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此中有真译
作者:成昭伟 编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ISBN:978711807591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传统翻译教材中鲜有提及的译论译事,辅以精辟解读,意在扩大翻译(外语)学习者的知识面,提升其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进而领略翻译活动的魅力和真谛。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译”席之地,探讨的是翻译的功用;二、“译”论纷纷,主要涉及翻译理论层面的一些问题;三、“译”苦思甜,指出译事之不易,“甘苦得失寸心知”;四、“译”可译,非常译,引用一些独特的译例说明问题。书中内容能给翻译(外语)学习者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也能给翻译研究者提供一些鲜活的语料。
作者简介
成昭伟,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副院长。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公派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主要著述有《文学翻译概论》、《译理探微》、《译可译,非常译》、《简明翻译教程(英文本)》、《新英汉翻译实务》、《新汉英翻译实务》、《英语语言文化导论》、《大学英语热点作文100讲》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004年被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锦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目录
一 译席之地
“没有翻译就没有共产党”
“管说话”与“帮忙”
翻译之于中国和世界
“翻译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加油器”
翻译与人类文明史
翻译与外国文学熏陶
“(圣经》根本就是一部大译书”
翻译的诗意描
翻译如“普罗米修斯窃火给人类”
“翻译时代”的早期描述
翻译之“first\
翻译与“筑桥”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译作的独特价值
翻译与人的精神风貌
态度决定一切
“读书无禁区”与翻译
诗人眼中的译者
“学翻译不一定非当翻译家”
小说中的“名著重印”效应
(斯巴达克斯》曾经“一书难求”
译莎与“文化托命”
世界翻译大会的历史机遇
翻译研究的主要任务
汉语不输法语
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驳“中国人不应翻译本国作品”之“高论”
翻译的文化战略观
翻译助日本成为“世界之最”
二 译论纷纷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质量
字典与手枪
“毡帽翻译”要不得
译者的气质
“循规蹈矩”型与“才子才女”型
“translate”语义溯源
国外译论也讲“化”
为“欧化”正名
度与“翻译度”
“得鱼而忘筌”与“职业媒婆”
“翻译要靠感觉”
翻译需要激情
翻译有“译经”
“传神达意”新解
“大树”与“鲜花”
“二度创作”与“穿紧身衣的作家”
翻译与婚姻
翻译与演技
翻译与烹调
不可或缺的“中文进补”
“中国字”与“中文”
“地方变体”与“进入角色”
“类比翻译”之妙
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的定位
儿童文学翻译并非“小儿科”
戏剧翻译当“依实出华”
翻译也有“数字诀”
翻译败笔的若干“症候”
误译与译品评价
翻译教师的“三德”
翻译研究的学术“深度”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背后
“开展翻译批评大概同惩治腐败一样艰难”
“译匠(工)”与“译家”
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者的“底子”
目前翻译人才培养之“怪现状”
翻译出版中的“一锤子买卖”
译者荣辱渺
哲学家眼中的翻译
康德“判断力”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为翻译的素质教育“鸣锣开道”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翻译”着这个世界
三 译苦思甜
“翻译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
翻译这一行
翻译活动的最大特点——“矛盾丛生”
“translation\与“让人受苦”
“译者是苦命人”
译家的“危机感”
“一桩相当费时吃力的文字工程”
“翻译无异于开卷考试”
“译者永远是冷门人物”
“译者,寂寞之道”
“你要爱你的寂寞”
译家身后“尴尬”事
梦想照不进现实
“吃力难讨好”的文学翻译
“普遍看轻了翻译”何时休
“强大的动机”与“必备的热情”
傅雷译书的惯例
“日出成品500字”与译者之操守
“剪碎”、“凑成”话翻译
不可小觑的校核环节
校阅译稿也不易
文学翻译“好比卤豆腐干”
学译三境界
身兼四职的翻译教师
译家的“另类”风光
非常时期的“译事之乐”
“穷开心”也无妨
“干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
翻译予人“毕生难忘的经验”
鲁迅文学翻译奖首次空缺
鲁迅纪念馆随想
四 译可译,非常译
“既好看又好吃”的深意
与翻译
小冠词,大学问
“分裂”与“secession”
一词误译造成的“要命”
后果
“史上最牛译者”的“快餐式”翻译
难倒资深教师的“常用技巧”
到底是《人间喜剧》,还是《人间戏剧》
vanity fair:《名利场》抑或《虚幻集市》
“aggression”“invasion”与“侵略”“入侵”
“向雷锋同志学习”与“learnfrom comradelei feng”
英语中怎么称呼“师傅”、“警察叔叔”
不伦不类的“泰坦尼克”
“冰布吓乌特黄特”是啥“东东”
“雷人”英文与城市形象
多余的“两刃”
不可或缺的“行使”二字
“奶多脯”哪里是音译,“炒米”哪里是“青稞米”
“猜译”决不是“乱猜乱译”
“格”外国人的“物”
“saywhen”与“喝好别喝倒”
由“儿子打老子”的英译说开去
何来“交叉小径的花园”
不是什么好话的“中国眼睛”
尼尔斯是骑鹅旅行的吗
时空倒错的“归化”
词典译文指瑕
“给力”英译与中式英语
让西方读者看到“活的
中国及其灵魂”
“sir”与“报告长官”
“荒野”与“野性”,“呼声”与“呼唤”
《飘》与《乱世佳人》
鲁迅、傅雷译文比较一例
以诗译诗
《雪莱诗选》的“课堂评语”
“《卡秋莎》不是我译的”
美国的翻译行业性标准
我国翻译行业的“国标”
“令人绝倒”的“译文体”《红楼梦》
参考文献
“没有翻译就没有共产党”
“管说话”与“帮忙”
翻译之于中国和世界
“翻译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加油器”
翻译与人类文明史
翻译与外国文学熏陶
“(圣经》根本就是一部大译书”
翻译的诗意描
翻译如“普罗米修斯窃火给人类”
“翻译时代”的早期描述
翻译之“first\
翻译与“筑桥”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译作的独特价值
翻译与人的精神风貌
态度决定一切
“读书无禁区”与翻译
诗人眼中的译者
“学翻译不一定非当翻译家”
小说中的“名著重印”效应
(斯巴达克斯》曾经“一书难求”
译莎与“文化托命”
世界翻译大会的历史机遇
翻译研究的主要任务
汉语不输法语
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驳“中国人不应翻译本国作品”之“高论”
翻译的文化战略观
翻译助日本成为“世界之最”
二 译论纷纷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质量
字典与手枪
“毡帽翻译”要不得
译者的气质
“循规蹈矩”型与“才子才女”型
“translate”语义溯源
国外译论也讲“化”
为“欧化”正名
度与“翻译度”
“得鱼而忘筌”与“职业媒婆”
“翻译要靠感觉”
翻译需要激情
翻译有“译经”
“传神达意”新解
“大树”与“鲜花”
“二度创作”与“穿紧身衣的作家”
翻译与婚姻
翻译与演技
翻译与烹调
不可或缺的“中文进补”
“中国字”与“中文”
“地方变体”与“进入角色”
“类比翻译”之妙
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
翻译文学的定位
儿童文学翻译并非“小儿科”
戏剧翻译当“依实出华”
翻译也有“数字诀”
翻译败笔的若干“症候”
误译与译品评价
翻译教师的“三德”
翻译研究的学术“深度”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背后
“开展翻译批评大概同惩治腐败一样艰难”
“译匠(工)”与“译家”
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者的“底子”
目前翻译人才培养之“怪现状”
翻译出版中的“一锤子买卖”
译者荣辱渺
哲学家眼中的翻译
康德“判断力”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为翻译的素质教育“鸣锣开道”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翻译”着这个世界
三 译苦思甜
“翻译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
翻译这一行
翻译活动的最大特点——“矛盾丛生”
“translation\与“让人受苦”
“译者是苦命人”
译家的“危机感”
“一桩相当费时吃力的文字工程”
“翻译无异于开卷考试”
“译者永远是冷门人物”
“译者,寂寞之道”
“你要爱你的寂寞”
译家身后“尴尬”事
梦想照不进现实
“吃力难讨好”的文学翻译
“普遍看轻了翻译”何时休
“强大的动机”与“必备的热情”
傅雷译书的惯例
“日出成品500字”与译者之操守
“剪碎”、“凑成”话翻译
不可小觑的校核环节
校阅译稿也不易
文学翻译“好比卤豆腐干”
学译三境界
身兼四职的翻译教师
译家的“另类”风光
非常时期的“译事之乐”
“穷开心”也无妨
“干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
翻译予人“毕生难忘的经验”
鲁迅文学翻译奖首次空缺
鲁迅纪念馆随想
四 译可译,非常译
“既好看又好吃”的深意
与翻译
小冠词,大学问
“分裂”与“secession”
一词误译造成的“要命”
后果
“史上最牛译者”的“快餐式”翻译
难倒资深教师的“常用技巧”
到底是《人间喜剧》,还是《人间戏剧》
vanity fair:《名利场》抑或《虚幻集市》
“aggression”“invasion”与“侵略”“入侵”
“向雷锋同志学习”与“learnfrom comradelei feng”
英语中怎么称呼“师傅”、“警察叔叔”
不伦不类的“泰坦尼克”
“冰布吓乌特黄特”是啥“东东”
“雷人”英文与城市形象
多余的“两刃”
不可或缺的“行使”二字
“奶多脯”哪里是音译,“炒米”哪里是“青稞米”
“猜译”决不是“乱猜乱译”
“格”外国人的“物”
“saywhen”与“喝好别喝倒”
由“儿子打老子”的英译说开去
何来“交叉小径的花园”
不是什么好话的“中国眼睛”
尼尔斯是骑鹅旅行的吗
时空倒错的“归化”
词典译文指瑕
“给力”英译与中式英语
让西方读者看到“活的
中国及其灵魂”
“sir”与“报告长官”
“荒野”与“野性”,“呼声”与“呼唤”
《飘》与《乱世佳人》
鲁迅、傅雷译文比较一例
以诗译诗
《雪莱诗选》的“课堂评语”
“《卡秋莎》不是我译的”
美国的翻译行业性标准
我国翻译行业的“国标”
“令人绝倒”的“译文体”《红楼梦》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