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叔本华(德)阿图尔·叔本华本书中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关于生命、爱欲、死亡、财产、生存等等,在阅读过程中,也许你阅读到某句话,即可深受启发,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进而改変人生态度,甚至人生进程。
-
阿德勒(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本书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分析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从教育、家庭、梦境、社交、工作、婚姻等多个领域,用大量实例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职业与他人,解开自卑情结,构筑强大内心,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生活。
-
论奥古斯丁的友爱与共同体徐琪本书通过对奥古斯丁友爱与共同体的论述,试图重新思考和启发性地理解在友爱逐渐边缘化的现代社会中,如何通过新的友爱模式重塑自我与共同体之可能。通过审视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友爱和奥古斯丁友爱的异同,呈现后者对前者的延续与断裂。奥古斯丁从人性的根本之恶出发,以对话性的“你”为指向在自我-他者关系中重塑友爱、自我与共同体的关系,使得友爱摆脱了在古典哲学中只能作为一种自我关系的异化而存在的命运,并成为一种新的共同体纽带。
-
普兰丁格保证三部曲研究孙清海阿尔文·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1932-)是当今美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曾被《时代周刊》誉为“全美基督教哲学的领军人物”。《普兰丁格“保证”三部曲研究》旨在对普兰丁格以“保证”三部曲为特征的知识论与宗教哲学思想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述评。作者在叙述普兰丁格论证思路时,以问题意识为主线,力图用客观、简要、概括的笔调展示普兰丁格的生存关注与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对其思想的评论则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观察角度和第三者立场,用生存分析法考察普兰丁格如何在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分析与哲学论证。
-
色情(法)乔治·巴塔耶1957年,乔治·巴塔耶出版《色情》一书,相比其1950—1951年撰写,但并未完成的草稿《色情史》,这本《色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关于色情的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方面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金赛、萨德、列维-斯特劳斯及巴塔耶本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巴塔耶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让色情这一庞大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从而揭开色情的秘密。
-
哲学治疗的可能性尚杰《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从哲学治疗的角度,重新思考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它不是一本阐释性的著作,而是针对“我”自己的灵魂。它不采取旁观者的姿态,书写过程本身,成为自我内心世界的举止行为史,对自我实施心理手术。它决不置身事外,它把亲历的内心感受与判断融为一体。它不是正确的,而是真实的。《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的学术扩展视角来自三个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艺术或审美、当代法国哲学。《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对哲学文本的写作方式,做一种新的尝试。它改变叙述的人称,说“我”而不是“我们”,试图将哲学著作写成一部作品。
-
克里希那穆提集(印)克里希那穆提本书为《克里希那穆提集》第八卷,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53-1955年在印度、美国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面对人生中的诸多难题,人们渴望寻求答案,而本书明白告诉我们:真理无法寻求。心灵必须摆脱背景、传统、记忆的束缚,摆脱知识的固化,直面问题本身,才能获得自由与宁静。真理只会向这样的心灵走来。
-
康德学述齐良骥郑昕是第一个到德国攻读康德哲学的中国学者, 并从1933年起在北京大学讲授康德历时三十余年,国内研究康德的学者或者直接出自其门下,或者间接接受其教益。本书是中国学术界认真介绍康德哲学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当时中国学术界介绍、研究康德的总结性成果,对中国康德哲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哲学的治疗塞涅卡人类的各种本体性的精神疾病在罗马和现代性中一直困扰人的心灵至深;这不是一般的药物可以治疗的,必须从哲学的根本上进行治疗。作为一个深陷现实政治-经济行动旋涡中的斯多亚哲学家,塞涅卡公开承认自己也患有各种“疾病”。他笔下对人的本体性疾病细腻耐心、洞察人性微妙深处的诊断、安慰和治疗,也许更能激起我们常人的心弦共鸣。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孙全胜“空间生产”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象形态批判的一个新视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用社会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机制和过程作了解读,形成了社会批判研究的“空间转向”。《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注重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考察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并采用多重视角考察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形态的形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