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西方死亡哲学段德智人是什么?人的死亡之谜是什么?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他们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中世纪人们的死亡观念是怎样的?近代和现代西方人是如何漠视和直面死亡的?本书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西方人心中的死亡之谜和西方死亡哲学的基本意涵,而后具体地考察了西方死亡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一般哲学一样,死亡哲学具有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意义,是人生哲学或生命哲学的深化和延展。西方死亡哲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死亡的诧异”、“ 死亡的渴望”、“死亡的漠视”和“死亡的直面”这样几个具有质的差异性的阶段的发展过程。
-
汉娜·阿伦特(法)朱莉亚·克里斯蒂瓦 著;刘成富 译由法国外交部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傅雷”百本图书资助计划资助出版。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和情人,汉娜·阿伦特一直关注着他的作品,但又从他那里解放出来,成了一位备受争议又不可不提的政治理论家。我们将看到她如何为海德格尔的“此在”听诊,并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精湛技巧,取代了海德格尔“被抛”的孤独感受。“出现”向每个人揭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可磨灭的独特性,正如我们在阿伦特身上看到的一样。
-
西西弗的神话(法)加缪 著,杜小真 译《西西弗的神话》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加缪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1957年,加缪由于“他重要的文学作品——它们透过明敏与挚忱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杜小真教授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柳鸣九教师作序介绍。杜小真老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对法国思想和文化有着通透的理解。
-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何怀宏这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是一部写给自己看的书,是自己与自己的12篇对话。书中,奥勒留考察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剖析了他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信奉斯多亚学派哲学的奥勒留,强调人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身体听命于心灵,感情服从于理智。作为人,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作者是古罗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这本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却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该书一直被认为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的高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作者本人经历过不少磨难和痛苦。公共职责的沉重和个人的遭遇使他陷入了悲观之中,而他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哲学性的沉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作为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其著作《沉思录》曾经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该书中所贯彻的斯多亚主义,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产生的一个重要哲学派别,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难以言尽的影响。正是通过《沉思录》等少数传世之作,古代斯多亚派的哲学精神得以流传至今,并且深深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