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未读小经典[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张佩 译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世界之书”。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
明代全真道的衰而复兴张方 著明代全真道历史是中国道教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田野调查所获的碑刻新史料为中心,结合方志、文集与宗教文献,对明代全真道衰而复兴的历史过程进行详实的文献梳理与考证,并提出若干新见解,丰富了我们对明代全真道历史发展的认识。
-
当代中国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研究刘万民 著以当代中国以德为先用人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内在规定、基本要求、历史演进,以及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实现问题。从德的基本概念入手,全面深入探讨了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本质特征,解析中国传统以德治国思想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德为先用人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的传承发展,分析了完善选拔方式、教育方式、干部德的立法、监督方式、激励方式等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实现路径。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分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内在规定。探讨“德”的概念,以及“德”观念形成发展。 第二章梳理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历史演进。论述了中国古代“用贤”、“尚德”用人思想,梳理中国古代以德选官制度,解析传统“用贤”、“尚德”用人思想的当代价值。
-
未读小经典[法] 蒙田 著,吴筱凡 译蒙田是di一位敢于大胆剖析自我的哲学家,很多观念都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就像一位活在16世纪的现代人。他对历史信手拈来,显示出惊人的阅读量;文字不拘一格,只写心中所想。本书蒙田的三卷《随笔集》中精选了十二篇,主题集中,话题广泛,包含剖析自身缺点、抵制生活陋习、培养高尚友谊,寻找个人的读书方法,等等。蒙田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既要勇敢暴露真实的自我,也要观察时代、人性的变化,时时警醒自己。
-
朗西埃[法] 让-菲利普·德兰蒂 著本书从哲学、政治、诗学和美学四个部分系统地回顾了朗西埃的思想历程:从早期对激进平等的肯定,到将这一基本的“公理”运用于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如劳工运动的历史和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他最近十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歧义》、《电影寓言》、《影像的命运》)也是本书的主要着墨点。朗西埃的兴趣横跨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他是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本书对朗西埃每个关键概念的深入分析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参照点。
-
萨特说人的自由李凤 著本书比较完整地再现了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重要哲学思想:前期的现象学心理学中存在主义前因性质的想象理论,中期现象学本体论层面的存在主义思想的阐释,到晚期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其中,中期的存在主义重要思想为本书核心内容,本书全面展示了萨特存在主义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等方面的思想精粹。作为20世纪西方为重要的一名哲学家,萨特的思想充满了对人的境遇和自由的关注,对于当下的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研究吴兴明卢迎伏 著在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激烈思想论争中,德国著名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通过以“交往理性”为基本视阈来重新审理“现代性批判”,而将该“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本书即以哈贝马斯关乎此论争的代表作《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985年)为研究论域;全书各章分为思路梳理、课堂研讨和延伸阅读三大部分,以期通过对《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的逐章精读与研讨,真正介入这场旷日持久的现代性思想论争。
-
哲学的指引[意] 马西莫·匹格里奇 著,王喆 译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
-
西学东渐研究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编本辑《西学东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2016年本馆和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西方灵魂论进展”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与以往会议围绕某个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卢梭)展开不同,此次会议尝试以西方思想的核心概念灵魂为主题。在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西方学术思想传统中,灵魂与“人学”息息相关,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本体论、认识论、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西方灵魂概念在明清时期传人东亚,特别是中国时,出现了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东亚,没有与西方对应的灵魂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可对比性,如传统儒家道德修养上的身一心与西方传统的灵魂一肉身就存在某种程度的可比性。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西方灵魂概念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得西方灵魂概念在传人东亚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透过灵魂概念,可以管窥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为从整体上探究中西方在哲学、思想上的异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构建一种可供不同文化对话的有效机制提供思想资源。
-
西塞罗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 著,尼科尔斯 编,于璐 译在现有的施特劳斯讲学录中,西塞罗研讨课是他专讲一位罗马作家的课程,施特劳斯认为,在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西塞罗的地位相当重要。 《西塞罗的政治哲学》分为十五讲,讨论了西塞罗的四部哲学著作。一至四讲考察《论共和国》,第五至七讲考察《论法律》,第八讲解释和阐明古代的自然概念,第九至十二讲考察《论义务》,第十三至十五讲考察《论至善和至恶》。第八讲独立成章,将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讨论基本的政治问题,二部分讨论道德。 施特劳斯的这门西塞罗研读课对我们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首先,本书可作为佳入门导读,非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正确与历史》;第二,辨识人类历史上个体思想的优劣对错乃至品质的高低,是我们能够从施特劳斯的这门课上学到的为宝贵的思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