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资本道德与环境曹孟勤,卢风 编随着这种分合并进的学科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和成熟,任何单一科的主题探究都将因其单一学科视域的局限而变得不够充分。或者反过来,在此知识发展的情景下,任何有意义的:更甭说有重大意义的:思想题或学术课题的探究,都将因此而不得不寻求友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知识援,非如此不足以充分展示其意义。其二,作为当代社会的两大现实热点和论热点,无论是经济伦理问题还是环境伦理问题,不仅占据了当今伦理学人思维中枢,而且实际上也是两个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时代性理论课题。无任何特别解释便可明白,当今社会实践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且主要根源近代以来的现代经济发展,对自然世界的掠夺性开发,以及由此导致的自然源的日益枯竭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看似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实际上首先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解决现代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根本无从谈起。当然,现代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并不具有终极性,它与现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根本上属于现代性问题的范畴。同样,现代经济发展及其伦理问题的关键看似在于技术方式或经济体制变革: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尤为凸显,也尤其具有相当程度的迷惑性和虚幻感,但从根本和长远两个方面来看,环境问题:尤其是自然资源紧张:已然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前提条件。
-
孝经(春秋)孔子 著,张广明,张广亮 释评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的释评,全文以孝为中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
新增广贤文草原 编《新增广贤文:上善若水》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人生的思想智慧结晶。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文章,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张明星 主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无论是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金钱观的变化。他们重实惠、实用而淡化理想追求,重物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体会过生活拮据的滋味,只知道缺什么就让父母买什么,父母往往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他们并没有开口,父母就已经买好了。而且追求名牌,追求时尚,别人有什么, 自己也一定要有什么。在他们的概念里,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金钱的意义,应该从小对青少年进行金钱观方面的教育。 须知金钱只是价值观的一个方面或部分,而人生价值观却是一个人的人生导向航标。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果青年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本书正是为了帮助父母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编写的,希望能够对父母和青少年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
中国伦理道德报告樊浩 等著《中国伦理道德报告》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05&ZD0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是运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田野调查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和数据库,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数据可靠,分析透辟,对策适用,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数据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横剖面,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当今社会伦理道德状况的数据库。
-
智陈杰思,毛勇 编著本教程在使用中遵循经典教育八项原则:一曰诚敬,培养对历代圣贤的恭敬之心,并以此来面对经典,虚心接受经典的教导。二曰理解,掌握经典语句的现代意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加深理解。三曰体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经典语句的精神内涵。四曰集革,按照逻辑编排中华经典文句,使之有纲有目,有线索和要点,以方便学习、理解、体悟与运用。五曰诵记,通过对经典的反复诵读,持之以恒,熟读成诵,使经典语句入脑人心。六曰涵养,在天然良知的基础上,将大量的经典语句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强化,并通过涵养而形成品性。七曰信仰,以诚心、虚心体悟经 ,典语句,促进自我内在善性的充分体现,接受经典语句所饱含的生命精神的滋养,培育内心信念。八曰力行,遵循经典提供的人生教导,将经典所承栽的人伦大道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孙红英,焦述贤,赵宁 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同我们今天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对中国传统道德作出科学的梳理和批判的继承.找到传统和现代化的契合点.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以我们民族优良传统道为历史依托.获得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具体形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为此,我们编写了《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一书,希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资料。
-
发展的伦理进路杨寄荣 著发展曾被理解为扩展财富的过程。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文化的空洞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伦理的兴起就是反思这种发展的结果,它强调“好“的价值判断,把伦理引入发展中。《发展的伦理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在作者博士结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本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方法论:从伦理思考发展、发展理论的伦理蕴涵、“发展主义”批判、发展伦理聚焦的几个问题、发展伦理在中国:观念与制度。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生死皆自在证严上人 讲述让风筝自在飞翔…远去的亲人已如一只飘扬的风筝,假如有一根线把它拉住了,这个风筝就会一直挣扎;祝福它,放下它,就让风筝自在飘到它该落地的地方。乍看只是婴儿蠕蠕而动,惊见却已白叟步履蹒跚。人之生命有如朝露,众生一方面明白死亡之必然,一方面却又消极拒谈此事。本书为证严上人对生死的定见,期能为众生揭开生死迷失的扉页,替沉浊的思维注入活水,一明心镜。
-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罗国杰 等主编《中国传统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理论卷、名言卷,另有简编本和普及本。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担任顾问。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参考教材,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现将此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排,吸收了专家和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改正了初版中的讹误,将此书以更趋完善的姿态呈现给读者。重视“德教”和“修身”是我国自殷周以来的道德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关德教和修身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本书从修身与德教的重要性开始,解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按修身的线索从立志、为学、存养、克治、力行直到理想人格的形成与理想境界的达致,分别梳理了我国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