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本原与延异朱刚 著早期德里达关切的哲学问题是本原问题。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或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是引领其思想发展的一根主线、一个“纲”。纲举而目张,只要把握这条主线、这个纲,我们就会发现,号称晦涩的德里达,其实并不难懂,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他讨论和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比如,他的那些幽灵般飘忽不定的术语:延异、踪迹、替补等等,就都是针对本原问题而发,或者说是为了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而提出:延异是对本原的延异,或本原的自身延异;踪迹是本原消逝后留下的踪迹;替补是对本原的替代-补充,等等。同时,从这个角度入手,通过揭示本原与在场之间的同谋性,我们也将会更真切、更深入地理解德里达为什么会反对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因为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正是传统本原形而上学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模式。但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却并不必然走向取消本原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相反,他对永恒在场、自身同一的传统本原的解构,乃是为了给绝对未来的到来打开空间、留下可能。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主线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
-
回返历史雷德鹏 著本书分七章,首先概述胡塞尔现象学中历史主题化历程,进而全面论述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的起源、沉淀、扩展以及其流传在近代被中断的理论,对胡塞尔关于重新激活科学意义源泉的能力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辨析,阐明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之历史地平线的理论,即生活世界、语言、主体际性、文化、人类共同体等等构成了对科学的意义的起源及其延传解释的视域即历史的地平线,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结构的先验性则是历史现象学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简述晚期胡塞尔科学认识批判“历史转向”的效应。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黄建都 著本书是以马克思法哲学的代表性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对象所作的专题史研究。书稿的中心线索是:政治国家的异化及其扬弃。起初,青年马克思携带着自由理性的理想信念进入现实世界,但“《莱茵报》时期”所遭逢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使其意识到,国家的现实与国家的理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背离和冲突。支配现实世界尤其是政治国家的原则并非自由理性的原则,而是利益原则。利益深刻地影响着不同等级和个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当利益压倒理性而成为世界的主导法则时,世界必定充满压迫和不公,自由与平等将成为迷梦。在一个为不义和异己的利益所支配、国家沦为私人利益工具的世界里,普遍的自由何以可能?这是使马克思深感苦恼的疑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试图在政治制度的层面寻求苦恼疑问之解答的重要努力。
-
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思潮与文化批判苑洁,宋阳旨 著本书选编的译文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出发,追踪研究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变革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探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意识形态根源,并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诊断、反思和批判来探索资本主义体系的替代方案。全书分四个专题:社会批判理论;文化批判理论;乌托邦思潮;激进左翼思潮。文章涉及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既关注到热点问题和前沿思潮,也不乏基础理论和经典名篇,主要议题包括:多元文化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主体性、交错性、差异性,阶级政治、身份政治、生命政治、身体政治、街头政治,等等。
-
东亚儒学研究马士远 编《东亚儒学研究》收录文章主要以东亚儒学研究为主题,旨在说明“一带一路”视野下儒学的发展前景,东亚儒学研究的现状,以期对学界研究儒学有所借鉴。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时值习总书记曲阜讲话四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围绕东亚儒学探讨儒学发展与未来,推动儒学传承与创新。
-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陈静,张雯 译《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等逻辑推理论述的汇编,集中阐述了三段论、演绎法、归谬法等思维推理方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并对这门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包含六篇内容:“解释篇”讨论了命题的构成、性质、分类和真假关系;“范畴篇”讨论了命题经常会用到的十个基本范畴;“前分析篇”阐述了如何正确地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结论,即三段论演绎法;“后分析篇”讨论了定义、证明、演绎和归纳等问题,厘清了四种推理类型;“论题篇”研究了著名的四谓词理论,讨论了合理论证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论辩中战胜对手;“辩谬篇”是关于谬误的逻辑理论,揭示和分析了各种谬误和诡辩的种类,并提出了反驳谬误的具体方法。
-
恩斯特·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陈影 著《恩斯特·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探究布洛赫对乌托邦精神的追寻,即在形式上呈现的表现主义风格、在内容上蕴含的希望维度与马克思主义品格,从而彰显其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思想。这些是本书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的第一章梳理、界定布洛赫文中的核心概念;第二章主要聚焦布洛赫思想中的乌托邦精神痕迹;第三章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探究乌托邦这一核心概念,进而彰显布洛赫的文化批判思想;第四章借由文化批判的方式思考布洛赫思想中的希望维度;第五章是对前三章的总结和升华,亦是乌托邦精神概念维度所彰显的重要内容。布洛赫借由乌托邦这一精神线索,目的是展开一场既批判又救赎、既解构又建构的全景式的文化批判。布洛赫思想中悖论性的因素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布洛赫如何借由乌托邦这一线索,展开一场既批判又救赎、既解构又建构的全景式的文化批判?
-
孟德斯鸠与现代世界的诞生[英] 艾伦·麦克法兰 著,彭启民 译作为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系列作品之一,《孟德斯鸠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主要分析论述了孟德斯鸠这位思想大师毕生致力于探索一个“世界谜题”,即现代世界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该书中,作者以孟德斯鸠对人类文明的起源、性质和未来的广泛问题所作的贡献进行了评述,认为他关于社会组织形式的杰出论断都很精辟。而且很明显地,孟德斯鸠所解决的问题和他的许多见解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依然息息相关。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启蒙家,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其以《论法的精神》《罗马兴衰史》和《波斯人信札》为代表的著述影响广泛而深远,他对政体及其原则的思考,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作为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该书作者关注现代世界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在该书中,对孟德斯鸠有关政体的论述进行了较为彻底全面的梳理,对其著述及各种传记评述资料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以生动的语言还原了孟德斯鸠的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可读性强。作为一部由大量有效资料支撑起的学术著作,该书涉及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知识,集描述、论述、摘引于一体,兼备文学性和学术性。译文遵循“信达雅”原则,忠实于原文、表达平实,并在书中对涉及的人物、观点以及其中所述事件背景添加了译注,便于不同背景的读者能更好地阅读理解。《孟德斯鸠与现代世界的诞生》是“现代世界的诞生”系列作品之一,全书文字晓畅清晰,旁征博引,即为读者了解孟德斯鸠的思想理论提供帮助,也可供读者思考历史与社会问题提供新的维度。
-
奥义书思想研究吴学国 著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内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首部专著,也是国际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研究的部头很大的一部作品,包括一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然的精神”、第二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由的精神”、第三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本真的精神”、第四卷“奥义书的观念与实践”、第五卷“奥义书思想的影响”。不仅对主要的奥义书参照梵本进行了重译,尽量根据学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弥补旧译的不足;而且对奥义书思想与吠陀、梵书思想的源流关系,及其对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数论、瑜伽派和佛教)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详尽的分析;并根据思想发展的自身逻辑,对本来十分含混暧昧的奥义书思想进行了细致、精确的疏理、阐释,使其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轮廓,呈现为一个历史的有机整体;还力图阐明推动奥义书精神进展的最终动力,以及其体现的精神自身展开的逻辑;此外,从比较哲学视角出发,将奥义书思想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西方、中国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本书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印度文化,而且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类精神自身、对它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此外,本书对于奥义书对佛教和中国文化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佛教、更充分理解中印文化交流史,而且对于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民族精神也将有所帮助。
-
神学与科学的想象[美] 阿摩斯·冯肯斯坦 著,刘小枫,甘阳 编,毛竹 译“神学”发端于12—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看待神圣事物的独特方式,即“世俗神学”。后者虽然只短暂存在了一个世纪,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是犹太思想史家阿摩斯·冯肯斯坦一生阅读与思考的结晶。全书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科学理念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基础,讨论16—17世纪的“世俗神学”对后世科学、社会学与历史观念的影响。作者以独到的问题意识和视角,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各个思想史片段整合为一幅全面的思想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