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
作者:马俊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01
ISBN:9787516103043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从政治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转向的学理研究路径,构成政治哲学史上的重大转向。马克思通过共同体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使得政治哲学的中心发生位移,并为他的政治哲学建构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将他的政治哲学理念移植到社会共同体之中,进一步阐释社会正义、自由、社会平等。马克思从社会共同体角度激励了人们关注和思考政治哲学,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一思想言述为人们的不懈奋斗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述,更使人们看到了美好未来生活希望。马克思政治哲学正是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从而超越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共同体主义的政治哲学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共同体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核心。
作者简介
马俊峰(1969-),男,甘肃张家川人,1994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士学位,2002年获取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出站,曾于2011年3月到5月访学于台湾辅仁大学。参与和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曾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已先后出版论著《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合著)、《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专著),主编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共同体”概念的界定
一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考证
二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形成与构建
三 “共同体”的类型、功能和价值取向
四 “共同体”的定义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一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
二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形成轨迹
一 《博士论文》:个体对共同体的反叛
二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反思国家共同体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透视国家共同体和市民社会共同体的关系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导致人和共同体的双重异化
五 《德意志意识形态》:国家作为一种“虚假的共同体”
六 《共产党宣言》:“自由人联合体”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上)
一 本源共同体
二 亚细亚的共同体形式
三 古典古代共同体形式
四 日耳曼共同体形式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下)
一 市民社会的缘起及反思
二 市民社会是构成未来共同体的必然阶段
三 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
四 资本主义国家是“货币共同体”和“资本共同体”
五 “公社”共同体对国家的扬弃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当代意义
一 共同体视阈下的共和主义
二 共同体视阈下的自由主义
三 共同体视阈下的社群主义
四 权威和自律:一种无政府主义反对共同体的阐述
五 重新建构中国公民社会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共同体”概念的界定
一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考证
二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形成与构建
三 “共同体”的类型、功能和价值取向
四 “共同体”的定义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一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
二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形成轨迹
一 《博士论文》:个体对共同体的反叛
二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反思国家共同体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透视国家共同体和市民社会共同体的关系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导致人和共同体的双重异化
五 《德意志意识形态》:国家作为一种“虚假的共同体”
六 《共产党宣言》:“自由人联合体”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上)
一 本源共同体
二 亚细亚的共同体形式
三 古典古代共同体形式
四 日耳曼共同体形式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下)
一 市民社会的缘起及反思
二 市民社会是构成未来共同体的必然阶段
三 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
四 资本主义国家是“货币共同体”和“资本共同体”
五 “公社”共同体对国家的扬弃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当代意义
一 共同体视阈下的共和主义
二 共同体视阈下的自由主义
三 共同体视阈下的社群主义
四 权威和自律:一种无政府主义反对共同体的阐述
五 重新建构中国公民社会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