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赫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加] 巴纳德(Frederick M.Barnard) 著,刘小枫 编虽然没有赫尔德就可能完全不会出现政治浪漫派,但我们仍然不能称他为政治浪漫派的精神之父。赫尔德社会政治思想非常深的印迹没有留在其诞生的国度,反而留在了德意志的土地之外。赫尔德是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座重镇,时代的无数精华质料经他之手萃取出来,复又汇入思想的汪洋大海。今天,我们在文学、哲学、政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痕迹,而浪漫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诸多思潮也都要在他那里寻得源头。然而,这也正是全面评价赫尔德的困难所在。他太丰富、太宏大,以至于任何和他的接触都有可能变成一种成见……巴纳德教授以《赫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启蒙运动与政治浪漫主义之间》给当时的赫尔德阐释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作为捷克裔学者所写的解读著作,《赫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启蒙运动与政治浪漫主义之间》得以完全抛开主流德语论述的精神抱负以及包袱,全书按主题编排,条分缕析赫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同时顾及赫尔德所处的思想背景及其对后世继承者的影响,还原出一幅更真切的赫尔德形象。赫尔德与启蒙的关系更近,思想的流动性和调和性也更强,因此,斯拉夫政治思想中的赫尔德才是近乎原貌的——这话或许非常好地点明了全书的题旨。
-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
黑圈[美] 杰夫·洛夫 著,孙增霖 译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是俄裔法国哲学家,对20世纪众多法国哲学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其黑格尔研究至今在哲学界发挥着作用。这部思想传记完整地诠释了科耶夫的作品,包括大量未发表的内容,展示了一个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思想家的精神历程。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了科耶夫被忽视的俄罗斯根源,将他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文化背景下,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索洛维约夫、费多罗夫等人对科耶夫的影响揭示出来。 这部思想传记结合了哲学史、文化背景和严密的文本分析,通过对科耶夫关于黑格尔的论著及其被忽视的晚期作品的论述,在当代语境下重新探讨了科耶夫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是英语世界关于科耶夫较新也较全面的一部论著。
-
亚当·斯密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娄林 编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作者集中讨论哲学、科学、常识三者的关系。在这本书中,作者借用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论述,而其真正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说是思想的命运。
-
科学哲学导论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阐明科学研究的本质——观测程序、论证方式、表述与计算方法、哲学假设,以及从认识论、形式逻辑、科学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角度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本书介绍了科学哲学的所有主题,包括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说明的定义和模型,定律的必然性和说明力,科学理论的建构和运作,科学史的挑战与科学革命的范式转变,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大战”,以及女性主义、相对主义等科学哲学面临的困难。作者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复杂的介绍,试图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性质、方法和限度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这本书)树立了该研究领域的标杆,是任何严肃的科学哲学问题思考者的书。——W. Russ Payne,《教哲学》杂志
-
技术哲学导论瓦尔.杜谢克技术哲学是哲学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着重研究技术的本质、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价值,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如今,技术已经深入普罗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如何处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探讨了技术的种种定义,讨论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技术哲学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技术理性的讨论,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技术专家治国论,技术决定论和技术自主论,现象学和解释学在技术哲学中的应用,女性、非西方人和原住民等常被忽略的群体的技术贡献,反技术思潮,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等。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技术哲学的整体而全面的知识,为批判性地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作者专业知识之广博令人印象深刻,他对技术哲学议题的充分构思也很及时。在这个还没有主流观点的领域里,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广泛讨论的重要性,更少有人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可以在所有这些领域发言。瓦尔·杜谢克这样做,并且做到了。他的书正是现在所需要的。——Robert C. Scharff,新罕布什尔大学
-
追忆施特劳斯张培均 著本书为纪念施特劳斯逝世五十周年而出。施特劳斯不仅是伟大的哲人,也是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哲学教授的雅法在谈到他时动情地回忆:“每本大书都是一座宝岛,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一张宝岛的地图。但你得破译地图,去发现,去克服障碍,由此,与自然相仿的伟大艺术把头脑训练得配得上那份礼物。……扫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遇到的震惊和转变,不及我遇到施特劳斯。”为收录施特劳斯作为哲人和老师的思想行为与生活往事,芝加哥大学“施特劳斯中心”的格雷戈里和麦基芬采访了17位施特劳斯的学生。《追忆施特劳斯》即依据这17份录音整理稿翻译编纂而成。在访谈中,这些学生从自己的个体经历出发,谈及和施特劳斯相处的点滴,比如他们为何选择施特劳斯、如何初识施特劳斯、施特劳斯的教学方式,访谈还涉及他们如何看待“施特劳斯学派”等问题,并由此展开对二十世纪美国哲人生活的讨论。正如访谈中所说:“让深受施特劳斯影响的人都说上几句,从各自的视角、经历,从他们对施特劳斯的理解,集结起来,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成为哲人意味着什么。”
-
我的爱,向你[法] 露西·伊利格瑞 著,李晓晴 译露西·伊利格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在法、英、美等国的学界享有盛誉。 本书为作者代表作之一,作为现代法国**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伊利格瑞在追求性别平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批判西方哲学传统话语中的同一性逻辑,阐释男女两性实际上的性别差异,探讨女性主体性的构建,建设和平共处的两性世界,是露西·伊利格瑞的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目标之一。伊利格瑞的女性主义理论庞杂而深邃,给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性别平等给出了有益尝试。
-
我们误解了自己周国平 著《我们误解了自己》是一本有趣、宁静又充满了智慧的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如何认识自己,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听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对谈,听他们将长者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娓娓道来。谈话内容涉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与自我密切相关,人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理性的作用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到答案,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的对谈值得每一个被烦恼和焦虑所困的人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