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西北农村道德观察书符晓波 等著道德,是社会的魂魄,召唤着人类历史的列车向远方前行。当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分化的现实境遇,在拷问每一个醒着的人。通过怎样的路径才能找寻到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这是现代人应当而且必须沉思的问题,也是政府和学术界十分焦虑的问题。西北地区由于远离中原腹地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决定了该区域道德现象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西北农村道德观察书》以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为支撑点,考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北农村地区道德流变中独具特色的轨迹,勾绘出西北农村地区独特的道德生态变易的视图,全方位梳理了这一特定时段内的道德状貌,作出从局部到全局的拓展式研究,以道德的考释来体察民风、国风。
-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罗国杰 著《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论胡飒 著本书在全面梳理新时期三十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总结了八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即坚持“生命线”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足党的理论创新,解决新时期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利益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区分教育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树立载体意识,重视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道路。
-
在死亡面前让我们谈谈人生(古罗马)波爱修斯 著 杨朝杰 译《在死亡面前让我们谈谈人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位身居高位获得过无数功名利禄的罗马执政官被诬陷而锒铛入狱,当他的所有财产被没收,离别了他亲爱的妻子、儿子和岳父,而且必定面对死亡时,所有这一切给他心灵和肉体上造成的极大的痛苦和煎熬。正在这时智慧女神来到他面前,对他进行了开导,经过长时间的教导和辩论,他终于明白,人们不应沉迷于世俗虚伪的幸福之中,而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至善,而真正幸福和至善只有自己才能拥有。 他经历了短暂的痛苦和失望后幡然醒悟,要想心灵彻底净化,则必须抛开世俗曾给他带来的狭隘。从而他恢复了内心的平静,坦然面对死亡。 书中通过波爱修斯与女神的对话和诗歌交替的形式,围绕人生这个中心,阐述了关于世俗、财富、自由、幸福和人的自由意志、时间等核心问题。 《在死亡面前让我们谈谈人生》全书共分六卷。第一卷讲述作者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与痛苦;第二卷则论述了世俗财富与名望给人带来的虚无;第三卷和第四卷作者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对自由的寻找;第五卷和第六卷则讨论了宽容至善所带来的美好和人的自由意志、永恒与时间、人生意义等关系问题。
-
人向自然的生成曹孟勤 著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作为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个严重事件,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切。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在世生存,使得当代人不得不对生态危机问题做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回应,以求化解由生态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人们寻求医治生态危机各种药方的过程中,反思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关键所在,只有对生态危机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合乎实际地对生态危机进行治疗。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人们对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行了种种探索,提出了人口过剩说、技术滥用说,生产无度说、消费过度说、文化危机说、价值观扭曲说,等等。然而,笔者认为,生态危机实质是人性危机,而人性危机则是人在自然面前迷失了自我。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需先将人从危机中解放出来。人在自然面前的解放是找回人的真实自我,向自然生成自己的本质。古代人将自然界视为神圣的,人成为自然界的奴仆;现代人将自然界视为无魅的,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然而,无论是人是自然界的奴隶,还是人是自然界的主人,都不是人类的真实自我。真实的人类自我是人与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人与自然界在本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向自然的生成是以生态劳动为中介的,正是在“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质进入到自然界,自然界的本质进入的人自身,从而完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人向自然生成之后,一方面为生态伦理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凸显了生态伦理的新内涵:人与自然界的权利与义务的交换;另一方面确保人在自然世界面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即由征服自然的自由走向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最终担保人们能够合乎人性的,即合乎真善美的方式进行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
-
发现你的道德盲点(美)巴泽曼,(美)坦柏伦塞 著,李洪涛 译关于伦理道德的传统研究和培训方法向来缺少对不道德行为的理解,如果道德研究和培训想要真正改善道德决策的过程,就需要运用行为伦理学予以解释。行为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旨在研究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行事,并解释其原因。《发现你的道德盲点》正是运用行为伦理学这一新思路,研究那些导致普通人甚至善良的人作出与他们自己理想的道德标准相悖的行为的驱动力。作者提供了大量充分的证据,证明现实中存在着道德盲点,这种道德盲点妨碍人们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人和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人们的道德目标和行为之间隐藏着复杂的心理过程,组织和政治环境在加剧这种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也提供了大量测量工具,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逐一客观、准确地衡量一些重要的道德决策。最后,作者针对上述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改善道德决策的方法,即改变自己(准备决策,预测“欲望”的自己、决策之时,倾听“应该的”自己、准确地评价你不道德的选择)改变组织(识别潜在的、影响巨大的非正式价值观、找到组织中的道德“漏洞”)改变社会(改变默认选项、构造信息以揭示和评价不同选择、更加关注未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读者“看见”自身存在的道德差距,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社会事件和经典图例作为案例,将产生道德盲点的心理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包括预测外部刺激对你的影响、正确评估行为等,让读者在深刻反思后作出与道德标准相一致的决策。
-
伦理学(德)朋霍费尔 著 胡其鼎 译朋霍费尔是20世纪最卓越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其生前发表的主要著作和著名的《狱中书简》,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中译本。《伦理学》是朋霍费尔的遗著手稿的编辑本,其在现代神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性,直至6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引发了神学思想界激进和保守的不同反应。在“伦理学”的论题下,朋霍费尔从神学家的立场深入思考了现代的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问题,其论题涵盖面和思想尖锐性使得该书的重要性超过了朋霍费尔生前出版的主要论著,坚实地奠定了朋霍费尔作为20世纪神学大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
修养蔡元培 著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本书精选了《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及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通过对文明、自由、热心、礼让、交友、果敢、博爱、美育、人生等修养的种种思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 著蔡元培著《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一部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公民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社会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各种道德危机层出不穷。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并收录蔡元培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零散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自修手册。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现在尤其意义非凡。这次我们重拾家珍,将其译成白话文重新出版,让这部经典之作在读者面前再次焕发光芒。今天中国的青年,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中国人的修养:当代中国人急需的道德课本》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 著《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谈困境与抉择》在讲一个明确的主题,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强调生命的延续感和肯定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及心灵的修炼。我们都应该思考,在拼命追求成功与财富的同时,灵魂是否得到了益处,本书提醒我们省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课题。作者以他个人学思兼顾的生命过程与经验,现身说法而畅谈人生哲学,不落窠臼而切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课题:诸如生命、死亡、际遇、幸福、财富、价值、意义、爱情、婚姻、学业、职业等等,并赋予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的正能量指点,堪称是一部指点人生迷津的宝典秘笈。 针对年轻人所可能遭遇到的困境与两难的抉择,引领他们看到脱出困境的关键,以及抉择的要领。希望年轻人可以走出联考定终生的浅短视野,以长程的视野去看待人生中的困境与抉择,走出绝望与焦虑。 “生命是持续而不曾间断的累积过程,不会因一时的际遇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希望读者在面对人生时,要能既积极又从容:一边累积各种能力,让生命的力量得以滋长;一边不时放空自己,让生命得到呼吸与喘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