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爱与圣奥古斯丁[美] 汉娜·阿伦特 著,[美] J.V.斯考特,J.C.斯塔克 编,王寅丽,池伟添 译本书是20世纪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博士论文《爱与圣奥古斯丁》的中译本。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353-430)从未离开过阿伦特的思考范围。这部早期作品在阿伦特思想建构中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她日后所达成的思想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根源。 阿伦特从奥古斯丁所区分的圣爱(caritas)和贪爱(cupiditas)入手,避开传统的对奥古斯丁思想的神学研究,从其著作的“特殊丰富和魅力”中,“穿透奥古斯丁自己未澄清的隐微之处”,围绕生存(Existenz)概念,致力于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存在主义,从而建构属于阿伦特自己的道德哲学基础。编者J.V.斯考特和J.C.斯塔克在阿伦特本人修订版的基础上,为这本书提供了精心的导读和研究文本,构成一部非常完备的学术著作。
-
虚无主义斯坦利·罗森 著,马津 译在《虚无主义:哲学反思》中,罗森教授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可以看到,本书秉承了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性主义,这无疑也彰显了罗森教授持之以恒的研究重心,即考察哲学传统的根源,同时亦反思现代思想所面临的危机。
-
世界的失落与重拾周靖 著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奎因、戴维森、塞拉斯等人对经验主义的批判,自然空间与概念空间分裂开来,自然空间失去了其证成知识的作用而被视为无法抵达或应被弃置的幽暗之所。然而,并不缺乏重构和恢复外间世界的理论身份及其证成作用的尝试。周靖的《“世界”的失落与重拾:一个分析实用主义的探讨》经由语义、语用、解释学、自然主义等进路对自然空间和概念空间的勾连与互动做出了多线索的探究,试图融合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探究进路,从而维系自然空间与概念空间的关联。该书既就心灵与世界关系的传统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当代探讨,也为鲜有交流的分析哲学与心灵哲学提供了一条可借以展开有效交流的问题线索。
-
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著,伍晓明 译《另外于是,或在超过是其所是之处》是法国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超过之意义的研究。超过意味着超出那在传统存在论或形而上学中被规定为至大无外的是或存在。在此总体之中,诸是其所是者争是其是,因此互相冲突,战争是永恒真相,和平仅为权宜之计,真正的超过则已破产。但在这一总体中,主体之主体性或人之人性构成了例外。主体在超出或尚未及于是或存在之处。在成为有关对象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之前,在成为支配一切的自我之前,主体作为感受性已然暴露于他人,已然回应着他人,因而也已然对他人做出了无条件的应承。作为不可换下之我,主体的这一责任或应承从根本上是无限的。对于公正的要求始于第三者的到来。需要对每一他人做出应承的我于是就需要比较不可比较者。比较召唤公正。公正的社会建立在一视同仁之上,一视同仁则必须基于我对他人的无限应承。本书的哲学语言使以“是”翻译“être”及以“是其所是”翻译“essence”成为某种必要。如果读者更熟悉或更喜欢“存在”,可尝试在阅读本书时以之代入。
-
解读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吴江 著l一、哲学+抽象艺术:本书首次尝试通过抽象绘画呈现哲学思想。以往作品中,思想与图片的配合有两种形式,一是文本+与内涵无关的图片(如,在讲黑格尔哲学时配黑格尔的画像),二是用连环画展示思想家生平。上述两种方式均不能直接起到诠释思想的作用。而事实上,哲学与艺术分别是在以理性和感性形式呈现精神,两者可同时呈现同一内容并相互促进。对绘画的审美体验从内容上讲就是对哲学内涵的体验。 l二、风格化:本书中的数字艺术作品属于光效应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绘画能够反映艺术家对哲学思想的第一印象、一种“一念之间”的感受,这实际上是吸收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随兴手法。 l三、学术性: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黑格尔的关注度日渐提高。《自然哲学》用大量篇幅讨论了生命、时空、自然美等重要主题。遗憾的是,《自然哲学》晦涩难懂的文本阻碍了相关研究。而本书的学术原创性就是:1.对《自然哲学》的关键主题给出明确而稳健的阐释;2.将《自然哲学》拆解成多组三段论,以精细化方式解读黑格尔思想。
-
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 著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对尼采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围绕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重建,梳理了尼采哲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积极虚无主义、透视主义、哲学研究的语言意识、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等等。不同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对尼采的诗意解读,本书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用优美晓畅的语言, 注解了尼采ZUI重要的哲学贡献——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WU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借此我们看到,在西方哲学由传统形而上学向现代哲学转向中,尼采哲学的重要意义。
-
伟大的思想家艾莉森·利·布朗 著,聂保平 译《1伟大的思想家:福柯》首先简要梳理了福柯的主要著作和其中的主要思想,及其思想对同时代及后世的影响。然后着重对其“认识论”、“权力”、“话语”、“自我关怀”等思想进行了要言不烦地详细论述,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刘小枫,温玉伟 著,安尼,温玉伟 译《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由刘小枫和温玉伟组编,收入施米特对多伯勒的长诗《北极光》的长篇评论文章,多伯勒是一位奇特的诗人,在德语文学史上迄今名不见经传,但在一战期间,就已经有一个迷拜多伯勒诗作的小圈子——青年施米特忒喜欢《北极光》的语言和诗中所表达的所谓欧罗巴精神,也参与到这个小圈子里一起读多伯勒。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还搜罗了施米特的一些随笔(短篇小说)、对话、杂诗和日记,很多内容首次译为中文。另附有几篇与施米特紧密相关的文论(包括施米特谈巴尔,施米特谈朋友与敌人)。
-
空灵的存在李焱 著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一个新的哲学流派,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两部代表作,其特点是不仅 语言晦涩,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哲学的色彩。《空灵的存在:海德格尔、萨特存在哲学述评》的出版不仅可以廓清笼罩在自由、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上的层层迷雾,同时也为后学者提供一个系统的存在主义的理论脉络,将改变以往人们对存在主义的一些固有认识和评价,使人们对自由、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认识和研究更趋理性化。
-
古今自由主义[美]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叶然 等 译作为施特劳斯非常具有现实相干性的自编文集,《古今自由主义》涵盖了施特劳斯思索终生的一系列重要主题,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分,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由教育塑造好公民与好社会。 自由教育是以文化为内容或目的的教育,是倾听伟大心智之间的交谈;而在今天,自由教育几乎等于一起阅读伟大的书。 面对眼界一步步降低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几乎单枪匹马地恢复了古典政治哲学,也不断地拷问着社会科学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