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作者:高建为 等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ISBN:9787301197639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国都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仍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西方当代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流派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谁也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们或者与其展开对话,或者从中吸收理论营养,都把它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随着20世纪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历了十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命题,出现了多样性、当代性、开放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头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各国的发展,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新特征、新命题做出有历史深度和有理论价值的总结,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摆在面前的这套“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丛书,包括中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七大卷,实际上,也就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史,目前国内外尚无如此规模、如此视野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作者简介
高建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总序
第一编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论发展概况
第一章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概述
一 20世纪法国新马克思主义派别
二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争论
三 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地位的讨论,
第二章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说,
一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二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
第二编 法国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第三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介入”文论
一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二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
三 “介入”文论
四 存在主义文论评析
第四章 列菲弗尔的新浪漫主义文论
一 总体的人
二 艺术的价值在于人道主义
三 走向新浪漫主义
第五章 加洛蒂的无边现实主义文论
一 异化问题
二 现代主义与开放现实主义
三 无边的现实与无边的现实主义
第三编 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第六章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论
一 戈德曼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二 辩证总体观与超个体主体
三 辩证的发生学结构主义
四 文学社会学批评实践
第七章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文论
一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 意识形态、话语与文艺批评
第八章 马歇雷的后结构主义文论
一 文学作为生产的性质
二 文学作品并非统一整体
三 批评应该走出作品
四 文学作品蕴藏着哲学的真
第四编 法国的社会学文论
概述
第九章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
一 文学的概念
二 文学与书籍
三 对作家和读者的社会学分析
四 埃斯卡皮对文学社会学的贡献
第十章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
一 文学的科学分析
二 文学场的生成与文学场的理论
三 文学分析的双重历史化
四 电视与新闻场
五 小结
附录 法国后现代思潮与马克思的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编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论发展概况
第一章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概述
一 20世纪法国新马克思主义派别
二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争论
三 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地位的讨论,
第二章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说,
一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二 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
第二编 法国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第三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介入”文论
一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二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
三 “介入”文论
四 存在主义文论评析
第四章 列菲弗尔的新浪漫主义文论
一 总体的人
二 艺术的价值在于人道主义
三 走向新浪漫主义
第五章 加洛蒂的无边现实主义文论
一 异化问题
二 现代主义与开放现实主义
三 无边的现实与无边的现实主义
第三编 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
概述
第六章 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论
一 戈德曼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二 辩证总体观与超个体主体
三 辩证的发生学结构主义
四 文学社会学批评实践
第七章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文论
一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 意识形态、话语与文艺批评
第八章 马歇雷的后结构主义文论
一 文学作为生产的性质
二 文学作品并非统一整体
三 批评应该走出作品
四 文学作品蕴藏着哲学的真
第四编 法国的社会学文论
概述
第九章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
一 文学的概念
二 文学与书籍
三 对作家和读者的社会学分析
四 埃斯卡皮对文学社会学的贡献
第十章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
一 文学的科学分析
二 文学场的生成与文学场的理论
三 文学分析的双重历史化
四 电视与新闻场
五 小结
附录 法国后现代思潮与马克思的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