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蒙以养正曹聪 著全书分三个部分,分别从柏拉图《巴门尼德》、卢梭《爱弥儿》和尼采的经典著作入手,探讨西方思想的古今哲学与青年教育问题。第一部分从柏拉图的对话《巴门尼德》入手,回顾了代表西方哲人典型形象的苏格拉底在青年时代的一次教育经历,展现青年苏格拉底的“困蒙”与“发蒙”,让我们体悟苏格拉底何以成为哲人苏格拉底。第二部分集中探讨卢梭的公民教育,卢梭看重以自然教育启蒙大众,对比研究卢梭的《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王制》,作者勾勒出两位哲人对待教育的不同态度,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培养出的公民,与柏拉图崇尚的灵魂教育培养出的哲人,在智性上存在极大差异。第三部分探析尼采的教育观,在政治生活方面,尼采既对法国大革命后的人类处境感到不满,在哲学上,尼采又试图颠覆传统,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发起挑战。这一部分通过详解尼采有关教育的论著,阐释了尼采的未来教育观。]]>
-
存在主义理查德·阿皮尼亚内西 著理查德·阿皮尼亚内西以一个个体的典型存在主义式追问作为开端,这就是加缪关于自杀的那个问题:“生命一定值得经历吗?”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吗?抑或萨特是对的,存在主义是所有学说中少惊骇、非常严谨的学说?《三联书店·图画通识丛书:存在主义》将深入探索“生存”“存在”这样的大问题,它们只会出现在你生命中非常真诚的那些时刻。
-
法国哲学冯俊 著《法国哲学》辑刊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冯俊教授任主编。第四辑主题为“生命、理论与实践”,包含四个栏目十二篇论文。 “古典与现代”栏目四篇:《一种新文字的可能性 ——从德里达《论文字学》谈起》(尚杰),《论列维纳斯对笛卡尔“我思”的新解 ——以〈总体与无限〉为中心》(李志龙),《布朗肖的萨德 ——一种新尼采主义背景下的考察》(成家桢),《论埃克哈特的泰然任之对米歇??昂利现象学视域的启发》(李宜); “文学与实践”栏目三篇:《疯狂:作品缺席的悲剧性意义》(赵雄峰),《“文学”的现象学和“文学”的马克思主义——再读〈写作的零度〉》(庄威),《布尔迪厄类比的实践模型及其优化逻辑》(鲍建竹); “德法现象学”栏目两篇:《超越“明见性”——论马里翁给予概念的源初性》(黄金龙),《身体是如何让意识不透明的?》(唐戎昊); 翻译三篇:《哲学家的“跌倒”》(阿兰??布洛萨),《萨特与梅洛-庞蒂的美学对话》(马乔里??格雷恩),《福柯与中国错开的会面》(阿兰??布洛萨)。
-
无尽的焦虑之梦路易·阿尔都塞 著“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路易??阿尔都塞在给情人克莱尔的信中写道。 1984年,就在他写作那本著名的自传《来日方长》之前,这位犯了凶杀案的哲学家翻阅了许多被他留存在文档里的梦的记录,试图在其中找出那件不可挽回的行为的预兆,以便日后通过自传理解和解释为何他会在1980年时扼死了自己的妻子埃莱娜??利特曼。 这本书根据时间顺序收录了他在1941年到1967年间留下的大部分梦的记录。他把这些梦称作“无尽的焦虑之梦”:“我从梦里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喉间的木鞋声。只剩下了挥舞着的手,绝望地在空中划着轮廓……” 本书的结尾刊录了一篇惊人的文本:1985年,在那起凶杀案后,阿尔都塞假托其主治医师之名写的笔记——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篇笔记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 这位犯了凶杀案的哲学家,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命运,既吸引着人们,又让人困惑不已。——比岱 梦背后的东西,在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阿尔都塞 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它总是与我们最近意识中的观念不谋而合,只需要仔细观察,梦的内容可以在清醒生活中找到根源。——弗洛伊德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吴晓明 著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进行了详细地梳理,追本溯源、细致分析,并对存在论各流派和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感。
-
福柯[法] 吉尔·德勒兹 著,于奇智 译德勒兹与福柯彼此钦佩、欣赏和尊重,在哲学思想上互相依赖。德勒兹写《福柯》就是画福柯,画一幅因死亡而中断了哲学事业的福柯思想肖像。在德勒兹心目中,福柯无疑是同时代最伟大的一位哲学家。德勒兹在评论《知识考古学》时指出,福柯是一位新档案保管员,在评论《监视与惩罚》时说道,福柯是一位新地图绘制者。《福柯》是德勒兹在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开设的“福柯专题”课程讲稿。德勒兹的《福柯》是一部没有生平的传记,也是我们最能接近福柯哲学思想的杰作。德勒兹以“陈述”概念为中心,用自己的思想实现了对福柯哲学的回响式重构,阐明了福柯对知识、权力、主体化、人之死的重新诠释,与福柯一起打开了生命和语言的未来之门。
-
知识追求与文化关怀张怡 著本书讨论了布迪厄的社会学方法——走出意识哲学,接纳、思考身体、无意识的模糊逻辑,兼及社会整体与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理论。布迪厄发现行动者的“实践感”,是一种非经院哲学、非理智计算的具身化逻辑,即身体-习性-资本构成的信念逻辑,经由这条具身化(embodied)、非认知的实践思路,布迪厄揭示了当代社会符号暴力的生产及再生产机制。布迪厄与始于尼采的现代性反思思潮有深刻的联系,他的“身体社会学”深刻地探入到当代社会的文化机制和实践中,其方法注重在共时性空间即“场域”中,分析身体性文化资本或符号资本的运作。他的思想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相关领域,带来重要的启示。
-
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马丁·海德格尔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本书是海德格尔1926年夏季学期在马堡大学课程《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的备课笔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性介绍,讨论了“形而上学”“智慧”“本原”等重要的希腊哲学概念,并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古希腊各哲学流派。第二部分是柏拉图哲学,在介绍了柏拉图的基本哲学特征之后,海德格尔探讨了柏拉图哲学中的存在问题,然后具体解释了《泰阿泰德篇》。在第三部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海德格尔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问题和此在问题。
-
古希腊哲学探研及其他严群 著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三,收录了严群先生研究古希腊哲学相关论文30多篇,及关于传统儒学研究论文8篇,主要研究了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中国儒学,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发表时间比较早,因作者学贯中西,故而许多论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有重要意义。
-
经典译林[古希腊] 柏拉图 著,张竹明 译《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以苏格拉底与友人交谈辩论的形式,描绘了一个以实现正义为目标的理想国家蓝图。书中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围绕如何实现多数人的*大幸福这一问题,讨论丝丝入扣而亲切有趣,细细品味,余香四溢。本书作为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震古烁今,是理解西方政治文化的必读之书。