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麦穗至成熟饱满时[法] 蒙田 著;裴泽也 译《麦穗至成熟饱满时》是一部谈论哲学、心理、社会、政治的思想著作。蒙田以博学著称,在本书中,天文地理,世情百态,无所不谈,旁征博引,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思想深刻绵密,博采众长。作为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知识经过分析的汇总,蒙田随笔是人类思想的永恒瑰宝,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先例,使散文作品进入文学领域,后世的帕斯卡、培根、尼采、本雅明等思想家皆受到它的影响。
-
人生五大问题安德烈-莫洛亚 著《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安德列.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每个人的一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以小说家的独特视角,传记家敏锐的洞察力,对人生常见的诸多难题讨论得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斐然的文采。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这些都是值得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细细品味的。
-
世界在你心中[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著;胡因梦 译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圣克鲁斯分校四所高校所做的精彩演讲与讨论实录。克里希那穆提针对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焦灼不安,以亲切而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大家深入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恐惧、思想与自由、觉知与改变等重要问题。他指出,只有没有预设、没有抗拒地观照自己的真实人生和整个存在,人们才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不为任何外力所束缚,获得心灵的完全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彻底的改变。
-
东方哲学邓辉,郭美华 编《东方哲学(第十辑)》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已经出版了九辑。现为第十辑,主要由“名家论坛”、“经解与经论”、“先秦哲学研究”、“汉唐宋明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和“新书序跋”等栏目构成。《东方哲学》系列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不仅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现代转化添砖加瓦,而且更要成为国内学术界同行的佼佼者。本期各个板块贯穿了这一宗旨,尤其强调了经学的解读和先秦哲学的研究,以儒家为主线,辅以道家,汇聚了海外内诸多学者名流的新研究成果。
-
迂回与进入[法] 弗朗索瓦·朱利安 著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
论第一原理[英] 司各脱 著;王路 译书是中世纪哲学家司各脱的重要著作,作者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第*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第*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涉及哲学基本概念和问题。司各脱在书中对存在概念的讨论,在中纪纪经院哲学家中是非常独特的,尤其是对上帝是否“存在”(存在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上帝)的精细分析,他找出安瑟伦的先天证明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动摇了阿奎那的后天证明。
-
时间的味道[德] 韩炳哲(Byung-Chul Han) 著德国韩炳哲教授关于哲学时间领域的著作。文中,作者引经据典,引证或驳斥了从古至今哲学史上关于时间的主要观点,探究了发展至今在现代社会里不良时间的症状及起因,并反思了我们改善时间的可能性。现如今,智能技术以及发达的交通工具使时间已精确到秒,空间的距离也随之被缩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被迫进行不停的劳动,即使是停顿或间歇也从属于劳动,因为前者首要服务于劳动能力的恢复。作者在文末提出,只有通过凝思的生命才能克服这一时间危机。关于凝思的生命和优良的时间究竟如何,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熏香——即“散发芳香的简慢时钟”——以及闲适安居的生活状态的描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美] 丽贝卡·戈尔茨坦(Rebecca Goldstein) 著;李鹏程 译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史蒂夫·乔布斯谷歌时代,科技昌明,众声喧哗,哲学提出的许多问题,科学似乎都已经给出了答案。若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还需要哲学?这个由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创的学科,真的过时了吗? 已经2400岁的柏拉图对此有话要说。哲学家兼小说家、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戈尔茨坦史海钩沉,从经典著作中复活了柏拉图,让他来到现代世界,和我们一同踏上关于哲学、科学、人生的思辨之旅。 在这卷新的柏拉图对话录里,柏拉图与程序员、育儿专家、情感专栏读者、访谈节目主持人、科学家一一对话——和他在雅典时做的事差不多。对于谷歌时代的各样新科技,这位西方哲学的开山祖师都跃跃欲试,丝毫不像古典时代的“老人”;在谷歌总部,他跟软件工程师探讨,伦理难题的答案能不能通过道德搜索引擎得到;在儿童教育论坛上,他参与育儿专家的辩论,讨论如何养育子女,才能让子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自由;在认知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里,他主动让两位科学家扫描他的大脑,和他们讨论多巴胺、杏仁核、海马体之类的术语,是否足以解释人类的情感、意志与决定;当然,还有萦绕在柏拉图心头、促使他开创哲学的苏格拉底之死……面对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知道得更多的后辈,柏拉图细细聆听,然后抽丝剥茧,步步追问,直到对方恍然发现自己的臆断与自负,继而自己去铲除遮蔽真相的偏见。 不管是在古希腊的广场,还是在21世纪的谷歌总部,这样的思辨之旅都在展开。不断追问、思辨和省察的哲学,千百年来都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
-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犹太人问题聂锦芳,李彬彬 编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演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参照系,那就是青年黑格尔派思潮(Junghegelianer)。从入读柏林大学开始,他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深受影响、融入其间再到发生歧见、反叛出来,直至与其进行彻底的思想剥离的过程。而在这一思想因缘的解构和转换过程中,“犹太人问题”是一条导火索。正是在对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论中,马克思与他的思想先贤、青年黑格尔派主将布鲁诺??鲍威尔等展开了论争,在对同一个重大问题的观照中显现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差异。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不注重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搜集、翻译和辨析,我们对这一复杂的思想纠葛的了解和把握基本上都是单纯根据马克思的概括和论述来推测其批判对象乃至当时的理论图景的。本书在国内首次从德文翻译了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评讨论犹太人问题的*新著述》《目前什么是批判的对象?》《对〈神圣家族〉的反批评》,以及埃德加尔??鲍威尔的《蒲鲁东》等文献,同时不仅仅限于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而是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相关内容也穿插进来,将在“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与鲍威尔之间三次交锋的文献完整地呈现出来,此外,书中还辑录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论文。读者可以通过对照和辨析加强对马克思思想复杂性及其论证逻辑的理解,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习和研究。
-
日本的阳明学与中国研究邓红 著本书收集了作者最近几年写成的有关日本的阳明学研究和中国研究(所谓“日本汉学”)方面的论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关于日本阳明学的九篇文章。前六篇文章阐述日本阳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着重论述日本阳明学和中国的关系。中国现在有些学者一提到日本阳明学,眼前总是展现出明治时期那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发源于中国的阳明学居然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骄傲不禁油然而生。这一部分文章会告诉人们“日本阳明学”的真相,揭穿中日阳明学关系的虚构。岛田虔次阳明学研究的三篇文章,介绍日本的阳明学研究先驱岛田虔次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的阳明学研究兴起过程和意义。通过前后两组文章,笔者展示了自己对世俗的阳明学和学术研究阳明学的分界线的理解。下篇的八篇文章,前两篇介绍日本九州的中国学研究的传统和成果,后面几篇是笔者这些年写就的有关一本汉学的文章。其中关于董仲舒的两篇,对日本的董仲舒研究中的一些糟粕进行了批判,其他几篇则阐述了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几个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