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审美解放研究卢衍鹏 著书稿以马克思审美解放为指引,立足中国文学现实和文化状况,从审美解放的含义入手,深入剖析审美解放的生成、实现和困境;以点带面,举例论述审美解放在政治语境、经济语境、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将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与社会现实、学术前沿相结合,使审美解放研究趋于深入。 书稿分为三编十七章,导论是作为方法的审美解放,上编是审美解放的政治维度,由**至六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的多维生成、审美解放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解放、政治语境中的审美解放、审美解放与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审美解放与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中编是审美解放的经济维度,由第七至十二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学体制的重建、审美解放与“传媒—文学”的张力、审美解放与“公共领域”的想象、审美解放与“日常生活”的凸显、审美解放与“私人生活”的症候、困境中的审美解放。下编是审美解放的文化维度,由第十三至十七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转型、审美解放与文化发展探索、审美解放与影视叙事策略、审美解放的困境。结语是未完成的审美解放。
-
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英] 基思·托马斯 著,刘东;彭刚 编,芮传明;梅剑华 译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 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
39个无法逾越的哲学故事[意] 罗伯特.卡扎迪,阿吉尔.瓦其 著,唐甜 译39个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如闪电般一闪而过,极具画面感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置身影院。它们虽短小精悍、皆从平淡无奇的日常小事中出发,但却无一不在探讨诸如时间、秩序、存在与自我认知、符号与事实等庞大而深刻的哲学与伦理学命题。让我们开动脑筋,细细思考,踏上一场精彩的逻辑与思辨之旅!这就是哲学带给我们的挑战。著名哲学家、教授罗伯特·卡扎迪和阿吉尔·瓦其带我们发现一种新颖又好玩的方式,来一起探讨哲学。
-
霍布斯[美] 马歇尔·米斯纳(Marshall Misner) 著,张世英,赵敦华 编,于涛 译《霍布斯/悦·读人生》首先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概述式地描写,帮助读者对其进行系统的认识,然后选择性地着重从“战争”“和平”“宗教”和“唯物主义”等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详细论述,帮助读者既对霍布斯的思想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奥古斯丁[美] 沙伦·M.凯(Sharon M.Kay) 著,张世英,赵敦华 编,周伟驰 译《奥古斯丁/悦·读人生·哲学》首先通过对奥古斯丁的生平和著作的简要介绍,使得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而后则对他在神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进行详细阐述,有条不紊地帮助读者领会这位神学家和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体系,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圣奥勒留·奥古斯丁(St.Aurelius Augustine,354-430),古罗马神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罗马帝国所属北非,在罗马受教育,早年信仰摩尼教,33岁在米兰接受基督教洗礼,后任北非希坡主教。著有《上帝之城》《忏悔录》等。奥古斯丁借用新柏拉图主义思想,服务于神学教义,为人认识上帝绝对奠定了基础。他以《圣经》为本,提出正统三一论,主张神是绝对存有,单一不可分的观念。他把灵魂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官能,同时认为这三者是统一的,也就是灵魂是统一的。而神是“三位一体”,父、子、圣灵虽有别,但共有一体,本质上是一。他还认为人即使未曾堕落,人未来的命运仍得完全依靠神。相信只有神能恢复罪人自由意志的自由,就是更新及重生。奥古斯丁的理论是新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主义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
黑格尔法哲学人格理论研究宿梦醒 著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书稿在把握黑格尔整体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晚年的《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人格(论)思想进行批判性分析,从中看到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黑格尔晚年的《法哲学原理》可以看作是一部以人格的自由本质为立足点的伦理学和社会学。这里讲的法哲学不仅是关于成文的法律和国家哲学的学说及关于社会伦理正义的理论,同时也是他关于人类的自由本质否定性发展过程的人性、人格理论,以及他对社会、民族和国家本质及发展过程进行理论反思所达成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在这里,黑格尔首先把自由意志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他把自由、精神和理性当作是同一的概念。通过对《法哲学原理》的系统梳理,书稿指出,黑格尔从人本身、人性、人格的本质规定的考察出发去探索各种哲学问题,这个方法论基础具有了一种人道主义哲学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元素;其法哲学体现了他对人性、人格的自由本质上关联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存在发展,关联着人类历史进程的考察。
-
西方哲学史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 著,邓晓芒 匡宏 译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文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书籍,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识。它以生动、平易近人的风格涵盖了西方文明中zuiju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主要贡献。 新版在保留了使原书风靡数版的思想性和写作理念的同时,在编年和文体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在第20章zui后补充了“政治哲学”一节,用克制的篇幅展示了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思想精要。本书附有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等部分,便于读者使用。
-
反映[德] 汉斯·海因茨·霍尔茨 著汉斯·海因茨·霍尔茨以镜子的映射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中西思想史中镜像隐喻的使用状况,重新探讨了在严格术语中对镜像隐喻的精确使用,进而揭示出“反映”概念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讨论了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并借助镜像隐喻中的反映关系来理解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反思概念,从而尝试由对象性活动或实践来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模型的范畴结构。最终,他通过指出镜像隐喻的思辨运用与解释学运用的差异,强调了反映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与前提。
-
康德哲学诸问题邓晓芒 著本书分认识论、道德与宗教、审美与目的、哲学总论、阅读与批评五个部分,收录论文共30篇,对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美学等各方面的疑难和易致混淆的问题分肌擘理,逐一辨析。本书首重学理,邓晓芒先生将康德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思辨的理路与国内学界的误读、错谬小心剥离开来,努力用明白晓畅的语体将其批判哲学的精髓展露出来,阐明康德哲学对大陆理性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康德创立的先验逻辑体系及实践理性对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等人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康德对时间本质的深入思考事实上已打通认识论和本体论(存在论)的畛域,已隐隐显露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先声。本书的写作前后持续二十年,可算邓晓芒先生的盛年之作,与康德三批判书“句读”及《康德哲学讲演录》互为表里。由于我们的学术传统素来缺乏理性思辨的训练,加之多年来对西方学术研究的荒疏,以及近年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往往存在太多的曲解与附会。本书对有志于深入探讨康德哲学的读者当不无裨益。
-
实践唯物论新解邓晓芒 著人的感性存在(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石。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通过实践走向自身,自然则因实践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对象化。哲学要在现实中实现自身,就不能不通过实践而进入人的感性世界。马克思既扬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抽象本体,又剔除了费尔巴哈实践概念中的自然主义传统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残余,**次赋予实践以唯物辩证的维度和感性现实的内涵。马克思有句经典的名言:“全部的世界史不外乎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因而可以说,厘清实践的真意是进入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的契入点。本书从人学解、现象学解、感性学解和方法论等不同视角全面阐释马克思哲学有关人的感性存在(实践)的精义,邓晓芒先生力避空疏与教条的老套,而是通过现象学把握感性,通过感性把握实践,通过实践把握历史唯物论,通过历史唯物论把握辩证逻辑,又通过辩证逻辑再回到人的感性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因而,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来开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论的现代性,是本书的又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