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
作者:张连翔 等编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01
ISBN:978753817236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我国,半干旱地区(占19%)和干旱地区(占31%)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特别是在地域广袤的“三北”地区,水成了制约植树造林成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故此,有人把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戏称为“植数造零”。张连翔、孔繁轼、王金贵、闫淑兰编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较全面地阐述了抗旱保水造林及与旱作林业建设有关的系列关键技术,旨在为我国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为便于广大林农“拿来”应用,作者特别对文稿做了“傻瓜化”处理,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有关领导和林业科研人员,水土保持工作者,防沙治沙工作者,园林和公路绿化技术人员,环境保护工作者,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林农。
作者简介
张连翔,1959年生,辽宁省喀左县人,无党派人士,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为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术委员会成员,《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会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会成员(1993—1995)。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2项,主编专著2部,参加编写著作1部、论文集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30余万字,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孔繁轼,1965年生,辽宁省建平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场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辽宁省第5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北票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主要从事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经济林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6项,其中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获得市厅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1 绪论
2 集水整地技术
2.1 整地技术
2.2 集水技术
2.3 贮水技术
3 苗木技术
3.1 裸根苗的保护与处理
3.2 大力推广应用容器苗——以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和抗旱造林为例
4 适地适树和树种选择技术
4.1 抗旱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
4.2 常见造林树种抗旱能力分类
4.3 山西省不同地理亚区可适生树种
5 适当深栽和钻孔造林技术
5.1 深埋造林技术
5.2 截干深栽造林技术
5.3 钻孔深栽造林技术
5.4 射流深栽造林技术
6 覆盖造林技术
6.1 石块(片)覆盖
6.2 地膜覆盖
6.3 茎干缠膜
6.4 秸秆覆盖
6.5 化学覆盖
6.6 生草覆盖
7 小水库技术
7.1 施用保水剂
7.2 美国干水
7.3 蓄水渗膜水袋
7.4 其他简易方法
8 生化处理技术
8.1 应用抗蒸腾剂
8.2 应用抗蒸发剂
8.3 应用生根处理剂
8.4 应用菌根菌
8.5 应用稀土
8.6 应用BGA土壤调理剂
9 适度聚集式栽培与团状造林技术
9.1 适度聚集式栽培新模式的提出
9.2 杨树团状栽培的经验
9.3 杨树团状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9.4 杨树团状栽培造林设计
10 滴灌造林技术
10.1 滴灌系统设计
10.2 滴灌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0.3 施工
10.4 造林
10.5 管理
10.6 滴灌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7 新型微灌设施——涌泉根灌器
11 公路边坡喷播绿化技术
11.1 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11.2 液压喷播施工工序
11.3 边坡绿化植物养护
11.4 其他新技术与应用
12 大树移栽保活关键技术
12.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12.2 移栽中的技术措施
12.3 移栽后的养护管理
13 造林种草治沙新技术
13.1 草方格治沙技术
13.2 木质素——植被固沙技术
13.3 AVT(人工植被技术)
13.4 生态垫覆盖技术
13.5 雨前撒播糜子种子
13.6 沙地喷播技术
13.7 其他方法简介与评述
14 黏土丸子和种子大粒化技术
14.1 黏土丸子技术
14.2 种子大粒化技术
15 全生态经营技术
15.1 全生态经营模式之构想
15.2 全生态经营的哲学基础及其生态学依据
15.3 全生态经营的优越性
15.4 问题讨论
16 封山育林——最廉价、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
17 其他方法和技术
17.1 沙棘植物柔性坝技术
17.2 靠壁造林
17.3 不浇水和少浇水造林
17.4 引洪落种造林
17.5 盐碱地灌溉造林
17.6 激发作物自身抗逆潜能的方法
18 复合技术
19 树木抗旱机制与水分生态研究方法
19.1 旱生植物对水分亏缺的适应及其耐旱机制
19.2 树木水分生态的主要研究方法
19.3 树木抗旱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特征
19.4 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9.5 水分胁迫下的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与渗透调节物质
19.6 关于研究方向问题
20 林果蛀干害虫防治新法7法
20.1 树干涂药包扎法
20.2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
20.3 根部埋药法
20.4 樟脑丸巧治蛀干害虫
20.5 利用野生芫花防治林果蛀干害虫
20.6 应用磷化锌毒签防治蛀干害虫
20.7 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
20.8 相关注意事项
21 森林火灾防控技术
21.1 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21.2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技术
21.3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
21.4 森林防火应对干旱的长期对策
21.5 扑救火灾时的安全与自救
22 我们的几点意见
附录 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1 绪论
2 集水整地技术
2.1 整地技术
2.2 集水技术
2.3 贮水技术
3 苗木技术
3.1 裸根苗的保护与处理
3.2 大力推广应用容器苗——以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和抗旱造林为例
4 适地适树和树种选择技术
4.1 抗旱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
4.2 常见造林树种抗旱能力分类
4.3 山西省不同地理亚区可适生树种
5 适当深栽和钻孔造林技术
5.1 深埋造林技术
5.2 截干深栽造林技术
5.3 钻孔深栽造林技术
5.4 射流深栽造林技术
6 覆盖造林技术
6.1 石块(片)覆盖
6.2 地膜覆盖
6.3 茎干缠膜
6.4 秸秆覆盖
6.5 化学覆盖
6.6 生草覆盖
7 小水库技术
7.1 施用保水剂
7.2 美国干水
7.3 蓄水渗膜水袋
7.4 其他简易方法
8 生化处理技术
8.1 应用抗蒸腾剂
8.2 应用抗蒸发剂
8.3 应用生根处理剂
8.4 应用菌根菌
8.5 应用稀土
8.6 应用BGA土壤调理剂
9 适度聚集式栽培与团状造林技术
9.1 适度聚集式栽培新模式的提出
9.2 杨树团状栽培的经验
9.3 杨树团状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9.4 杨树团状栽培造林设计
10 滴灌造林技术
10.1 滴灌系统设计
10.2 滴灌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0.3 施工
10.4 造林
10.5 管理
10.6 滴灌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7 新型微灌设施——涌泉根灌器
11 公路边坡喷播绿化技术
11.1 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11.2 液压喷播施工工序
11.3 边坡绿化植物养护
11.4 其他新技术与应用
12 大树移栽保活关键技术
12.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12.2 移栽中的技术措施
12.3 移栽后的养护管理
13 造林种草治沙新技术
13.1 草方格治沙技术
13.2 木质素——植被固沙技术
13.3 AVT(人工植被技术)
13.4 生态垫覆盖技术
13.5 雨前撒播糜子种子
13.6 沙地喷播技术
13.7 其他方法简介与评述
14 黏土丸子和种子大粒化技术
14.1 黏土丸子技术
14.2 种子大粒化技术
15 全生态经营技术
15.1 全生态经营模式之构想
15.2 全生态经营的哲学基础及其生态学依据
15.3 全生态经营的优越性
15.4 问题讨论
16 封山育林——最廉价、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
17 其他方法和技术
17.1 沙棘植物柔性坝技术
17.2 靠壁造林
17.3 不浇水和少浇水造林
17.4 引洪落种造林
17.5 盐碱地灌溉造林
17.6 激发作物自身抗逆潜能的方法
18 复合技术
19 树木抗旱机制与水分生态研究方法
19.1 旱生植物对水分亏缺的适应及其耐旱机制
19.2 树木水分生态的主要研究方法
19.3 树木抗旱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特征
19.4 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9.5 水分胁迫下的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与渗透调节物质
19.6 关于研究方向问题
20 林果蛀干害虫防治新法7法
20.1 树干涂药包扎法
20.2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
20.3 根部埋药法
20.4 樟脑丸巧治蛀干害虫
20.5 利用野生芫花防治林果蛀干害虫
20.6 应用磷化锌毒签防治蛀干害虫
20.7 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
20.8 相关注意事项
21 森林火灾防控技术
21.1 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21.2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技术
21.3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
21.4 森林防火应对干旱的长期对策
21.5 扑救火灾时的安全与自救
22 我们的几点意见
附录 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