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纯粹理性批判[德] 康德,[英] 斯密 著在中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广为人知的英译本是斯密(Smith)本,1957年三联书店(后商务印书馆续印)的蓝公武译本,1983年台湾学生书局的牟宗三译本,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韦卓民译本,都是从Smith的英译本转译。 Smith的英译本于1929年由著名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图书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订出第二版,此后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Plato),[美] 肖里(Paul Shorey) 著柏拉图的《理想国》至少有30多个英译本,“洛布古典丛书”希英对照本Paul Shorey的译文,则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性,该译文曾入选英文版《柏拉图著作全集》。 商务“汉译名著”版,郭斌和、张竹明的译文即是依Loeb版的古希腊文翻译。原书分为两册:一至五卷为上册,1930年初版;六至十卷为下册,1935年初版。本次影印,上册依1963年重印本,下册依1970年重印本,并将上下册合刊。
-
讲谈社·中国的智慧[日] 加地伸行 著,林秋雯 译《论语》全面记录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逾越的圣典,是审视我们生活方式原点的思想宝库,也是凝聚智慧、磨炼人性的永恒名作。 《论语之心》是日本儒学研究泰斗加地伸行写给大众的《论语》普及读物。基于对人类幸福的真谛这一核心命题的思考,作者从《论语》中精心摘选了一百二十余个章句,对其进行体系化整理,将其划分为十二个章节。不仅全面介绍孔子生平、阅读《论语》的乐趣与方法,同时生动阐释《论语》的思想精髓,重新审视人类与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幸福的本质、学习的目的与方法、谨慎处事的箴言等。 每个章句都配以白话译文,并添加多位古今中日名家的解说,帮助读者轻松理解《论语》原文,带领读者发现指引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智慧。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第七卷 第一期蒋运鹏 著本书一部是高质量的西方哲学研究论文集,本卷为2021年第一期夏季卷。本书按照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专栏。本书为国内目前研究西方哲学的比较高端的学术著作,所阐释的内容均具有相当的深度和理论价值,为读者展现了当代国内外西方哲学学者的前沿研究思想。
-
康德实践哲学的义理系统詹世友 著本书全面地架构了康德实践哲学的义理系统,论证了康德实践哲学应包括两部分:1.道德形而上学,即道德哲学的纯粹部分,由法权的形而上学学说和德性的形而上学学说构成;2.道德人类学,即道德哲学的不纯粹部分,由实用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哲学中关于日常经验生活的部分以及历史哲学构成。这两部分是相互贯通的,贯通了形上与形下,本体界与现象界。前者是贞定纯粹的道德价值的先天来源,发展出了道德法则、善良意志、义务、人格理念、三大道德命令式、德性等关键概念;后者则在纯粹道德价值理念的引导下,从世界公民的角度,考察人类能够成为什么和应该成为什么,即人类的自然禀赋如感性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机智等低等力量和知性、判断力、理性等高等力量,通过教育,和人类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的经验舞台上通过竞争机制,在普遍的法治状态的保障下,逐渐发展到能与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相协调的状态,并向总体的道德化迈进。从纯粹的道德形而上学必须得到应用来说,康德的不纯粹的伦理学可以说更加重要。
-
苏格拉底前后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孙艳萍 著本书是“格致人文”系列之一,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在其四篇讲稿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一部有关古希腊哲学的重要著作,内容涉及苏格拉底时代前后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等内容。在书中,作者以苏格拉底为分界点,将古希腊哲学史分为四个阶段:苏格拉底之前的伊奥尼亚科学、苏格拉底时期、柏拉图时期和亚里士多德时期。当然,作者并非只探讨这几个人,和他们同时代的其他重要学者及学派也有所涉及,对亚里士多德以后的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也有论述。
-
美·善·圣贺方刚 著本书采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和论证了康德哲学中情感与理性的地位,美感(第三批判)、崇高感(第一批判)和道德感(第一批判)的特征及其哲学根基——由此最终引向康德的宗教哲学情感分析。本书以“趣味(美、崇高)判断之必然性的哲学根基”为核心思考内容,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康德从美学到宗教过渡的环节和背后的困境——如何使用情感实在性解决康德宗教哲学的逻辑困境。全书条理清晰,文字通顺,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
神儒习合孙传玲 著习合,是日本文化特有的概念,指本土宗教思想与外来宗教思想折中,再融合成一个思想系统的现象。纵观日本历史,日本的思想文化实际上是在日本固有神祇信仰(神道)与其他外来思想的不断习合中形成的,日本人的复合型宗教行为就是习合的产物。相较于日本中世时期的“神佛习合”,“神儒习合”可谓日本近世思想史的一大特征。同时,习合的过程,也是日本儒者认识“自我”与“他者”,建立自我主体意识的过程。
-
探索由真鉴善的科学之路袁江洋,刘晓力 著自1986年以来,孙小礼、龚育之、何作庥等前辈学者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培育了一个融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研究于一体,以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改良为目标的研究传统。《探索由真鉴善的科学之路》收录了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界20多位一线学者近十年来的代表性文章,作者均曾在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或工作。编辑出版这部文集,是为了铭记传统、面向未来。
-
涉越大川肯尼斯·华培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瑜伽及瑜伽哲学研究成果。书中作者将传统瑜伽细分为十八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特点、要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进项了阐述,以期瑜伽修习者能够在这种认知层面上行事,达到瑜伽的完美境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让瑜伽哲学与其他思想传统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以更易为读者接受和理解,为读者提供解读文本的崭新视角,而且就如何理解瑜伽传统,呈现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