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爱情哲学史铁生 著爱情哲学/史铁生人生智慧赏析
-
一堂终身哲学课[美] 莫提默·J.艾德勒 著,韩立俊,姚逸,陈真子 译★是欲望产生了真爱,还是真爱激发了欲望?★离开学校后,如何持续学习?★如何清晰表达本意,并保证不被曲解?★如何成为在深渊里仍能仰望星空的人?★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掌握事情的真相? 这些生活的困惑,其实也是经典哲学命题。被《时代》杂志誉为“面向大众的哲学家”的艾德勒组建研究团队,历时8年、耗资数百万,从两千多年以来的西方经典著作中研究总结出103个哲学基本命题,并对这些命题展开深入探究。之后,他从中精选出适合大众思考的哲学命题,在美国一档极具开创性的电视节目《大问题》中,首次与大众一起公开讨论。这些命题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比如爱、是非善恶、学习、工作、艺术,甚至还包括对达尔文主义、法律的正义性、反智浪潮等现实问题的反思。本书基于电视节目内容整理而成,真实还原了当年哲学讨论现场的激辩盛况。《大问题》节目曾在美国民众中掀起一股“哲学流行”狂潮,而本书中艾德勒所展现的思考逻辑和哲学话题,至今仍是文化对谈与辩论的思想基础。阅读本书,你将学会运用哲学思维拆解人生困局,矫正错误认知,活出生命的意义。
-
幸福之路罗素 著,傅雷 译著名哲学家罗素写给普通人的摆脱烦闷、找到幸福的良方,常销不衰。上编探讨“不幸福的原因”,下编展开“幸福的原因”,既论及竞争、疲惫、忧郁、嫉妒、害怕舆论等等不幸福的因子,也在工作、情爱、家庭、闲暇诸领域带领读者找到幸福的方法,充满哲理和智慧。 傅雷译文优美晓畅,堪称经典。《幸福之路》《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这三本书(即“傅译人生三书”)傅雷都曾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书中充满智慧及富有哲理的话很多,这些话永远不会过时,所以对今日的读者,仍然有所裨益”。
-
心有其理张任之,段丽真,钟汉川《心有其理——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经典研究文集》以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为主题,设立三个栏目,选译了19篇论文,分别阐述舍勒伦理学三个基本方面:现象学伦理的基本问题、人格现象学与人格伦理学和共同体与文化现象学。 本书收录19篇出自英德法现象学和舍勒研究专家之手,是了解、研究舍勒伦理学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
亚相容解悖方案研究付敏 著本书提出了对悖论之“悖”的“元层次”解析,揭示了亚相容解悖方案在方法论上的独特性质;考察了亚相容解悖方案在弃合方向、多值化方向、正加方向和相干方向的核心成果,分析了其消除悖论的主要机制;运用RZH评价标准,讨论了这些成果在“狭窄性”、“宽广性”和“非特设性”方面的成绩与不足;批判了以允许“真矛盾”或“有效性”为手段的“基础逻辑”研究路径;提出了亚相容解悖方案“逻辑应用”研究路径的构想,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构建了一个面向悖论的亚相容置信逻辑公理系统。
-
空间的社会逻辑寻绎胡潇 著本书立足实践唯物论,研究人类生存空间与社会在实践中相互依存、彼此建构的辩证关系。社会化的空间被不断再建构;人与自然、空间,依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形成各别的具体联系,带来空间社会化逻辑的历史性。社会实践及其主体,是空间生产的施动力量和受动对象,其部类特征与群体属性给空间社会化以经济、政治、文化的形塑和赋义。它们交互作用,生成社会化空间既“分形”相似、又区隔殊异的形态和秩序。探讨并解析其逻辑,对于深刻理解当代生存空间大变局中诸如空间生产、场所精神、空间正义、诗意栖居、行为脱域,以及社会时空关系机制转换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活化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解释力,具有重要意义。
-
善恶论 智慧论江山 著善恶之象充满了世界,善恶之思亦充斥着人类的文明史。何为善?何为恶?向来说法凌杂。本论以为,有保证之善恶,有相对之善恶。若本原意志所为之阳动显化作为,即以其实自证其真的法门与过程,便是由保证善恶承载的;而经由感觉智设定,理智修饰的善恶,则是相对的善恶,它虽然表征着保证的意义和价值,可其或然性、不确定性、假幻性十分明显。是以,我们常言的善恶,必得致之具体的场景中,才能给出理解和研究,並且,这样的理解亦必须以保证的善恶为底蕴和依凭。智慧参与的善恶恰恰是由智慧决定和引导的,因此,智慧的品质决定着善恶的样态。感觉智支配的善恶,多的是各自(自我)的据判,故会纷争不已;理智调理的善恶,更多会寻求公共的利好,其杰出成果即人类的正义之思和科学理性;性智觉悟的善恶,可解除自我的虚假,终证成原意志自证其成的完整与全义。
-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文清,高小莲 编本书分为二十章,首先从生命伦理学的概论、学科发展概况、基本原则出发,再从具体论述医患关系、器官移植伦理、生命技术、基因工程、临终关怀、死亡伦理等内容,很后从医学伦理学的评价、科学评价、卫生政策等宏观的角度总结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为什么要有道德黄勇 著,崔雅琴 译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吴根友 万百安 主编)之一。 规范伦理学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人有道德。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出现了“我为什么应该有道德”这个利己主义者提出的问题,意为“我有道德对我有什么好处”或者“我有什么理由应该有道德”。这个问题的最早形式是柏拉图的“我为什么应该有正义”,而正义是一种美德,因此,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问的是“我为什么应该成为具有正义这种美德的人”。只是在近代以来,随着义务论和后果论伦理学开始占主导地位,这个问题逐渐变成了“我为什么应该从事道德的行动”。缘于这个问题的难以回答,一些哲学家干脆把这个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看作一个荒唐的问题而不予理睬。因此,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回答,还是要回到美德伦理学的进路,将这个问题理解为“我为什么应该成为有美德的人即有德者”。但真正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美德伦理学回答的却不是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西方哲学家,而是像二程这样的儒家美德伦理学家,因为他们认为美德是人之为人者,如果没有了美德,一个人就成了有缺陷者和与禽兽相差无几者。
-
大家小书青春版 谈修养朱光潜 著本书着重呈现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在面向人生时的诸般极精微的见解。“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作者学贯中西,视越古今,从散淡出精切,以随意显从容,境界愈宽,识力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