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国家治理与生态伦理廖小平,孙欢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理念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自觉提升的体现,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新变革。生态环境领域的现代治理是贯穿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理念的现代语境,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价值取向。因而生态伦理学在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的话语权建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情况,建构适应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生态伦理,确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平正义的价值立场与标准,最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国家治理与社会伦理周谨平《国家治理与社会伦理/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对国家治理所带来的社会伦理生活变化、所产生的社会伦理诉求予以系统和细致的考察、分析,在吸取当代伦理学前沿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现实和国家治理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国家治理中的社会价值构建、伦理话语图式、社会自由、公民道德建设、社会道德风险规避等重要问题。
-
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彭继红,向汉庆《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是“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的一种。《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以国家治理的文化之维和文化伦理的概念为切入点,从文化伦理的主体人格塑造、物质文化生产伦理、文化伦理的价值融合、文化伦理观念的生态化、文化伦理自律、文化传播伦理和文化伦理制度化七个方面对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的辩证关系进行阐述,力求初步构建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此外,书中还对文化伦理应运而生的原因以及中国文化伦理建设何以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进行了讨论。
-
守望者(以)索尔·史密兰斯基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悖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丰富的文献上得到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伦理学中很少见到对悖论的批判性研究。在伦理学的前沿工作中,《10个道德悖论》首次为道德悖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提出了10个不同的、原创的道德悖论,挑战了我们某些*为深刻的道德观点。这本具有创新性的书追问了道德悖论的存在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并且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悖论能够在道德和生活上教给我们什么。
-
伽达默尔伦理思想研究胡传顺本书从伽达默尔释义学的角度分析其对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的一般性考察。
-
五伦书(明)明宣宗暂缺简介...
-
中华孝文化论李仁君《中华孝文化初论》共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包括上篇和下篇,上篇: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下篇: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综合研究;附篇部分为: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上篇侧重于孝的发展脉络梳理,主要论述了从动物的反哺本能到人类孝意识产生的历史脉络,然后分别阐述了孝德、孝道和孝治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对孝治之后孝的发展、变异以及现代性反思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对当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作了概述。下篇汇集了近年来我的部分孝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其中涉及到儒家传统孝文化、新时期孝文化以及地方孝文化三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心得。附篇部分的成稿较为复杂,原本是我为了进一步弄清“作为个体道德和家庭伦理范畴的孝是如何走向政治伦理的”“孝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是如何实践的”等问题而收集的一些资料,竟然成了“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又可惜,经过一番内心纠结,还是决定编人附篇部分,以便供其他研究者查阅,吾心欣慰。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孝本义为“善事父母”,即是对生命孕育者、身体养育者和文化教育者的一种知恩、感恩和报恩之情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孝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与宗教文化、封建政治文化甚至商业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些封建性糟粕掺杂其中在所难免。近代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口诛笔伐,大有“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愤愤之态,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传统孝文化的全面了解。孝的本质特征是爱,孝的基本内容是爱亲、敬亲、事亲和念亲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种种行为,孝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言以蔽之,孝虽有封建性糟粕,也有人民性精华,我们在洗去“孝”身上的“糟粕”时,不能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任何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文化虚无主义行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
北大哲学课贾丹丹,苏玛《北大哲学课》一书书汇聚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的思想精髓,撷取北大人精彩而富有哲思的言论,来阐明北大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
-
谈修养朱光潜暂缺简介...
-
奋斗新时代钟宪章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