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启蒙运动的哲学恩斯特·卡西尔 著18世纪自命为“哲学的世纪”,通过启蒙运动,18世纪从过去所承袭而来的一切旧的哲学概念和问题,有了焕然一新的地位与意义。卡西尔博论历史、法律、宗教、美学等多个领域,他以其流畅的笔触和宏阔的视野旨在向我们表明:启蒙运动并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既有前因又有后果。它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理智的发展运动的一个部分、一个特殊阶段。通过这个理智的发展运动,现代哲学思想才重新获得它的自信与自觉。 在启蒙运动的独特环境中,哲学不再是与科学、历史、法学、政治隔绝的东西,哲学不再是理智的一项孤立产物,相反,它代表整体的理智,这理智自有其真实的功能,自有其独特的研讨探究本领、独特的方法与认知历程。
-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著《纯粹理性批判》被 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 为广泛, 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 重要和影响 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 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 的经验主义。
-
窥道路向库萨的尼古拉 著在哲学-神学领域,库萨虽然广泛地接受了当时盛行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之影响,但就其立论大旨与根基而言,仍从属于所谓的天主教新柏拉图主义传统,这一传统远绍古希腊的普罗丁(Plotin)与普罗克洛斯(Proklos)对柏拉图《国家篇》、《巴门尼德篇》等著作从“太一论”(Henologie)视角所作的阐释;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以“存在论”或曰“存在论”(Ontologie)的视角出发,将“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置于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位置不同,新柏拉图主义者将“太一”看作万有的绝对本原,它以其绝对的单纯性甚至无法于自身之中包括存在——这将为“一”本身增添不必要的复多性而使之分裂为二,因而超于存在之上。由此出发,新柏拉图主义于论理方面主张绝对者从根本上不可能为任何名言概念所框定,于实践方面则主张努斯通过直观自身而超思知的活动、从而与“太一”这一至高现实性重新合一的进路——这往往导向对某种“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章)的内在体验之追求。
-
斯威夫特的鹅毛笔与墨水谜语娄林 著这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的第60辑,也是辑刊创办第20个年头的开年辑。本辑论题再次围绕斯威夫特采编译文。斯威夫特以《格列佛游记》知名,但他的谜语文学和修辞术是目前西方学界研究的重点,这些写作形式和修辞特征反映了他对自己作为知识人的身份,尤其是他对西方现代性的深刻认识。另外收录的柏拉图研究《中的守法与正义》,以及研究莎士比亚研究《中的犹太人问题》,沿袭了“经典与解释”丛书细读经典文本的惯例。“思想史发微”收入两篇经学研究文章,一篇讨论康乾时期官方在《春秋》的经史性质及夷夏观念上与胡安国《春秋传》的分歧,认为分歧背后实际上存在着清廷维护政治统治的考虑。另一篇讨论乾隆间所编经学书籍《御纂诗义折中》在立意上与康熙时期不同,其中体现出浓厚的“四书学”特色。 另“旧文新刊”收入台湾学者程元敏的旧文《篇义证》,以飨读者。
-
尼采的微言大义刘小枫 著尼采是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革命性思想家之一,即便放眼整个思想史的坐标,尼采的地位依然堪称举足轻重。理解尼采,已然成为理解二十世纪以及未来世纪的关节。二十年前,刘小枫教授发表《尼采的微言大义》,随即引发坊间热议。二十年间,作者一直致力于理解尼采,而这种努力实际更多着力于阅读柏拉图。本书收集了作者晚近几年所写的数篇习读尼采札记,与二十年前备受争议的文章合在一起,记录了作者认识尼采的学习进程。“尼采的教训既是我们思考的路标,也是我们的思想绊脚石。”本书虽立足理解尼采,却以整个西方文明为经纬,视野开阔,发人深省。
-
西方哲学史[英] 伯特兰·罗素 著《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本书将罗素原著七十万字的内容凝练为不到二十万字,既保留了原著中最重要的思想观点与分析论证,也更贴合当下读者快速掌握、理解经典的阅读习惯,便于读者从多方面把握本书的精彩内容。
-
生活之盐弗朗索瓦丝·埃里捷 著,周行 译生活之盐,语出《马太福音》:“你们是世上的盐。” 盐是洁净的,盐可调味,谕示人们要过圣洁的生活,要能调和百味。我们活着,就被赐予生活之盐,它超越职业,超越强烈的情感,超越任何立场,构成了我们生活中轻盈和美好的那一部分。 作者以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截取11天以为超脱人世的思想之旅。从8月13日到10月10日,笔下所涉自然、动物、天籁、光影、滋味,度假、看戏、看电影等活动,通过观察,与人共情,好似做了一场奇思妙想之旅,又像讲述了一段长长的呓语般的独白——有关觉知、感受、情绪、小确幸与大欢乐,以及幻灭之感,甚至痛苦,进而获得“我”生而为人的独特感受,让人生比通常想象得更丰富、更有趣。
-
喜悦之路伊莎贝尔·菲约扎 著,曹淑娟 译喜悦是一种能让我们心跳加速、身心愉悦的情绪,能激活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想要唱歌、跳舞、互相靠近,处于一种超然于物的境界。喜悦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身体为我们指明道路的内部信号,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乐趣,促使我们共同奏响伟大的生命交响乐。 本书主要讲述了喜悦的根源、表达方式、胜利表现和与喜悦相关的荷尔蒙,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促发喜悦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使人能够拓展意识的领域,并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喜悦。
-
启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著作集谢林 著,王丁 译《启示哲学》与《启示哲学导论》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说《启示哲学导论》表明了谢林晚期哲学的最终诉求、思想出发点和方法,那么《启示哲学》则是对前者的运用和具体化。谢林在其中着重考察的是神话史、三一论、基督论、人类学和教会史,以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历史哲学方法,重新构造了一条人类理解自由的历史谱系,对当代的哲学、神学、宗教学、比较神话学,乃至海德格尔的“存在史”观和沃格林的“政治观念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译本《启示哲学》分为两卷,本书为下卷,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1.从神话到启示的过渡;2.对原初逻各斯的讨论;3.对基督教相关内容的生存-历史哲学解构与重构。
-
语言身体他者杨大春 著“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黑格尔语),本书即在现代哲学进程中探讨“生动”、“活泼”、“机智”的当代法国哲学,从语言、身体、他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现当代法国哲学以瓦解意识哲学为目标的感性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