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哲人—王(美)C.D.C.里夫 著《哲人-王》是对柏拉图《王制》(旧译《理想国》)的系统性解读。全书从认识论、形而上学、心理学和政治学角度,分析了柏拉图的好城邦方案,展示了柏拉图伦理学在伦理图谱上的位置。作者依托逻辑链和对文本的细读,驳斥了针对柏拉图的重大误解,为理解《王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绘画中的世界观迈耶·夏皮罗 著艺术与哲学,这两项人类重要的精神事业,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本书收录了著名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的21篇文章,其中大部分在作者生前从未发表过。在这本文集的第一部分,夏皮罗用具体的艺术作品阐述了艺术家、艺术运动与哲学体系之间的各种关系。他用高度清晰的论点、优美的行文,以及非凡的博学,扩展并丰富了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文集的第二部分,夏皮罗探讨了我们对艺术的各种日常经验:现代艺术的价值,社会写实主义,革命艺术,引起骚乱的艺术,艺术市场,艺术家的公共赞助,公共艺术委托,教会艺术,等等。
-
易经与中医南怀瑾 著众所周知,中医与道家、《易经》息息相关,但为何相关,如何相关,一般人并无深究。这本小书,南怀瑾先生仿若置身中国文化的河流,由中医文化“溯洄从之”,探到了《易经》文化的方方面面,又回转头“溯游从之”,厘清了《易经》、道家与中医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探讨了诸多相关联的问题,如《易经》的体用、气候与医疗、卦象与历法、道家的生命学说、各家的阴阳之说、五行医理、心理与疾病,等等;涉及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八卦、阴阳、历法、律吕、五行、干支、五星、“洛书”、“河图”等。其间诸多的观念经纬交织,更使人得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易经》与中医之间某些牵强的理论联系,先生亦有深刻的反思和犀利的批评,发人深思。
-
说服与不被说服的艺术瓦尔特·辛诺特,阿姆斯特朗,罗伯特·福格林 著,陈晰 译本书是美国很有影响的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Learning)出版,美国杜克大学很受欢迎的MOOC课程Think Again的权威配套教材(第9版)。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理解论证,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论证无所不在。在广告中,在法庭上,在政治、道德以及宗教讨论中,在历史、文学以及哲学等各类学术课程中,甚至在我们面临职业、资金以及家庭抉择时的个人生活中,论证都充斥耳边。不理解论证,我们就无法彻底领会生活中这些至关重要的方方面面,也无法面对这些充满迷惑的难题和问题。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各种论证中的演绎、归纳和谬误,提高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不被各种谬误所误导,做个思想独立自由的人,从而理解我们真正的生活。
-
印度古代宗教哲学文献选编姚卫群 著本书是一部古印度宗教哲学主要文献的汇编,是我国目前编译的该领域部类较全的一部资料集。全书收入了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与哲学派别的基础经典和主要论典,包括吠陀、奥义书、顺世论、耆那教、佛教、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中的核心文献。其中正统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多为全译本,而吠陀奥义书、耆那教、顺世论、佛教的文献多为选译本。这些资料是研究古印度哲学的必读文献,是了解印度文化的基础材料。
-
儒学与中国佛学赖永海 著归真培元,方得固本。《儒学与中国佛学》是赖永海先生关于儒学和佛学的相关研究著作,收录先生26篇颇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文章。 《儒学与中国佛学》分为 “儒学篇”“佛学篇”和“儒佛交融篇”三个部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儒学与中国佛学由相互影响到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形成这种历史走向的内在学理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并联系实际对中国的哲学宗教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不仅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亦为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精神动力,是一部重量级的儒佛研究著作。
-
论斯宾诺莎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徐瑞康本稿是作者穷毕生学力和时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基于靠前外相关手学术资料,对在西方哲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的斯宾诺莎哲学中关于理性和实践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和阐释,在一些相关哲学问题上表述了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谈谈方法·指导心灵的规则[法] 笛卡尔 著勒内·笛卡尔,作为欧洲早期现代哲学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与科学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位生活于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正处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反叛相互交织的时代。而本次选译的笛卡尔前中期的两篇重要文本,即《指导心灵的规则》与《谈谈方法》,恰好展现了一位身处于思想史之中,却力求回到原点重新进行思考的思者形象。这两篇文本集中讨论了在求知活动中所应当追寻的规则与方法,表现了笛卡尔立足于对前人思想(尤其是传统的逻辑学与辩证法)的批判并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方法论的尝试。与此同时,在文本中我们还可以窥见笛卡尔在形而上学、伦理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如果说《di一哲学沉思》展示了为思考寻找并奠定一个坚实可靠基础的努力,那么《规则》与《方法》则见证了笛卡尔哲学从一个未奠基状态走向成熟的演变。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在笛卡尔本人的思想在与传统思想的张力中,进一步理解其问题意识的缘起以及致思取向的转变。
-
哲学家·2018-2019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编哲学具有永恒的魅力。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与富贵的身份,但因为追求朴实的真理、阐发深邃的思想,它总是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西方的哲学传统强调对人、对于万物存在之依据的追问,而中国的思想传承则重视对道的寻觅、对生命的安顿。于中于西,于古于今,哲学不仅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探索治国兴邦的思想重任。在全球世界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当今时代,每一位哲学工作者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哲学家·2018-2019》所收录的文章在内容上涵盖面很广,既有中国、外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也有跨学科的探索,更有从比较视角出发对历久弥新问题的分析,都兼具学术的前沿性、思想的深邃性以及对当前中国和平发展的关注,展现了学者们用哲学思考问题、用思想传递时代的哲学关怀与哲学智慧。
-
良好的自由秩序沃尔夫冈﹒凯尔斯汀(Wolfgang Kersting) 著《良好的自由秩序一一康德的法哲学与国家哲学》一书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学者、德国基尔大学哲学系教授沃尔夫冈·凯尔斯汀的教授资格论文,也是享誉国际的关于康德法哲学的研究作品。在此书中,者从体系和历史这两个维度对康德成熟时期的法哲学著作进行了重构和诠释。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领会康德的法哲学,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法哲学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