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否定与重构燕道成,黄果 著在传媒产业日益全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今天,传媒中所反映的暴力内容不断增加,暴力倾向日益增长。从印刷时代报刊对于暴力事件的追随,到信息时代随处可见的暴力信息和大兴其道的暴力影像,媒介对于暴力内容的偏爱似乎情有独钟。现实生活中,媒介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剧了人们对暴力的麻木感与宽容度。媒介暴力现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为美国学者和政府所注意,直到今天,媒介暴力虽然饱受诟病,却也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愈演愈烈。事实上,如何对媒介暴力进行有意义的伦理批判,是关系到媒介暴力发展和媒介形象塑造的重要问题。如果不澄清此问题,对媒介暴力的批判便很容易陷入纯理论化的思考,而悬置了其内在的道德维度和人性考量,所以,基于伦理学的视域对媒介暴力进行批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谈到:“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由此出发,“批判”并非就批判而批判,而是在于有激情、有头脑地使用批判这个“武器”以达到重构和超越现实的意旨。在对媒介暴力进行合理批判时,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媒介暴力的合法性体现于何处?第二,媒介暴力有哪些非法性?众所周知,世界上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物几乎没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物也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首先应肯定媒介暴力存在的合法性,立足于“形而下”的媒介暴力的具体内容,结合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域分析其产生的理由、类型、意义等,肯定媒介暴力的“存在即合理”的意义;其次应反思媒介暴力的非法性问题,从伦理的视角对其进行辩证的否定,考量对媒介暴力进行重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从而“扬”其利而“弃”其弊,最终达到对媒介暴力的超越并使之新生。燕道成、黄果所著的《否定与重构——媒介暴力的伦理批判》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导论,包括媒介暴力伦理批判的中外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背景、意义、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三章,主要论述媒介暴力伦理批判的背景和内容,这是媒介暴力伦理批判的立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第四至第五章,这是本研究的主体,本部分对媒介暴力的合法性和非法性进行了辩证地论证,并引入传媒责任伦理,对其合法与非法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追问;第四部分是第六章,这是文章的落脚点,也是对本研究关键问题即“如何对媒介暴力进行有意义的批判”的回答;第五部分是结语。在论证结构上,《否定与重构——媒介暴力的伦理批判》以媒介暴力的伦理批判为主线,贯穿始终;以传媒责任伦理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对媒介暴力进行有意义的批判这个中心进行理论剖析,以此为理;从对媒介暴力的合法性与非法性的探讨中,回答如何重构媒介暴力的问题,以此为据;全文以层层深入的方式完成论述,逐步打开媒介暴力伦理批判问题的核心,最后为媒介暴力的重构与新生指明路径。
-
非人(美)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Dr.David Livingstone Smith) 著 冯伟 译《非人》探讨“非人化”,是一部涉及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哲学的跨学科大众读物,阅读极富快感。事实上,非人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极易左右个人和集体。“野兽”、“蟑螂”、“虱子”、“狗仔”、“畜生”等各式各样的骂人话在任何语言中都是高频词,人们使用这些脏词的理由也不一而足,政治、宗教、族群或性别差异等原因都可能让这些贬损他人的语言脱口而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将他们的同类视为低人一等的动物。这种心理倾向,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纳粹以道德责任的名义消灭被他们定义为劣等人的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导致了卢旺达的种族灭绝,甚至导致二十世纪前的奴隶贸易,今天仍能够在加沙地带、阿富汗、利比亚等地看到它影子。事实上,除了这些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事件,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城市居民对农民的歧视、大城市土著对外地人的排斥、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还有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歧视,甚至对军事和战争的痴迷往往都根源于我们人性深处缺失的那一角,因为缺失了这重要的一角,我们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纵容自己做出不公平的判断,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作者认为,人类的非人行为深植于人性之中,但他并不就此陷入对人性未来的悲观,因为在他看来,生物特征是可塑的,也就是说人性也可以变化。本书是对人性的一个冷峻的指控。当今的人类,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万俊人 著《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的书评集。万教授多年来就哲学、道德、伦理问题发表过数篇经典文章。《正义为何如此脆弱》选取最浓缩作者哲学思想精华的文章进行整理,成就此书。此书包括四部分:正义与美德、全球化与现代性、知识谱系与知识分子、学习良知与良师。万教授从这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分析了社会正义、道德流失、现代化文化乡愁、现代学者的角色、学术品格、伦理维度、自由理想、政治主义、学习良知及道德教育等哲学问题。《正义为何如此脆弱》的观点明确、思维开阔、逻辑条理,是一本兼具学术、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经典著作。对于当下学者、大学生以及广大国民而言,《正义为何如此脆弱》不失为一本值得品味的经典著作。
-
幸福的密码胡家模 等著《幸福密码》是胡家模先生和胡芳女士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硕果。这本不仅具有强烈现代感和现实意识,而且有深刻哲学内涵与人生至理的书能给生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时代的人们提供点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希望本书引导人人乐于身体力行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启示录,促使芸芸众生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浮躁,不被物质生活所累,让我们平静地去对待生活,认真地去领略生活,积极地去创造发展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有效地去得到生活中的快乐,也得到人生的幸福。
-
环境伦理生成论的内在逻辑王妍 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环境伦理生成论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环境伦理生成论的内在逻辑探究,论证环境伦理作为一种哲学范式存在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的根据,说明环境伦理是以生态哲学理论活动与人类生活实践关系问题为准绳,实现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
-
公正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社会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这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促使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 “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将带领我们在寻找公正的旅途中,领略思辨的价值和魅力。
-
普遍性种种陈嘉映 著《普遍性种种》收入了与会学者所做的报告,以及讨论会的录音整理。录音整理发回给各位学者修订过,但由于我工作上的疏忽,没收入梁治平第二轮又做的几处修订。《普遍性种种(修订版)》还收入了我的“有没有普遍价值”,那是后来在首师大为“校长邀你听讲座”活动做的一个报告。
-
先秦平民阶层的道德理想杨建兵 著《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先秦平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墨家伦理研究》对墨家伦理做了正、反、合三个向度的审视。正向的原典研究确证了墨学的功利论立场,对墨家伦理的结构、生成特点、核心范畴、最高原则及其中衰的根源进行了新探讨。反向的以中西文化为背景的比较研究,使墨家伦理的特色更加明晰,以墨家的核心话语“爱”、“利”为经纬对先秦儒墨道法的解构,是“以经解经,以墨解墨”的思路。于墨家伦理的实践上主要总结了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的应用,体现了墨学的现实价值。
-
儒术与王道栗玉仕 著《儒术与王道:董仲舒伦理政治思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模式的嬗变:从混合走向分解、“严刑峻法”与社会结构的错位、“水德”“法教”与汉承秦制、“休养生息”与“萧规曹随”、黄老之学与汉初政治、旧问题与新矛盾、先秦儒家的政治情怀、涌动的潜流——汉初的“儒术”、汉家向何处去等。
-
网络道德问题研究吕本修 著《新世纪应用伦理学丛书:网络道德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道德概述、网络、网络的一般含义与特点、网络的特定含义与特点、网络的构成与功能、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概念释义、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的价值、网络道德、网络道德主体、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博客、网络游戏、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