及哲学基础后,加以整合的审美范畴、命题,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质。如审美感兴论、审美化境论、审美观照论、审美构形能力等。本卷中关于中国美学的研究论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作者以其深厚的中国哲学基础,并以西方哲学方法作为参照系,将中国美学的重要命题予以整合性建构,如“透彻之悟”、“自得”、“兴象”、“天机”等,通过中西会通的阐发,使之具有当代的美学理论价值。第四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学及文学史研究的论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但较多的是从文学史和文论史的角度加以透视的诗学现象。这些论文虽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诗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仍有颇为鲜明的美学理论色彩,有普遍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意义。本卷更为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国哲学或美学的角度进行文学史的观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在“诗与禅”的单元中,通过禅学与诗学的关系,揭示了涛学中的重要特征。“诗词审美”则通过对大量诗词创作的整合及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第五卷收入作者多年来辽金元诗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多有个案研究,如关于王庭筠、赵秉文、李纯甫、戴表元等;也有相当数量的论文是关于辽金元诗的整体特征、民族文化内涵、发展演进轨迹的探求。对于辽金元诗学,作者以民族文化心理作为其参照模型,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确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其中还有关于辽金元文学批评的相关论述。本卷还有画论研究的专题论文12篇,是从美学角度来探讨画论中的一些命题。另有多篇学术性的书评及书序。第六卷收入作者关于审美文化、文艺美学、传媒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论文50余篇,从中可以见出作者对当代的审美文化现实及其走势的深切关注。作者对审美文化的建构性理念,对于传媒艺术的功能解析,对于视觉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对于艺术媒介、艺术语言作为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范畴,都有颇具深度的认识和理解,且有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作者还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作为文艺美学的重要资源,使古代文艺理沦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古春霞暂缺简介...
-
艺术美学简论张静 著本书包括四大部分,即艺术欣赏美学、艺术创造美学、艺术作品美学、艺术美学与美育;共十章, 即导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艺术美的创造、电影美学、电视剧美学、文学美学、音乐美学、美术美学、建筑美学、艺术美学与青年美育。和其他美学原理著作比较, 本书更侧重于艺术美的研究,特别是对具体艺术门类美学的研究;也更侧重于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活动规律的研究以及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规律的研究。全书从具体艺术门类入手,探讨和研究美学问题,力求使可读性、理论性尽可能融为一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亦适合哲学、美学、艺术爱好者阅读。
-
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宋修见 著《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荟萃了刘纲纪、曾繁仁、董学文、范迪安、邱志杰等国内40多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名家对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内涵的深刻洞见,和他们对如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深入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更加全面地理解“美”“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从而更有信心与方法做好新时代中国美育工作,使更多的人们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美起来,成为有审美素养、有文化内涵、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中国人。
-
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斯洛文尼亚]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著,胡漫 编本书第一部分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是否会消亡等艺术哲学层面的问题,从黑格尔对浪漫艺术,阿多诺和海德格尔对现代艺术,詹姆逊对后现代艺术的分析中,找寻到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结合的研究路径,给出批判美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展望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美学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可能。第二部分聚焦于视觉艺术的兴起、三代先锋运动的异同,讨论艺术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因外来与本土因素融合产生出的多彩样貌,特别是结合对先锋派艺术史的梳理,发展了朗西埃提出的“审美革命”概念,深刻阐释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汪涌豪 著“风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种健康的、足以振起和感发人心的审美原则,它曾结合着各门类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对传统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起过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修订本)》在研究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书、画及诗文批评理论,从语义学的溯源开始,对“风骨”范畴的语源、内涵和生成途径,其在克服艺术创作程式化倾向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古代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位置,以及与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一一做了系统深入的论述。由于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性是由一系列像“风骨”这样具有范式意义的重要范畴衍生、发展和集群构成的,因此对它的考察和研究,足以窥见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有机节律,并最终为构建古代艺术史、美学思想史的理论大厦提供扎实的基础。
-
西方美学与艺术十五讲杨向荣 著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共有15讲,包括:美与美学、艺术是什么、模仿、表现、形式、艺术界、艺术自主性、艺术的终结、艺术观念的现代转型、 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趣味与时尚、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记忆与怀旧、视觉文化与图像景观、审美身体景观。本书既可作为大学通识课的教材,也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