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唐君毅人生哲学唐君毅 著本书包括两部分,部《物质、生命、心与真理》是作者三十岁左右所著《人生之路》十部曲的一部,以自然为中心,从物质、生命论到人心与心之求真理;第二部为《人生与人文》,是以人自己为中心,而从人心论到人生与人文。前者是对话体,后者是论述体与抒情兼说理的韵文体。全书之意在于,使人对自然宇宙人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并对人生、人文形成高远阔大的理境和崇仰之心情。
-
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 著本书是作者三十岁左右所著的《人生之路》十部曲中的三部,分别是教训体的《道德之实践》、默想体的《世界之肯定》、描述体的《精神之表现》,以及随笔体的附录《人生略赋》。在这三部中,部说明道德生活之本质,第二部说明道德自我之根原——心之本体的形上性,第三部说明此心之本体即充内形外的精神实在,既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生活而又表现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本书各部,文体相异,义蕴相贯,互相照应,以表示一中心观念,即超越现实自我,于当下一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
-
连城客家祖训家规文化连城县客家研究联谊会 著从世族大家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到普通人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一群客家人在连城繁衍生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祖训家规就是连城客家丰富文化成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中可以看到连城客家人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在家族传承中的家风历史脉络,以及形成的家族责任感和凝聚力。编辑出版《连城客家祖训家规文化》,可以挖掘整理这些素材,汇集经验,展示成果,推进交流共享,传承很好文化,为促进连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摆脱年龄焦虑[韩] 韩星姬 著人是不是到了某个年纪之后,就只剩下低头认输的份儿呢?本书以三四十岁人群的年龄焦虑为切入点,作者在四十岁时曾力克万难,远赴海外进修,有感于年龄不是问题、用何种心态面对年龄焦虑才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她在书中解读了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的心理世界,描述了他们在职场、生活、家庭、子女教育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分享应对年龄焦虑的方法,鼓励中年人突破年龄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不畏改变,就能实现全新的自我成长。
-
生命伦理学体系任丑 著生命伦理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兴前沿学科。根本说来,生命伦理学直面的各种价值冲突均体现为权利之间的颉颃。不过,应当以何种权利作为其价值基准尚远未达成共识,甚至引发激烈的学术争论和现实矛盾,结果生命伦理相对主义几乎成为生命伦理学自身发展的瓶颈。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正是生命伦理学突破自身瓶颈的尝试,也是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的过程。本书以祛弱权为价值基础,以自律原则为基本伦理原则,融自然生命伦理(生育伦理、食物伦理、身体伦理、死亡伦理)、人造生命伦理于一体,旨在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
-
管理类、经济类联考·老吕逻辑要点精编吕建刚 著本书稿由联考逻辑/数学/写作名师吕建刚精心编写、全力打造,适用于备考管理类联考(199)和经济类联考(396)考试科目的考生学习。本书稿分为基础篇和母题篇两个分册。基础篇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结构编写,分为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四个部分,从零起步,讲解大纲规定的所有基础知识。母题篇从母题综述、母题精讲、母题变化、典型例题四个模块总结了联考历年逻辑真题中所有出现过的题型及其特点和变化,并将其归纳浓缩为26类逻辑题型,囊括所有考点且给出了详尽的解题思路。
-
量子力学的逻辑与逻辑多元主义王伟长 著“量子逻辑”可理解为“来源于量子力学的逻辑”或“为量子力学提供解释的逻辑”,它们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与经典逻辑-样,众多量子逻辑系统也是人们对非形式化推理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抽象(形式化)而得到的。这些量子逻辑系统的存在为逻辑多元主义提供了充分的实例,特别是使原本独立于量子力学而存在的非经典逻辑与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联系起来,进而使它们也像经典逻辑一-样有了描述或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数学游戏。传统的逻辑多元主义者通常不重视量子力学和量子逻辑,其结果就是,即便他们成功地论证了逻辑多元主义,非经典逻辑对于很多人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但在量子力学解释问题中,非经典逻辑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基于经典逻辑的解释比非经典逻辑更难接受,于是后者就变得自然多了。可以说,量子力学解释问题为非经典逻辑提供了崭新的应用场景,为逻辑多元主义找到了更有力的论证思路。
-
伦理学与美好生活李谧 著本书是研究伦理学的学术专著,用专题的形式讲述和生活相关的伦理问题。从八个专题视角剖析伦理学与美好生活的关系,从伦理学视角考察美好生活的意涵,为新时代中国创建美好生活提供道德哲学理论基础,进而为人们认识、理解、创造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内容主要涉及伦理与生活、真善美与美好生活、目的论与美好生活、道义论与美好生活、生态伦理与美好生活、科技伦理与美好生活、公正与美好生活、伦理责任与美好生活,共八讲。
-
进化论视野下的情感与道德判断蔡蓁 著进化论自从提出以来,在解释人类生命的生物特性上都表现出强大的力量。人类的许多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都可以被解释为适应性特征,它们使人类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能够好地适应环境。许多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进而把进化论的理解也推进到道德领域,发展出进化论伦理学的研究。本书正是在这种伦理学与进化论联姻的视角下,聚焦于人类道德独特也是根本的一种能力——道德判断的能力,批判性地考察诉诸进化论,并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建立起来的对道德判断的情感主义解释模型,即社会直觉主义模型和双重进程模型。基于这些解释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准确地理解情感之于道德判断的重要性,本书进一步探讨了情感的本质,以及情感主义解释与道德先天论之间的张力,并通过引入情感规则论模型和情感构成论模型发掘不诉诸进化论建立情感主义解释的可能性。演化虽然赋予了我们一些基本的情感倾向,也在我们的某些道德思考、情感和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认为人类的情感就是演化的产物,是有失偏颇的,强调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也并不必然预设道德先天论的观点,我们可以借助于心理学、神经科学、文化人类学上的多种研究证据,尝试对情感机制做出更为厚实的理解,并对情感与理性在产生道德判断的过程中的迭代互动做出更具整全性的解释,也为基于这种解释发展出一些元伦理学上的观点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朱贻庭 著在中国思想史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固守这种格局,束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无益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以及总结历史道德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人们越来越感到建立中国伦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和需求的驱使下,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和朝代为线索,史论结合,绍述和评议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至明中叶、明末清初的具有代表性的伦理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本书已经出版四个版本,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首届唐凯麟伦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