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国家的伦理乔戈 著《国家的伦理:从马克思回到黑格尔》理清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国家学说上的根本差异,揭示出黑格尔如何通过吸纳古希腊“伦理”观念、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政治有机论来调和古今政治哲学对“自由”的不同观念,并且为近代工商业市民社会和家庭关系在国家制度下的正当性和目的作了“辩护”,明确论述了黑格尔基于“伦理”概念的法权观念和国家学说。
-
人生三大绝学冯知行 著淡定之要,非关忙闲,首先在于心正意诚。心正则无邪,胸怀开阔,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无贪欲不强求,自然不为进退所扰,不为宠辱所惊。意诚则专注,博学广识,世事通达,不为表象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不为俗事所扰。低调,是在做人方面必须检点的一种内敛行为,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保有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持有的一种处世风格。低调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勇于舍弃,是一种境界。世上因有了勇敢的追求而多姿,世间因有了明智的舍弃而精彩。
-
人生三度修炼冯知行 著古人云:“凡事皆有度,”这个度,一是态度,二是气度,三是尺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积极,认真执着,已先立于不败;再加上遇事沉着行事稳健,有大气度能容人,平和理智,而且为人处世有尺度、讲规矩、知分寸,人生则一定成功。气度是一种体认自然的能力,是一种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冷静对待的能力。气度俨然于外,城府森严于内。有气度无城府,雍容而无备,恩而无威,是假把式:有城府无气度,形同刺猬,人莫敢近,不易合群。尺度是指“知不可行而不行,见可行而必行。”知其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知其可行而不行,是无力和懈怠。态度决定成就的高度,态度决定人生的道路,态度决定选择的尺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态度端正,心有多高,天空就有多大,飞得就有多高。
-
人生三不智慧冯知行 著一个人有一定的涵养技能,恪守本分,不懒散度日,不逃避责任,积极面向社会,以微笑面对他人,认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小利而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样的人或许平凡,但绝对不平庸。争气不斗气——争的是道理,是人品,是能力,是眼光,是责任,是担当;争得合理合法,争得光明正大,争得别人心服口服,争气而不斗气。放下不放弃——必须放下的是阻碍我们前行包袱、束缚和负担:决不放弃的是我们的责任、底线、根基和动力。平凡不平庸——我们可以平凡,却绝不能平庸;没有平庸的工作,只有平庸的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
三纲与秩序重建方朝晖 著《逐浪者文丛:“三纲”与秩序重建》批评从民主/专制二分式思维方式和进化论历史观出发,将儒家的“忠君”、“三纲”等价值观解释为维护专制的工具,提出“三纲”的本义并不是指无条件服从,而是指从大局出发,按照良知与道义做事。在此基础上,《逐浪者文丛:“三纲”与秩序重建》借鉴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从全新角度说明中国文化中秩序的根源,阐明儒家所倡导的以“大一统”、人伦重建(核心价值重建)、任贤使能、移风易俗、礼大于法、行业自治、教育立国等为主要内容的“治道”,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陈桂蓉,李建平 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著《中国伦理学史》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也是蔡元培先生代表性理论著作之一,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不小地轰动。书中将中国伦理学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并以科学的方法辨析其优长与缺失。蔡元培先生为中国学术研究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
中国正义论的重建黄玉顺 著,蒙培元,陈炎 编《儒学与现代社会丛书·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在充分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冯友兰历史哲学的思想来源””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冯友兰的历史进步论“冯友兰的历史动力论”“冯友兰的历史结构论”“冯友兰的圣人史观”“冯友兰的历史主客体观”“冯友兰历史哲学的思想特征”“冯友兰历史哲学的贡献与局限”等方面对冯友兰历史哲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客观的评价,丰富了学术界对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认识,也为学界全面认识中国现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角度。
-
生境伦理的规范原理唐代兴 著《生境伦理的规范原理:生境伦理学》是八卷本《生境伦理学》卷五。以生生不息的想望为动力和指南,立足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社会转型发展之当代境遇,从伦理认知、伦理行为、伦理价值入手,构建生境伦理规范体系。首先检讨“利益、权利、责任”之内在生成关系,构建“生存需求利益、利益生发权利、权利导向责任、责任实现利益”的伦理三角形认知原理。以此为规范,为从根本上解决“休谟难题”,重新审查伦理行为“动机、目的、结果”之间的复杂生成关系,揭示伦理行为动机与应当、手段与正当、结果与正义之间的生成本质,构建以动机应当、手段正当、结果正义为根本规范的伦理行为边界规范原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伦理行为原初类型生成的“人性同心圆”动力学法则,并以此为分类依据,构建以24种伦理行为为基本内容的伦理行为类型学体系。最后以伦理认知原理和伦理行为规范原理为导向,围绕利益问题,分别从全面人道、普遍公正、完全平等和比例平等四个维度探讨权利与责任配享的目标价值、规范价值、实践价值问题,构建社会实施良德治理的伦理价值原理及其规范引导路径。
-
生境伦理学唐代兴 著《生境伦理学:生境伦理的教育道路》是八卷本《生境伦理学》卷八。第一篇考察当代伦理教育的认知基础:首先从教育的人类本质人手讨论生境伦理教育的目的和四维认知前提,然后从生利爱、利害取舍、群己权界三个方面探讨生境伦理教育的人性基础。第二篇梳理生境伦理教育的社会思路:它是以生境利益为逻辑起点,以权责对等为核心精神,以自由生存为目标指向,以利益权衡为方法论引导,以培育人的良心、良知、良能和关心一责任为基本内容,以道德训练和美德引导为双重维度,在整合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的互动平台上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伦理教育实施课程体系和认知、情感、行动的伦理教育方法体系。第三篇讨论生境伦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是引导关心,丰富人性,育成伦理生活内动力;二是生成价值,构建伦理尺度;三是践履权责,训练爱、利、生的生存品质与能力。《生境伦理学:生境伦理的教育道路》第四篇探索生境伦理教育的践行路径:它以至诚无畏为基本进路,以全面训练、协调和健美身心为课程落实,以培养人的世界性生存教养和习惯为起步,以训练人的学知与学做为践行方式,以引导人守约和遵法为基本准则,以激励人人利用厚生为口标追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