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西方的丑学刘东 著《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通过追踪Aesthetics(原译“美学”)一词的内涵以及与美学相对的“丑学”一词在整个西方文明沿革中的递嬗,追寻西方文化的源头,独辟蹊径地讲述了因丑的介入而使人们感性心理得以拓宽的全部历史,并对西方文化主潮特别是文艺心理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概括研究,描绘了整个西方感性心理的演变过程,是一部西方心灵小史。
-
恐惧与颤栗S.克尔凯郭尔 著,陈维政 编,刘继 译,陈维政 校本书论述的主体是探讨shengjing亚伯拉罕献祭儿子的故事。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老来得子,儿子以撒对于他来说非常珍贵。在以撒30岁之时,亚伯拉罕听到上帝之言,带着儿子走了三天三夜去到摩利亚山。上帝说,现在你要杀死你的儿子来证明你对我的信仰,亚伯拉罕毫不犹豫磨刀向子,关键之时,上帝用一头山羊替代了以撒。 本书论述了信仰与牺牲的观念。作者认为,信仰从本质上是一种悖论;畏惧并非来自某一确定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则是来自一个客观的威胁物。
-
文明与伦理阿尔伯特·史怀哲 著,陈维政 编,孙林 译,恺祥 校在《文明与伦理》(Civilization and Ethics)一书中,史怀哲系统审视了世界上各主要伦理系统,为的是找到“道德”的基础原则,以及按此原则来确立肯定生命和世界的所谓“敬畏生命”的伦理观。根据史怀哲的原则,人应该努力实现精神和伦理圆满,而此圆满只能在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完成并把我们变成真正的文明人。史怀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我们不用建立一种普遍理论也能认识到人类普遍悲苦和不幸的原因。
-
人的能量德日进 著,陈维政 编,许泽民 译,陈维政 校本书是作者德日进的所有研究的出发点,显然在于尽可能深入地探究到我们生活于其中并成为其一部分的世界的基础结构之中。他比任何其他哲学家都更充分地把科学成果当作自己的出发点,因为科学成果使他得以从世界历史的维度理解世界。在他看来,尽管有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现象,但宇宙的历史,基本上还是显得统一与和谐,并以此为我们人类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本书以这一基本信念为起点, 进而试图向我们表明这种基本统一由什么东西构成, 它为人类的生存展现了什么样的前景。
-
人的未来德日进 著,许泽民 译,陈维政 校人的未来的问题在德日进的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基本兴趣不在于艺术的未来、科学的未来、西方文明的未来,他的视觉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视觉,也就是说,他致力于认识世界的结构和演化,不仅细致地分析种种zui隐秘的自然现象,而且还以完全连贯的、可理解的方式探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本书收集了他探讨人的未来问题的主要论文。这些论文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包含丰富、深刻的创见,使人读来觉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未来学创始人。
-
不为人知的奥德修斯[美] 诺特维克 著作者解读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这个人物。分析聚焦于奥德修斯性格中的离心性和向心性这两个分裂面相,分析其意涵,呈现其背后两个互相交错的世界。一般的研究仅仅注意返乡情节中的那“一位”英雄,难免错失荷马的深刻,作者则盯住“伪装者”奥德修斯,挖掘其存在论意蕴,以新的视角,为史诗开出了新的意义空间。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古典学专家,都深受吸引。
-
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的政治形象问题研究余金刚 著接触和学习西学的实用主义态度决定了卢梭之所以能进入近代国人的视野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观认定他的学说能够解决当时中国日益严峻的国家和社会问题。《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的政治形象问题研究》以卢梭在中国晚清知识界的政治形象为研究主题,目的是揭示出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知识界的命运。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知识界的政治形象问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卢梭政治学说自身的特点与性质;二是晚清时期国人接触卢梭的主要渠道中江兆民的《民约译解》;三是民权与革命话语的流行。晚清时期卢梭在中国的政治形象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儒者到民权主义者再到革命象征符号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与中国晚清思想界日趋激进化相一致的。
-
论语别裁南怀瑾 著本书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
叔本华(德)阿图尔·叔本华本书中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关于生命、爱欲、死亡、财产、生存等等,在阅读过程中,也许你阅读到某句话,即可深受启发,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进而改変人生态度,甚至人生进程。
-
阿德勒(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本书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分析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从教育、家庭、梦境、社交、工作、婚姻等多个领域,用大量实例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职业与他人,解开自卑情结,构筑强大内心,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